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CML治疗中,最长使用的治疗方案是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以伊马替尼为主,而该疾病有着发展速度快的特点,若未能及时展开有效控制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中血液分析仪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观察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对象,均采取血液分析仪检测,比较每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血后3hRBC(红细胞计数)水平比较,观察组3hRBC(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患者中采取血液分析仪检测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急慢性白血病 检验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慢性白血中血液分析仪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急慢性白血(观察组)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对象,均采取血液分析仪检测,比较每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采血后3hRBC(红细胞计数)水平比较,观察组3hRBC(红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患者中采取血液分析仪检测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急慢性白血病 检验效果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是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发病率为3~5/10万。近年来儿童ALL疗效显著提高,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在所有的儿童ALL治疗方案中,首次诱导化疗耗时最长,药物种类复杂,不良反应众多,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感染仍然是首次诱导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因此,及时有效的防治感染,对提高儿童ALL的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诱导化疗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急慢性白血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方法,其中有30例为急性白血患者、32例慢性白血患者,纳入研究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再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33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分析结果(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C反应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慢性白血患者比较,急性白血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慢性白血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更高(P<0.05);与急性和慢性白血患者比较,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急性白血患者比较,慢性白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和慢性白血患者红细胞更低(P<0.05),急性白血患者红细胞低于慢性白血患者(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患者的临床价值高。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检验价值 急慢性白血病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白血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其对于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患有白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分别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的情况。结果:患者均经过了血细胞检查,并且60例患者均已被确诊为白血,40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20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对比患者的检查情况,外周血+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骨髓涂片诊断的准确率(P<0.05)。结论:对于患有白血的患者,采取骨髓细胞形态+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 外周血细胞形态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对白血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7例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n=42,常规输血治疗)和治疗组(n=45,常规输血+去白细胞输血治疗),对比两组输血治疗效果、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输血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提高白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治疗 白血病 临床疗效 细胞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T淋巴细胞白血/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现以T淋巴细胞白血/淋巴瘤患者共计65例(收治时间:选自2020.01至2020.12期间)为纳入标准,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完全缓解),总结患者预后情况(患者自首次完全缓解复发死亡的总体截止日期),开展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患者年龄、初诊WBC、染色体是否为阳性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结论: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开展相应分析,旨在改善患者不良症状,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 标签: T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患者 疗效 预后 相关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急性拎包细胞白血是儿童常见的白血类型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的治疗和预后效果可谓是显著提升,但是该疾病治疗期间部分治疗手段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口腔并发症,影响治疗预后效果。为了更好的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做好患儿口腔健康管理就显得极为有必要了。本文,将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的口腔健康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健康管理效用。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 口腔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当前医疗体系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年急性髓系白血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其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衰退严重,而且多患有基础疾病,这种情况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当前形势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的治疗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的治疗方案并不统一,临床上多是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以此保证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笔者在本文中研究分析了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的治疗进展,以期能够为医护人员优化调整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现状 治疗方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白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21年5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白血患者中选取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和程序性护理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上都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53%,对比组为34.61%,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白血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护理程序 白血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研究中对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其中散点图的异常进行分析探究,来为白血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价值。方法:选取患有白血患者的样本110例,并且是经由血液科进行确诊,分析者110例样本中血象三分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将者110例样本的分析与健康组进行对比,在这110例的患者中有23例患者是患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共有23例患者是血红蛋白减少者,有18例患者是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者。这些患者在对健康组的对照之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常规指标 白血病诊断 外周血涂片
  • 简介:摘要:现阶段的小儿白血护理体系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开展要从多个角度思考,继续按照传统的经验实施不仅无法得到理想的成绩,还会导致护理工作的质量不断下降。健康教育是小儿白血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广泛的影响,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开展合理的教育,完善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小儿白血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小儿白血病 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对复发性B系AL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所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儿童应用CAR-T(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细胞细胞治疗的临床价值与实际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CAR-T细胞治疗复发性B-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在我院治疗时间为2020.08~2021.08,样本数量为30,对患儿行CAR-T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30例样本中CRS≤3级、>3级分别有17例、13例,无CRS1级与2级样本,严重CRS18例(60.00%)。30例样本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26例(86.66%)、凝血功能障碍10例(33.33%)、肾损伤3例(10.00%)、肝功能障碍16例(53.33%)、心血管功能障碍23例(76.66%)以及呼吸衰竭11例(36.66%)。30例样本均使用托珠单抗及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CVVHDF模式血液净化治疗10例、鞘注地塞米松6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等量甲泼尼龙15例;5例样本死亡,23例样本有明显好转。结论:在儿童复发性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儿CAR-T细胞治疗中,CRS是常见的治疗后毒性反应,会对患儿的多个器官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且患儿的IFN-γ与IL-6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越高,其CRS越严重;目前临床可通过激素、血液净化以及托珠单抗进行针对治疗。

  • 标签: 血液净化 复发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 CAR-T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白血化疗治疗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与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治疗的急性白血患者进行研究,共计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n=23),实验组应用健康教育,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不良反应 化疗 急性白血病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恶性肿瘤相关性类白血反应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肿瘤患者中确诊为类白血反应的病历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中10例使用抗生素,伴发热者抗生素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9例白细胞下降不明显,继续升高;8例使用了激素,同时使用抗生素及激素4例,停用激素后血象均有明显下降,2例恢复正常,6例出院时尚未恢复至正常;化疗8例,白细胞明显下降至正常;1例手术,白细胞明显下降;9例自动出院,死亡5例,失访4例。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类白血反应,应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尽早去除病因,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 标签: 恶性肿瘤 类白血病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白血巩固治疗中大剂量阿糖胞苷的应用价值。方法:小儿白血患者取样67例,顺序编码分组,皆于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在我院接受巩固治疗,分别给予常规治疗(n=32,参照组)和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n=35,试验组),比较毒副反应率、QLQ-C30得分、中位生存时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时间。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毒副反应率22.86%,比参照组3.13%高,情感功能(69.58±5.61)分,社会功能(66.35±5.06)分,躯体功能(65.85±4.43)分,比参照组高,中位生存时间(46.19±7.37)个月,比参照组久,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时间分别为(12.66±3.10)、(11.92±3.25)d,比参照组早,P<0.05。结论:在小儿白血巩固治疗中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可提升患儿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缩短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时间,具有确切疗效,但易引起毒副反应,需予以重视。

  • 标签: 应用价值 小儿白血病 大剂量阿糖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