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30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技术日渐成熟,随着生物材料技术的发展,人工晶状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是多焦点人工晶状(multi focal intraocular lenses,MFIOL)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MFIOL通过光的折射或者衍射原理,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光线均能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两个相差3D或3D以上的屈光系统同时成像时,大脑可选择清晰的像、抑制模糊的像,从而达到适应不同距离视力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可供使用的IOL一百余种,其中MFIOL可分为折射、衍射、折衍射结合[1],MFIOL一定的适应征,例如对眼底情况、囊袋稳定性、角膜像差、Kappa、Alpha角等一定的要求,故部分患者无法使用MFIOL。区域折射IOL因其无“同心圆”设计,故受kappa角、Alpha角影响小,且视敏度高[2]、视觉质量好[3]、屈光度范围广,故适应征宽,可为更多患者带来恢复全程视力的希望,另外,因无衍射环设计,术后进行眼底检查或治疗干扰性更小。一把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定的规划,故本文就其设计原理、植入方法、术后检查、术后屈光意外处理做一综述,为临床在植入该IOL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边缘形状的人工晶状与后发性白内障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植入术的50例患者(65只),其中直角边缘组31只,弧形边缘组34只,对比两组的眼压变化情况以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结果:直角边缘组的眼压降低更明显,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更低,与弧形边缘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边缘形状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晶状摘除术在原发性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36例原发性闭角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展开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晶状摘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分布和UBM指标。结果 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23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7、10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0.6、2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0.4、1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2。3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各项UBM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前后UBM指标差异显著。结论 晶状摘除术是治疗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治疗与收益比出众,建议满足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予以应用。

  • 标签: []晶状体摘除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中,随机选取84名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平均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名。对照组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18名(42.8%),有效10名(23.8%),无效14名(33.4%);研究组中显效25名(59.5%),有效15名(35.7%),无效2名(4.8%)。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66.7%(28/42),比对差异明显(P0.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视力水平显著提升,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选取11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均对其实施白内障手术联合IOL治疗,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球面单焦点IOL,试验组使用TECNIS Symfony IOL,观察治疗后视觉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近视满意度、中视满意度、阅读脱镜率、视功能指数(VF-14)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植入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 标签: 飞秒激光 白内障手术 TECNIS Symfony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中选取11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7月,均对其实施白内障手术联合IOL治疗,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球面单焦点IOL,试验组使用TECNIS Symfony IOL,观察治疗后视觉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的近视满意度、中视满意度、阅读脱镜率、视功能指数(VF-14)评分明显较高,P0.05)。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植入术能够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 标签: 飞秒激光 白内障手术 TECNIS Symfony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觉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中央前房深度(ACD)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就诊的7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研究,医学观察始于2021年3月止于2022年3月,以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8例,小梁切除术)和观察组(38例,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眼压(14.42±2.16)mmgh,对照组眼压(21.38±2.15)mmgh,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38)mm,对照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平均为(2.21±0.29)mm;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改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效果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央前房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植入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收治的老年CAT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采用SCE方法。对照组37例,采用PCE方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两组患视力组间对比(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于老年CAT患者来讲,若其所在医院条件较好可建议其实施PCE,若无此条件则采取SCE,均有好的效果,且该种手术方式适合推广应用在基层医院。

  • 标签: 白内障 摘除术 小切口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手术疗效 差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假隆乳术是美容外科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它主要把乳房的凝胶假放在胸大肌后间隙或乳腺后间隙中。在这种手术方法当中,部分求美者会选择使用解剖的假。对传统的圆形假来说,解剖的出现是一个挑战。解剖主要有两种类型,特别是410和自然形乳房假。由于很多来接受假隆乳术的患者,她们自身乳房的条件比较差,因此不适合使用这两个平面来进行手术,从而使得上平面隆胸手术的方法开始出现在假隆乳术当中。双平面隆胸的方法非常简单,它所获得的效果也令人比较满意。

