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淫羊藿为小檗科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淫羊藿EpimediumbrevicornumMaxim、箭叶淫羊藿E.sagittatum(S.etZ)Maxim、柔毛淫羊藿E.pubescensMaxim、巫山淫羊藿E.wushanense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koreanumNakai的地上部分。辛、甘、温,归肝、肾经,有温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肾阳虚阳痿、不孕、尿频,肝肾不足所致筋骨痹痛、风湿拘挛麻木等证。《本经》淫羊藿“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日华子本草》淫羊藿治“一切冷风劳气,筋骨挛急,四肢不仁,补腰膝。”多种中成药如“赞育丸”、“仙灵骨葆胶囊”等即含淫羊藿

  • 标签: 淫羊藿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苷临床应用
  • 简介:背景:体外实验表明,淫羊藿苷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其抗炎作用在磨损颗粒存在的条件下是否依然有效?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淫羊藿苷对磨损颗粒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钛组和钛+淫羊藿苷组采用钛诱导小鼠颅骨无菌炎症模型,对照组、淫羊藿苷组也进行相同手术过程,但不植入钛,淫羊藿苷组、钛+淫羊藿苷组建模当天灌胃给予淫羊藿苷200mg/(kg·d),对照组、钛组灌胃给予等量的安慰剂,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或mRNA的表达量。②体外实验: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与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淫羊藿苷、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及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淫羊藿苷共培养72h,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RT-PCR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在钛颗粒存在的条件下,口服淫羊藿苷可明显减少颗粒诱导的炎症细胞浸润,使炎性增厚的骨膜变薄,抑制颅骨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②体外实验:经钛颗粒刺激后,细胞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显著增加,细胞中相应mRNA表达量上调,而经淫羊藿苷干预后这两种炎性因子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淫羊藿苷 钛颗粒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骨折临床愈合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由于全身性因素、生物学因素、骨折局部条件及手术的影响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辛伐他汀是一种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有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辛伐他汀能增加骨密度、促进骨生长、有效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症。淫羊藿是一种传统的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中药,近年研究证明其提取物亦具有促进骨形成作用。本文就此二种药物促进骨折愈合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综述,进一步分析二者单独及联合应用促进成骨作用的机制。

  • 标签: 斯伐他汀 淫羊藿 骨折愈合
  • 简介:摘 要:目的 对氨糖软骨素淫羊藿片的服用安全性开展毒理学研究。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和相关规定,首先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然后进行遗传性毒性试验,包括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最后进行大鼠 30d喂养实验来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以8000.0、6000.0、4000.0 mg/kg·bw三个剂量,观察大鼠体重、增重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最大给药量(30000mg/kg)的样品灌胃后,未见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d喂养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品在本实验范围内无毒,无遗传毒性。

  • 标签: 氨糖软骨素淫羊藿片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卵磷脂,F68,投药量对包封率,载药量以及药物利用率的影响,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工艺。结果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相关性较好(r〉0.9),采用优化后处方条件对预测值进行验证,包封率为(93.09±0.13)%,载药量为(6.34±0.18)%,药物利用率为(84.53±2.45)%,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淫羊藿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工艺,快速简单,预测准确度高,是较为理想的处方设计及优化方法。

  • 标签: 淫羊藿苷 固体脂质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骨质疏松性老年骨折模型大鼠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60只,用维A酸以80 mS/kg进行灌胃,1次/d,连续灌胃3 W,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后,人工造成右侧胫骨中上段骨折,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另设假手术组,30只/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淫羊藿苷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 d。分别于术后第2、4、8、12周,收集大鼠骨标本,进行HE染色、骨保护素(O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切片组织学;采用X线吸收仪扫描,测量骨痂骨密度和左下肢股骨骨密度,测定血清钙磷乘积及碱性磷酸酶(ALP)。结果:HE染色显示,实验组软骨生成及软骨内成骨过程较模型组明显较快;O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各个相同时间点,实验组蛋白阳性表达的IOD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O.05),但实验组ALP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

