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4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四肢及臀部散在红斑、鳞屑伴瘙痒3月。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上覆细小鳞屑,皮损边界清楚,伴明显瘙痒,自购皮炎平软膏外用,瘙痒稍缓解,2月前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四肢皮损面积增多,且波及臀部,瘙痒加剧。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及大小便无异常,夜间瘙痒难眠。

  • 标签: 体癣 寻常型天疱疮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发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血管疾病的筛查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首先阐述了血管疾病及其筛查的意义,其次分析了血管疾病筛查的适宜人群,最后讨论了血管疾病的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旨在促进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的进步。

  • 标签: 泛血管疾病 筛查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昔洛韦颗粒干燥失重方法学,探索出适合乳糖含量较高的昔洛韦颗粒的干燥失重的实验方案,研究不同干燥剂对昔洛韦颗粒干燥失重的影响,建立一种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的检验方法。方法:分别使用硅胶、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减压干燥器中,于80 ℃下将昔洛韦颗粒干燥至恒重。比较使用这3种干燥剂时昔洛韦颗粒干燥失重结果,并与费休氏法测定的样品水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使用硅胶、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测得的昔洛韦颗粒干燥失重分别为0.17%、2.04%和2.61%。利用费休氏法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为2.6%,与使用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测得的干燥失重结果一致。五氧化二磷作为干燥剂测得的干燥失重结果主要为样品中结晶水和游离水的减失重量。使用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的结果比五氧化二磷的较低,其干燥失重结果主要为样品中部分结晶水和游离水的减失重量;使用硅胶为干燥剂测定的干燥失重结果最低,只有0.17%,主要为样品中的游离水。结论:使用五氧化二磷和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测得的干燥失重结果都主要是乳糖中结晶水的减失重量,而使用硅胶为干燥剂不但能够克服乳糖中结晶水的影响,还能克服因结晶水导致的不易达到恒重的问题。使用硅胶作为干燥剂的检测方法耐用性较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能够轻松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 标签: 泛昔洛韦颗粒 干燥失重 乳糖 游离水 干燥剂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患糖尿病16年,常年降糖药维持治疗,血糖6.8~12mmol/L,尿糖(+~卌)。1996—02—16洗澡回家后自觉全身不适,第2天发现右侧颈肩部有小水疱疹。第3天疱疹增多伴疼痛而来所就诊。查体:右侧面颊、耳后、肩部见有群集小水疱疹。表面发亮,疱疹直径2~4mm,周围皮肤颜色正常。诊断:带状疱疹。当即给予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干扰素100万U,维生素B_(12)500μg,每日肌肉注射维生素B_1100mg。口服西咪替丁0.2g,病毒灵0.2g,吲哚美辛25mg,潘生丁25mg、维生素E

  • 标签: 糖尿病 并发症 泛发型带状疱疹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分输血技术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阶段为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10月1日,共纳入研究对象300例,均为需接受成分输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18.0%高于观察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注血小板、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接受输血的针对输血成分的不同开展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成分输血技术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创伤患者采取CT诊断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资料6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60例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平均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CT检查,对照组患者接受B超检查,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检查准确率,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检查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出现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影像检查和诊断,可以清晰反应患者腹部创伤位置以及面积,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为医生诊治提供有力的依据,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CT诊断 诊断准确率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Q 分类法评价患者对唇位置偏斜与不同笑线的美学影响研究。方法:利用 Adobe Photoshop CS6 及Magic Morph 1.95b 软件将模特照片 PS 为高位、中位、低位笑线及唇偏移模板,得到21张序列量变图。以1mm的增量改变,偏移量为左右0 ~ 3 mm。由 150名口正畸患者用 Q 分类法进行评价,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单向方差分析及两两对比。结果:大部分正畸患者能识别出中位笑线照片,但不能辨别出 2mm 以下的偏斜, 当唇偏斜≤ 2mm,中位笑线照片的选择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正畸患者对唇≤ 2mm 的偏斜感知度低。2、高位,中位,低位笑线中,中位笑线更符合大众审美。

  • 标签: Q分类法 唇珠 笑线 美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福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10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舒胶囊口服3个月。选取同期门诊就诊未服用福舒的患儿9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随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服用福舒后的复发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比对照组高。结论福舒可增强小儿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次数。

  • 标签: 泛福舒 小儿 反复呼吸道感染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影葡胺治疗术后肠梗阻(POI)中的疗效。方法70例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联合影葡胺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5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针0.1mg,以25μg/h微泵维持,同时经胃管注入76%的影葡胺100mL,2次/d,注药后夹管3h,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8小时经X线透视或腹部摄片评价疗效;B组则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果A组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影葡胺治疗术后肠梗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奥曲肽 泛影葡胺 术后肠梗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电气火灾中一次和二次短路铜熔实验样品,利用SEM观察两种熔的横截面,对其内部孔洞的微观形态进行定性与定量比较研究。找到可供区别的特征参量:气孔直径D、孔洞数密度N和面积比S/S'。结果表明:在置信概率为95%的条件下,孔洞数密度N〉50(个/mm2)时导线发生一次短路。小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横截面之比S/S'≈0.8时,发生一次短路的可能性大。出现大气孔(直径D〉170μm)时导线发生了二次短路。大孔洞(直径D〉90μm)面积和与熔横截面之比S/S'≈0.7时,发生二次短路的可能性大。

  • 标签: 气孔直径D 孔洞数密度N 面积比S/S' 铜熔珠
  • 简介:目的研究昔洛韦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试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光谱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昔洛韦及血浆中喷昔洛韦的含量。结果昔洛韦在药物浓度为25、50、100μg·ml^-1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04、0.313、0.288h^-1;在pH值为5.4,6.8、7.8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0.279、0.251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47、0.191、0.194、0.047h^-1。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对药物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标签: 泛昔洛韦 一阶光谱导数法 在体肠吸收 一级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葡胺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 2020 上半年我科收治的 68 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和影葡胺治疗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两组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影葡胺治疗组较传统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早,住院时间短,费用低,但偶发腹痛加剧比例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失败比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葡胺能加速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缓解,但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泛影葡胺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型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阳虚水型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治疗阳虚水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中可以运用推广。

  • 标签: 真武汤 阳虚水泛型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晚期胃癌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与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予以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化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GEA、CA199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参照组,1年存活率稍高于参照组,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P>0.05。结论在晚期胃癌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降低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贝伐珠单抗 化疗 晚期胃癌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灶清创术与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探索慢性骨髓炎治疗的新模式。方法将近年来我科就诊的18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及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植入抗菌药物骨水泥链。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验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抗菌药物珠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贝伐单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1月,将我院11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57例,为参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针对研究实施贝伐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VEGF指标、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和CEA指标。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以及VEGF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2指标、IL-6指标、IL-10指标、INF-γ指标,以及VEGF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以及CEA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CD133指标、DDX4指标、CA153指标、CA19-9指标、CA125指标,以及CEA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贝伐单抗治疗,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西医常规治疗 贝伐珠单抗治疗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