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锚钉修复仲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町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随访6~24个月,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及手指严重功能障碍。按照Darge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止点 可吸收锚钉 重建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运用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28.7±11.8)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股骨附着点断裂19例,胫骨附着点断裂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1)d,平均(5.8±3.2)d。术后膝关节功能位固定2周,其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7±2.4)个月。关节功能按Lysholmt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32%。结论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内侧副韧带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经小隐静脉溶栓导管直接插入静脉血栓,微泵推注尿激酶(168.45±82.34)万U溶栓。以术前、后的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价疗效。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4.9±0.8)cmvs(1.4±0.5)cm,P<0.01);膝下周径减少[(3.8±0.6)cmvs(1.0±0.4)cm,P<0.01]。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7.6±1.5vs1.8±0.7,P<0.01)。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小隐静脉 置管溶栓 消肿百分比 溶栓百分比
  • 简介:目的建立枫子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枫子进行定性鉴别,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2∶1∶0.1);以GC法对处方中的冰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弹性石英毛细管柱DB-WAX(30m×0.32mm,0.25μm);柱温为100℃;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00℃。结果TLC法鉴别了枫子;冰片含量(以龙脑和异龙脑的总量计)平均为4.94mg/g,RSD为2.0%(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4%,RSD为1.45%(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枫子油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大枫子油 定性鉴别 龙脑和异龙脑 GC
  • 简介: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本刊特色栏目“外科天地”、“影像集锦”和“巡诊”的建设。“外科天地”栏目以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术中关键操作步骤的文字和图片为主,突出具体的手术操作及技巧。“影像集锦”栏目以影像学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突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作用。“巡诊”栏目以三级医师对疑难病症的讨论及诊治效果为主要内容,突出该疾病的诊治体会及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本刊有专业高级绘图工程师可为您的图片加工美化。欢迎全国消化外科同道踊跃投稿。

  • 标签: 影像学表现 特色栏目 消化外科 巡诊 疾病诊断 手术操作
  • 简介:肺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肺动脉血管被栓子栓塞导致的疾病,75%~90%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血流缓慢瘀滞,而腹腔镜术中气腹压力大于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压力,导致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血栓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腹腔镜检查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以CDT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通过电话、血管彩超及血管造影的方法进行随访,观察下肢静脉通畅率,有无肺动脉栓塞(PE)发生,滤器内血流通畅情况及滤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8±0.4)个月,2例失访。下肢静脉通畅率为(60.03±13.48)%,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轻度PE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血管造影发现滤器内拦截血栓者12例,及时予以滤器内置管溶栓及导管吸栓后,血栓基本清除。随访发现滤器内血流通畅率为93.02%。结论对于急性下肢DVT行CDT治疗的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有效避免了PE的发生,降低溶栓治疗的风险。

  • 标签: 下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观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术后髂静脉支架治疗髂静脉病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155例下肢DVT患者经CDT治疗后,髂静脉远端主干静脉完全通畅,髂静脉残留狭窄大于50%者中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45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对照组29例髂静脉未置入支架。观察指标:静脉通畅率,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变化,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计分(VCSS)变化及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实验组40例,对照组2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终点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5/40)vs29.6%(8/27),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年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6.0%vs54.8%,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CEAP分类法中临床分级(C)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0.21vs0.69±0.23,P<0.01)。随访终点实验组及对照组VCSS术后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7±0.27vs6.56±0.23,P<0.01)。实验组及对照组CIVIQ调查表终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7±3.01vs39.34±6.66,P<0.01)。结论髂静脉支架对下肢DVT导管溶栓术后治疗髂静脉病变能够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提高疗效,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性溶栓 支架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承气汤配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承气汤配合电针(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天枢、关元、上巨虚、丰隆、水道、归来)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28例。结果:临床治愈2l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结论:复方承气汤配合电针治疗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 标签: 中药 复方大承气汤 电针 麻痹性肠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隐静脉曲张合并小腿溃疡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下肢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的患者施行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处取中厚皮瓣移植于溃疡面。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拆除缝线后曲张静脉均消失。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28例植皮皮瓣I期愈合,4例植皮皮瓣Ⅱ期愈合。28例获得3个月~1年随访,下肢静脉曲张和溃疡未再复发。结论: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抽剥术,并从腹股沟切口取中厚皮片移植于溃疡面治疗隐静脉曲张合并溃疡,手术方法简单、有效。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溃疡 皮肤移植
  • 简介: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之一,在我国发病率8.6~16.4%,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术式存在创伤、出血多、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活动不便等缺点。因此,微创是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主流趋势。1996年瑞士人Müller开展一种经小切口金属钩去除下肢曲张浅静脉的手术,称作Müller术。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采用Müller术治疗单纯性隐静脉曲张36例,

  • 标签: 大隐静脉曲张 Müller术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透光直视旋切术(TriVex)与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SEPS)治疗静脉溃疡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静脉溃疡患者根据住院单双号分为TriVex组和SEPS组。TriVex组行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TriVex静脉旋切系统旋切术,对溃疡周围浅静脉予完全刨除;SEPS组行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腔镜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对小腿曲张静脉及溃疡周围静脉行点状抽剥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术后溃疡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愈合时间及溃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但SEPS组术后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高于TriVex组,而患者满意率低于TriVex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iVex和SEPS均可有效治疗静脉溃疡,但SEPS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皮下淤血或局部皮肤麻木感等轻微并发症,患者对TriVex的满意度更高。

  • 标签: 静脉溃疡 透光直视旋切术 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支静脉
  • 简介:目的评估利伐沙班在预防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KR)术后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61例HAPC患者接受单侧TKR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依诺肝素组。其中利伐沙班组共31例,平均年龄(62.8±9.2)岁,男11例,女20例;依诺肝素组30例,平均年龄(63.4±10.5)岁,男9例,女21例。术后8h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依诺肝素进行预防血栓发生治疗,共10d。结果利伐沙班组31例中4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2.9%;依诺肝素组30例中7例发生DVT,发生率为23.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x2=1.122,P=0.289〉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预防HAPC患者TKR术后DVT形成,且安全、方便、作用持久。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红细胞增多症 关节成形术 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