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样本量少无法配备全自动扫片仪的实验室分享非全自动扫片设备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在实验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通过对比全自动扫片仪与非全自动扫片设备的成本、扫片时长以及单次可扫玻片张数;通过本实验室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单次手动扫片时长以及项目检测周转时间;通过对比全自动扫片仪与非全自动扫片设备在实验中的应用。结果 通过对比,普通光学显微镜搭载蔡司摄像头的扫片设备更适合标本量少的实验室。对本科室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搭载摄像头手动采图并分析染色核型的方法在实验室中降低成本、缩短项目检测周转时间的分享。结论 标本量少的实验室为降低设备成本可将全自动扫片仪更换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搭载摄像头手动采图的模式。

  • 标签: 染色体核型分析 全自动扫片仪 非全自动扫片设备 项目检测周转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超声检出胎儿骨骼系统异常与染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集我院2010年-2022年应用系统超声检查的6000例胎儿资料,遴选15例骨骼系统异常合并染色异常胎儿完好资料,对骨骼系统异常、染色异常之间相关性进行评判。结果:本研究中胎儿骨骼系统异常合并染色异常胎儿资料共25例,包括4例21-三,7例18-三,3例13-三,1例余染色异常;21-三、18-三、13-三都与其他系统畸形合并;1例属于单发骨骼系统异常。结论:在检出胎儿骨骼系统异常方面,最有效方式为系统超声检查,借助特别的骨骼系统超声迹象与多发畸形表现的合并,将有效线索提供出来,便于临床发现特殊异常染色,为产前诊断优化创造条件。

  • 标签: 系统超声 胎儿 骨骼系统异常 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在胎儿染色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2年本院接收的符合无创产前检查指症的孕妇2000例,采用双盲法将其中的1000例患者作为甲组,采用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方式,另外1000例患者作为乙组,采用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NIPT-plus),所有产妇中共检出高风险孕妇20例,对其中的3例患者采用介入性产前诊断的方式展开进一步的诊断。结果:研究显示,扩展性无创产前检测对21-三、18-三及13-三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无创产前检测,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检测后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呈现的效能相近,且对21-三、18-三及13-三的阳性预测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扩张型无创产前检测 胎儿染色体异常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龙东地区人群染色多态和异常核型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了该地区的20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血液样本,并采用染色分析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共有20名孕妇出现了不良妊娠结局,其中包括4名早产、5名流产和11名胎儿畸形。同时,发现有4名孕妇存在染色多态和异常核型。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染色多态和异常核型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龙东地区 染色体多态 异常核型 妊娠不良结局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隐球菌糖原染色的因素,改善染色效果。方法:选取隐球菌染色阳性的肺组织标本,比较高碘酸水溶液浓度氧化不同时长、雪夫氏(Schiff)染色时间对PAS染色质量的影响。结果:浓度为l%高碘酸溶液,氧化30分钟,雪夫氏(Schiff)染色15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结论:进行隐球菌糖原染色时,氧化程度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糖原染色法 组织病理 隐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0月本院120例涂片为研究对象,分析抗酸杆菌标本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总计40例阳性,男性阳性率较女性高,而且老中年比青年高。痰液标本中,男性检出40例阳性,女性检出7例阳性;组织穿刺标本中,男性检出4例阳性,女性检出5例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与生活习惯、年龄、卫生情况及自身免疫力有关。结论 痰液内细菌学检查在化学方案制定中尤为重要,同时是化学治疗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用于病理诊断中对染色标准率及标本合格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4-2023.04月于我院进行病理诊断患者的278例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染色方法分为对照组(139例,使用常规病理技术HE染色)和观察组(139例,使用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对其染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染色标准率及标本合格率、优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病理技术HE染色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升染色标准率及标本合格率,保证染色效果,对临床进行有效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改良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特殊染色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在肿瘤病理鉴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我院接收的60例肿瘤患者为对象,入选者均经穿刺活检诊断,对采集的组织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实施诊断,比较不同检验技术的检出结果。结果;病理特殊染色结合免疫组化检验明显比单一检测结果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肿瘤患者接受特殊染色与病理免疫组化联合诊断,有利于提升检测阳性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与临床常用的氢氧化钾(KOH)法对比研究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皮肤科就诊的疑似浅部真菌病患者658例,分别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法检测,以培养法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荧光染色法的总阳性率(88.15%)高于KOH法的总阳性率(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 51.842,P <0.01),除花斑癣、头癣外,荧光染色法在股癣、手足癣、甲真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的阳性率均高于KOH法,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在浅部真菌病诊断中阳性率高,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荧光染色法 KOH法 真菌镜检
  • 简介:摘要:病理图像是临床上确诊的黄金指标,但临床医生通常仅凭临床经验做出一些简单的判断,从而导致误诊。常规的染色方法不仅效率低,可靠性差,而且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基于此,本文对组织学病理图像在深度学习中染色处理及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后续相关工作做出参考。

  • 标签: 病理图像分析 病理图像 深度学习 分类 分割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应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临床价值。方法:实验对象60例为胸腔积液患者,入院后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分为对照组(n=30)、研究组(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细胞学涂片检测与胸腔积液细胞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对比应用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检验结果更理想,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诊断部分恶性胸腔积液病症时,采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能够切实提升临床诊断率,应用优势显著。

  • 标签: 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胸腔积液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2021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予以细胞涂片及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并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检出率100.00%显著高于细胞涂片75.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胸腔积液良恶性诊断符合率100.00%高于细胞涂片75.00%,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x =33.939,P=0.000)。③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恶性间质瘤与转移性肺腺癌结果符合率100.00%高于细胞涂片83.3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提升胸腔积液诊断结果准确性,并鉴别良恶性,从而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参考,值得被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细胞块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胸腔积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小儿腺样扁桃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小儿腺样扁桃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接受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的小儿腺样扁桃患者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小儿腺样体扁桃体肥大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与白光内镜对上消化道早癌检出情况的差异。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某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287名疑似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所接受的内镜检查方法完成分组,其中使用白光内镜方法完成检查的为对照组(n=145),使用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完成检查的为观察组(n=142)。对比2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对于不同种类上消化道早期癌症的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均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2组患者的浸润情况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使用内镜诊断的浸润情况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采取蓝激光内镜联合化学染色,其准确率相对于白光内镜更高。

  • 标签:   蓝激光内镜 化学染色 白光内镜 上消化道 癌症 组织活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就经皮椎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压缩骨折(OVCF)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将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44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分别实施经皮椎成形术(PVP)、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情况、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MacNab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长(P<0.05),骨水泥灌注量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均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优(P<0.05);研究组MacNab疗效优良率81.82%和对照组的86.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治疗OVCF的效果与PVP相当,但PKP在改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Cobb角 骨折椎体前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