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以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的效果。方法设计结核分歧杆菌rpoB基因引物,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40例结核杆菌临床菌株耐药性进行检测,对照由DNA测序法检测的标准结核分歧杆菌(H37Rv)rpoB基因,确定rpoB基因的变异情况,对PCR-反向点杂交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作出评价。结果40株临床菌株中有11株利福平敏感株的基因序列与对照的H37Rv相同,剩下的29株耐药株中检测到变异基因27株,其特异性为100%,阳性率为93.1%。结论rpoB基因本身高度保守,但由于rpoB基因突变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本研究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针对rpoB基因高突变区设计引物,此方法快速、简便、准确,能有效监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对临床早期诊治结核病有极大帮助。

  • 标签: PCR-反向点杂交法 rpoB 基因 利福平 结核分歧杆菌
  • 简介: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腔内治疗的杂交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本科杂交手术或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例,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即时通畅率、12个月通畅率、保肢率、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结果选取68例RutherfordⅡ级患者,其中杂交治疗32例,导管取栓36例。杂交及取栓即时通畅率为93.8%vs80.6%;12个月通畅率为90.6%vs69.4%,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保肢率为93.8%vs72.2%,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1%vs8.3%、0vs0、21.9%vs16.7%,死亡率3.1%vs5.6%,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杂交手术治疗相对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可提高早中期通畅率及保肢率,而血管损伤、严重出血事件及严重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FOGARTY导管 腔内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 简介:目的总结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0~160(92±30)min,缺损最大径为2~25(8±6)cm,补片大小为150~600(273±108)cm2。术后住院时间为6~15(9.3±2.1)d,切口浅表感染3例(5.8%),浆液肿2例(3.4%),术后早期腹壁疼痛8例(13.7%)。无肠道损伤、肠梗阻、伤口出血、补片感染和补片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5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切口疝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复杂、巨大腹壁切口疝。

  • 标签: 疝修补术 杂交技术
  • 简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与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经5年多努力,发现癌细胞中遗传物质载体染色质中的增强子一旦失控,就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上找到了调控基因活性、抑制癌变的“开关”。该成果为未来个体化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近日,《细胞》杂志刊登了这一重要成果的论文。

  • 标签: 癌基因活性 “开关” 个体化治疗 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 遗传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70例非小细胞癌症病人,设置35例观察,设置35例为对照。观察使用杂交式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则是使用单纯小切口进行手术,检验观察与对照病人的手术成效。结果70例病人全部康复,无论是从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引流量还是术后的康复时间,观察与对照比较,观察要好过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肺癌病人的恢复有着良好的效果,具有康复快、出血少的特点,有着医学意义。

  • 标签: 胸腔镜,肺肿瘤,肺叶切除术
  • 简介:近年来,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突发群体性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急性中毒属于急诊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临床检测及诊断一直存在困难。代谢学作为毒性评价手段具有其独特的优势:①检测样品多为外周性生物体液(如血、尿),并且同一动物或人体可连续观察并多次获取毒物作用后发生、发展、恢复甚至治疗干预等过程的样品;②样品处理相对简单,大多在适当处理后可直接进样;③可根据代谢图谱在不同时期或状态的变化发现毒物的代谢轮廓及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且这些标志物的出现一般要早于传统的病理学终点;④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标志物往往表征着特定部位或代谢途径的损伤,因而可以较好的了解毒物作用部位及其作用过程。

  • 标签: 代谢组学 急性中毒
  • 简介:摘要TBX3基因其转录调控因子在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的器官发生和形态发生学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TBX3基因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和肿瘤发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本文将从TBX3的基本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目的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并总结分析质评结果,监控实验室分析性能,发现可能存在的误差,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促进质量改进。方法对该科室免疫在2011~2014年参加NCCL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的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A、感染性疾病血清学标志物系列C、内分泌、肿瘤标志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完成27项检测指标990个检测结果,966个符合NCCL标准,合格率达97.6%。内分泌、肿瘤标记物、HbA1c室内质控变异系数(CV)满足总误差要求。结论该实验室室间质评合格率较高,应当继续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坚持做好室内质控,发现不足并及时改进,从而达到全面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室间质量评价 感染 血清学标志物 内分泌 肿瘤标志物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科学家即将成为全世界首个把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饰的细胞注入人体的团队。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肿瘤学家卢铀教授领导的团队,计划从8月份起在肺癌患者身上测试这种细胞。临床试验在7月6日获得了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这是一项激动人心的进步。”

  • 标签: 人体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家 编辑 基因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伦理委员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在提高护理品质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伤口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行常规护理,实验由伤口造口护理专门护理,对比两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压疮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伤口、造口以及尿失禁评分。结果实验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实验患者伤口、造口和失禁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成立伤口造口护理护理效果良好,对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伤口造口 压疮 护理品质
  • 简介: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proteinqpolypeptide,GNAQ)是GTP结合蛋白异源三聚体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下游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发现,葡萄酒色斑(Portwinestains,PWS)中GNAQp.Arg183点突变,可能介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信号通路。本文对GNAQ基因突变可能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regulatorofGproteinsignaling5,RGS5)、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和YAP等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 标签: 葡萄酒色斑 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多肽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5 蛋白激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