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学生受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繁重的课业学习过程中,身心压力较大,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保健工作不合理的现象。大学生保健工作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明确大学生保健的重点和制度管理流程,对多渠道相关学生的医疗经费和标准进行改善,提升大学生保健工作的建设水平,大力提升大学生保健工作的规范性管理,以良好的大学生保健目标进行规范。明确大学生医疗保健实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大学生保健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医疗保健对策的标准建议,确保大学生可以适应现阶段的学习工作发展需求。

  • 标签: 大学生 医疗保健 对策
  • 简介:摘要运用功能动作筛查测试方法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和普通本科专业学生基本的运动动作(深蹲、跨栏架、直线蹲、肩部柔韧性、下腰柔韧、俯卧撑和体旋稳定性)进行测试诊断分析,了解他们的基本运动能力,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提出更好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体育教育专业 本科专业 功能动作筛查
  • 简介:摘要导师是高效成功实施医学模拟教学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接受了为期两天的模拟教学导师培训课程(SimulationInstructorTrainingcourse)。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临床场景设计与执行、团队模拟培训、互动讨论等形式开展培训,旨在提高学员模拟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医学模拟教育导师培训,是发展我国高水平医学模拟教育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医学模拟教育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民族大学新生口腔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口腔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某地民族大学2016入学新生中选取150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并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藏、蒙、维吾尔等民族学生的龋病发病率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牙龈患病率方面,汉族学生要明显低于维吾尔族学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牙结石患病率方面,蒙古族和汉族存在很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新生的口腔健康度要优于少数民族学生,但是总体健康情况不佳,需要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 标签: 不同民族 大学新生 口腔健康
  • 简介:摘要:目前国际上将自杀分为三类:自杀1意念、自杀未遂及自杀已遂,自杀未遂是指任何非致命的自杀行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 15~ 19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死亡已成为其第二大死亡原因 [1,2]。自杀未遂是自杀发生的最重要风险因素,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危险性超过一般人群的 100倍 [3]。据 WHO统计,每个自杀死亡者大概有 10~ 40次的非致命性自杀未遂行为 [4]。有研究显示,每出现 1 人成人自杀死亡,就可能有超过 20人自杀未遂 [5]。 本文就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做一综述。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未遂 自杀行为
  • 简介:摘要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综合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作用产生的。依照有效的依赖性,将相关的要素组成,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管理机制。按照系统标准视角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综合发展水平,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在有效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整体标准性策略分析,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改善实际相应对策的合理实施,满足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军校教育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由于入军校后对新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的不适应,学员心理容易产生问题。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学员心理健康,要通过改革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 标签: 军校学员 心理健康 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东莞市在校大学生睡眠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调查东莞市在校大学生的睡眠状况,并用 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大学生有 25.5%的人睡眠充足, 56.1%的人睡眠一般, 16.1%的人睡眠不足, 2.3%的人睡眠较差。大学生睡眠状况在不同年级、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朋友关系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学生睡眠时间大多数为 6小时以上,在平时睡眠时间上,不同类型学校间睡眠时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以及不同年级有统计学意义( p=0.021);不同学校的大学生的入睡时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医科类学生入睡时间较晚,男生的入睡时间比女生晚( p <0.05),不同年级周末入睡时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02),四年级学生最晚。结论 东莞市大学生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综合性措施保证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而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大学生 睡眠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在社会急速转型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出现了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使得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分析梳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以期待找到有效对策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大学一年级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3月-2016年4月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分析艾滋病了解情况及健康教育相关因素。结果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84(98.0%)份,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因素分析,其中男性以及未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宣传的学生艾滋病知晓率较低,所有受调查学生中性行为发生率为20.54%,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20.53±1.67)岁。在所有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中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2.1%。结论该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高校学生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应该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教育。

  • 标签: 高校 大学生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玉溪市大学生团体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和2016年参与团体献血的1097名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比例和同期献血的1097例常规街采献血人群所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比例进行对比,对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在1097例大学生中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有33例,常规街采献血中出现献血反应的人数有8例,与常规街采的献血人群相比,大学生献血反应发生的比例显著增高。分析与讨论分析发现大学生团体献血出现反应的原因主要存在生理和心理两大因素。针对造成大学生团体献血反应的主要因素,提出在献血前应采取的相关预防措施,以减少反应发生的概率。

  • 标签: 大学生 团体献血反应 原因对策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400名大庆地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和保健意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新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是来自于家庭,学校途径很少;大多数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获取很感兴趣,但是对口腔常见病的病因和预防保健了解不足;虽然很多学生都有就医意识,但是定期就医率很低;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去口腔专科就医,选择校内就医的比例极少。可见大学新生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得还不全面,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口腔健康行为欠佳。建议学校能够加强口腔健康宣教和口腔卫生服务,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口腔健康状况,进而减少青少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大学新生 口腔健康知识 口腔保健意识
  • 简介:摘要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1,艾滋病发病人群逐渐从吸毒、囚犯等特殊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开来,而与此同时,青少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对性生活与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也正是其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期,极易受到艾滋病侵害。为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以及对该病态度的现状,在我市一所理科院校展开调查,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理科 大学生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对策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竞争力,成为大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决胜的关键。伴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校重要研究内容。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核心竞争力下高校怎样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核心竞争力 高校 大学生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自愿检测HIV的意愿及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取本省某高校的25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填写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生源地等)、HIV抗体检测意向(愿意、不确定、不愿意)、HIV相关知识。结果通过调查,256名大学生中,有156名愿意做HIV抗体检测,构成比为60.94%,77名不确定是否要做HIV抗体检测,构成比为30.08%,23名不愿意做HIV抗体检测,构成比为8.98%;对于HIV的3条传播途径,大学生的知晓率为100%,对于其他途径是否可以传播,如游泳、握手、拥抱、共餐等,超过50%的学生并不知晓。结论针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群体,应提高其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并推广HIV抗体检测。

  • 标签: 艾滋病 大学生 HIV自愿检测
  • 简介:摘要幸存抗战老兵是抗战历史最后的见证人,也是抗战精神最后的原始载体,对抗战老兵的关怀、对抗战精神的学习,是当代大学生致以那段红色岁月的崇高敬意。本文就湖南抗战老兵的现状,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精神,阐述抗战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 标签: 抗战老兵 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