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关节功能紊乱的影像研究,使更多的人科学认识,造福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方法随机抽取30例有肩颈疼痛症状,排除结核肿瘤等器质病变,同时能触诊到痛点的亚健康志愿者。通过后的前后摄片对比,发现绝大多数紊乱关节恢复正常,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小关节功能紊乱的诊断能在平片上找到诸多证据,且疗效明显。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让更多小关节功能紊乱的亚健康人群得到早期诊治,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亚健康 小关节 轴向旋转 功能紊乱 整脊
  • 简介:背景:近年来,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但该结论有待验证.目的:探讨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将80例年龄9-16岁的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分2组治疗,对照组(n=40)进行手法治疗,治疗组(n=40)在手法治疗基础上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手法治疗每2d-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X射线评估两组脊柱侧弯Cobb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Cobb角均较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90%,73%,P〈0.05),治疗后3个月的腰椎及胸椎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胸椎:(17.32±3.98)°,(19.27±4.23)°;腰椎:(18.21±3.12)°,(23.25±4.64)°,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51±1.02),(1.15±0.57),(0.99±0.12)分;对照组:(5.01±1.31),(3.57±0.95),(1.46±0.64)分,P〈0.05];③结果表明,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整脊手法 应用效果 影像学特点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捏揉腹法搭配中药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6 年 5 月 ~2017 年 6 月诊治的慢性腹泻患儿 60 例进行治疗分析,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研究组进行捏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恢复效果和治疗一个月后复发例数。 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 70% ,两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1 个月后研究组复发 2 例,对照组复发 8 例。 结论: 采用捏揉腹法联合中药治疗治疗小儿慢性腹泻能够显著提升疗效,安全性好,减少复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捏脊揉腹法 中药治疗 小儿慢性腹泻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记录基托在低平牙槽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记录基托,对照组采用传统蜡基托,根据患者试戴时全口义齿在口内的咬合情况与在模型上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并记录患者压痛点个数及复诊修改次数。结果观察组患者Ⅰ类咬合关系38例,Ⅱ类咬合关系2例,Ⅲ类咬合关系0例,对照组中Ⅰ类咬合关系28例,Ⅱ类咬合关系8例,Ⅲ类咬合关系4例,研究组咬合关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压痛点个数及复诊修改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记录基托能够显著提高低平牙槽全口义齿修复中口内咬合关系,且压痛点及复诊修改次数显著低于传统蜡基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基托 低平牙槽脊 义齿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竖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间接诊的全身麻醉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 32例,随机分为 A、 B两组,每组各 16例。 A组于切皮前行 0.375%罗哌卡因竖肌阻滞, B组直接全身静脉麻醉。记录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手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生命体征、手术节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者对 A组手术区域肌肉松弛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患者对麻醉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P< 0.01)。结论 :罗哌卡因竖肌神经阻滞辅助全身麻醉用于腰椎手术,可以减少围手术期全身麻醉药物用量 ,提高手术中手术医生和手术后患者麻醉满意度。

  • 标签: 罗哌卡因 竖脊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腰椎手术
  • 简介:背景:硬膜损伤(duralinjury,DI)是腰椎手术的常见并发症,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TELD)并发DI的文献报道很少,对其发生率和原因的分析研究亦很少。目的:分析THESSYS(ThomasHoogland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PTELD并发DI的原因和表现,总结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行THESSYS技术PTELD257例,其中单纯腰椎间盘切除术226例,合并侧隐窝狭窄同时行侧隐窝减压+椎间盘切除术31例;共8例发生DI,其中L2/3节段2例,L3/4节段1例,L4/5节段4例,L5/S1节段1例。结果:8例发生DI的患者中1例术中未见DI,但术后发生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fluidleakage,CSFL),损伤机制不详;另外7例于术中发现DI,其中5例为神经根外侧DI,1例为硬膜囊腹侧DI,1例为硬膜囊外侧DI并于术中发生马尾神经疝出而转为开放手术。除1例转开放手术外,完成椎间孔镜手术7例,其中4例于术后发现CSFL,引流量为50~200ml,于术后1~2d拔除伤口引流管、缝合封闭皮肤裂口并采取平卧位休息1d;另外3例未见明显CSFL,术后引流量〈10ml,于术后24h内拔除引流管。2例出现一过性头晕、恶心、呕吐,1例有一过性下肢麻木,1例有一过性下肢放射痛、肌力下降,3天后症状改善;1例转开放手术后出现小腿、足背麻木和踇背伸肌力下降,随访6个月时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7.9个月,按照改良MacNab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优4例,良4例,均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PTELD并发DI的发生率可能被低估,多数经过拔除引流管、缝合伤口、卧床休息后可获得良好效果,无需特殊处理。如术中发现马尾神经疝出或术后出现难以缓解的疼痛、肌力进行性下降等神经症状者,可能需要转开放手术或再次翻修手术。

  • 标签: 椎间孔镜 椎间盘切除术 硬脊膜损伤 脑脊液漏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益肾立汤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PVP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肾立汤口服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采用VA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BMD值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但是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术后1月,3月,以及6月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越来越明显;两组患者术后6月骨密度均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更加明显。结论益肾立汤配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肾立脊汤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