  • 标签: [] 骨质疏松 淫羊藿苷 骨折愈合 骨保护素(OPG)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常规检测分析了解我地区健康人群中肠道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带菌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间我地区14089例健康人群作为受检对象,采集所有受检对象的肛拭子作为标本分别进行肠道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常规检测,并进一步对所检菌行血清型群分布分析。结果14089例健康人群中共检出沙门氏菌44株、志贺氏菌3株,带菌率分别为0.31%、0.02%;其中44株沙门氏菌主要分布于A、B、C、D、E共五个血清群的15个血清型中,其中以B血清群分布居多,共28株,占比63.64%,其次为C血清群、E血清群、A血清群、D血清群,分别为9株(20.45%)、4株(9.09%)、2株(4.55%)、1株(2.27%);3株志贺氏菌分布于A、B两个血清群的3个血清型中,其中A血清群分布1株(33.33%),血清型为痢疾志贺氏菌,B血清群分布2株(66.67%),血清型为福氏志贺氏菌1a型、福氏志贺氏菌b型。结论我地区健康人群中普遍存在肠道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尤以沙门氏菌居多,二者血清型群分布均较广,应密切关注并加强健康体检,避免阳性漏检并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 标签: 健康人群 健康体检 肠道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带菌情况 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 ] 目的:对花锚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文献整理。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花锚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结果:花锚植物主要含双苯吡酮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裂环烯醚萜类、三萜类以及甾体类成分。结论:为花锚植物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 花锚属 化学成分
  • 简介:乌头(川乌,草乌)是一种重要的药用和有毒植物,法医检案中常常遇到乌头类植物中毒案例,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和拉曼光谱(FT-IR和FT-Raman)法定性分析了不同乌头的组成,结果表明:乌头因泡制加工后其红外和拉曼光谱有不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乌头加工泡制后,便利其成分和部分成分含量有所改变,导致泡制加工后的乌头的毒性低下生乌头,这将有助于乌头的质量控制与毒性分析。

  • 标签: 乌头属植物中毒 乌头 F-IR FT-RAMAN 法医学 傅立叶变换红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食品卫生检验中沙门菌 LAMP(环介导等温扩散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 于 2017年 6-12月份收集 87份食品标本,分别使用 LAMP检测方法和分离培养法,对样品中的沙门菌进行监测。并对比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的结果是否一致。结果 所有样品中,使用 LAMP方法共检测出 8份样品有沙门菌阳性,阳性率为 9.2%;使用分离培养法共检测出 5份样品有沙门菌阳性,阳性率为 5.7%。检测时间方面, LAMP法需要 24h,而分离培养法需要 3-5d。结论 LAMP法和分离培养法均能在食品卫生检验中检测沙门菌。且 LAMP法的精确度更高,时间更短。

  • 标签: 食品卫生检验 沙门菌 LAMP法 分离培养法
  • 简介:目的:研究托叶在各种类之间的形态学差别。方法:测量长度、与叶柄合生的距离,观察分裂程度、形状及毛茸附属物等。结果:空心莓组托叶合生,狭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组内各种在长度、与叶柄合生距离、分裂程度及毛茸附属物等方面有差别;木莓组植物托叶离生,较宽,分裂。其中尖叶亚组为掌状全裂,裂片5。线状。长叶亚组为掌状深裂,裂片6或5。裂片线形。结论:托叶的形态及附属物在各种之间互有差别,有生药学鉴定意义。

  • 标签: 悬钩子属 药用植物 托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疗法在产后支原体感染子宫内膜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1年12月到2016年12月这五年间于笔者单位治疗产后支原体感染子宫内膜炎的50例患者,按照患者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行西医治疗的25例对照组患者与行中医治疗的25例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4/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25),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疗法对于产后支原体感染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疗效,临床应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疗法 西医疗法 产后支原体属感染 子宫内膜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