  • 标签: 解剖型 假体隆胸 双平面隆胸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时机对眼外伤患者实施玻璃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进行玻璃手术治疗的开放性外伤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不同手术时机分为伤后3天内手术组(早期组)56例、伤后7-14天手术组(常规组)64例,统计2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的总治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总治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早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各指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开放性眼外伤 时机选择 玻璃体手术 痊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确诊干且辩证结果是气阴两虚患者常规运用人工泪液滴注治疗、生脉散加减口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确诊干且中医辨证结果是气阴两虚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参与者共计80例,最早2020年1月入院,最晚2022年1月入院,以抽签法为研究分组方法,一组别是对照组,患者共计40例,研究期间单用人工泪液滴注治疗;一组别是观察组,患者共计40例,研究期间常规运用人工泪液滴注治疗的同时,联合口服生脉散加减治疗。结果:比较指标是①中医症状积分、②治疗有效率、③表功能指标,用药后比较结果均一致,均是观察组好,比值显示(P<0.05)。结论:干确诊后需及时辩证,若确定证是气阴两虚,以联合方案为主要治疗方法,常规滴注人工泪液的同时,给予生脉散加减口服,可获得理想效果。

  • 标签: 干眼 气阴两虚型 生脉散 人工泪液 眼表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部分患者患肢活动,功能严重受限,甚至严重者膝关节功能丧失。全膝关节置换(TKA)作为有效治疗手段少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整体病情,虽然TKA术后并发症整体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再次打击。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方案应用于TKA围术期可有效改善住院时间等指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一体化加速康复 短期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在进行牙牙髓治疗时采用不同修复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患有牙缺损的病患共计106人,并将其进行分组,一组是参照组病患有53人,本组采用的是铸造钴铬桩法牙缺损修复方案;另一组是实验组病患有53人,本组采用石英纤维桩法牙缺损修复方案进行治疗。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修复后的舒适度和美观度还有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为98.11%,而参照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仅为75.47%,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通过统计实验组病患修复后会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是1.89%,而参照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6.98%,两组数据差异很明显(P<0.05);对修复后病患的舒适度和美观度进行评分,实验组各项数据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P<0.05;通过问卷形式考察病患对修复方法的满意度,实验组病患的满意度为96.23%,而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仅为71.70%,具有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 牙牙髓的治疗不同的修复方法,但是石英纤维桩法牙缺损修复方法相较而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保证舒适度和美观度,也让病患比较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牙体牙髓治疗 两种牙体缺损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椎成形术后邻近椎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5月-2019年6月,筛查行椎成形术患者,选取20例术后邻近椎再骨折患者、20例术后邻近椎未骨折患者进行研究,设为骨折组、未骨折组,汇总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女性、年龄、骨折椎数量多、骨折病史、术后临近椎间盘退变史、术后发生剧烈疼痛、Cobb 角小、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差、骨水泥渗漏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明确椎成形术后邻近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再骨折现象。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邻近椎体再骨折 影响因素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牙列缺损种植固定种植修复是目前修复的常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预后和成功率。治疗后五年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十年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此,牙列缺损种植固定种植技术被接受。并被广泛应用于牙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虽然种植修复成功率高,但在治疗过程中种植周围非常发生感染所造成的不良疾病也随之变多。随着种植种植速度的不断增加,有赖于病害的防治管理却不足。然而,疾病的传播正在增加并影响种植术后的长期成功。因此,在早期评估时评估高危情况,采取措施缩小目标范围,并预防植入物周围的感染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好方法。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多为横断面研究和比较数据,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对于种植性别和结果的研究是有限的。识别危险因素的方法应该是通过横截面或比较数据。同各国大范围的数据研究并提出原因,并使用即时研究来测试这些数据检查的准确性。牙周炎是诱发种植周围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必须定期使用牙周辅助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这有助于维持种植周围组织的健康。牙周炎是种植周围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疾病在周围环境中的影响程度和病程也各不相同。

  • 标签: 牙列缺损 种植固定 牙齿修复 种植体周围病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人工关节假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病人采用护理干预,以探究其对病人护理效果。方法:本次8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行人工关节假治疗的病人,将所有的研究者以组别划分方式可以细化为相同人数的两组,参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负性情绪、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在采取不同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负性情绪显低;另外参照组满意度总占比(75%)显低于研究组总占比(97.5%),表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此类病人中,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得以降低,促使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建议提倡。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关节假体治疗 骨肿瘤 膝关节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