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女,32岁,下腹部持续性闷痛1个月余,无腹胀、腹泻、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无阴道不规则出血.癌胚抗原(CEA)1.46ng/ml,CA12519.68U/ml,CA19917.31U/ml.曾就诊于外地医院超声示:盆腔内异常实性团块.在我院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子宫上方见一低回声区,大小约11.1cm×13.1cm×6.8cm,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该低回声区似与子宫相连,但与子宫不同步移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为动静脉血流,其中动脉血流峰值为106cm/s,阻力指数0.35,子宫肌层及双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超声提示:子宫上方实性占位(子宫浆膜下肌瘤可能性大,不排除肿块来源于肠系膜),建议行MRI检查.MRI示:下腹部巨大肿块,考虑肠源性或肠系膜源性肿块.术中探查:盆腔内可触及巨大肿物,大小约8cm×13cm×15cm,质实、光滑,与脐尿相连,并与大网膜粘连.术后病理诊断:(脐尿)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肿瘤大小15cm×13cm×7.0cm).

  • 标签: 脐尿管肿瘤 超声表现 子宫浆膜下肌瘤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 腹部巨大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传统的维Otsu阈值分割算法采用穷举搜索法搜寻最佳阈值向量。与此不同,本文提出了一种维最大类间方差阈值分割的快速迭代算法,用迭代的思想解决原始维Otsu方法计算复杂、实时性差的问题。文中导出了迭代算法的公式,给出了算法流程。实验结果表明,与维Otsu原始算法及其他两种快速算法相比较,本文提出的维Otsu快速迭代算法分割结果准确,实现简单,其运行时间仅为原始算法的0.4%左右,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存储空间,是一种快速有效且实时性好的图像闽值分割算法。

  • 标签: 图像分割 二维最大类间方差 Otsu阈值 快速迭代
  • 简介:血小板血型抗原和抗体在临床医学和输血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检测血小板血型血清学方法有免疫荧光、放射免疫、酶联免疫、混合凝集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流式细胞仪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检测方法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血小板粘附免疫荧光试验、磁珠介导的血小板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固相微板技术(solid-phasemicroplateassay,SPMA)[1]等也可用于血小板血清学检测.

  • 标签: 血小板粘附 戊二醛 血型抗原 血型血清学 免疫荧光 放射免疫
  • 简介:早复系指外观健康、无心脏形态异常人群出现ST段抬高等表现的心电现象,伴有相关症状者称为早复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以往一直认为ERS是一种正常或生理性变异,但近年来屡有ERS与心脏疾患相关的报道.故广为关注。

  • 标签: 早复极综合征 心脏疾患 ST段抬高 生理性变异 心电现象 形态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5~2010年行超声引导下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2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6例,女118例。完全性鹿角结石68例,部分鹿角结石74例,多发结石82例。将患者分为组,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术中第一穿刺目标肾盏均选择上或下肾盏。所有患者经第一经皮肾通道清除大部分结石后再根据需要一期或期建立第、第三或第四经皮肾通道。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一期或期手术后完成治疗,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部分患者术后配合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其中,以中后组肾盏或肾盂为穿刺目标组104例,结石取净80例,结石取净率77%,总手术时间125~260min,平均186min,住院17~28天,平均住院25天;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组120例,结石取净109例,结石取净率91%,总手术时间110~210min,平均154min,住院11~26天,平均住院18天。结论以上或下肾盏为穿刺目标肾盏的经皮肾镜碎石术能显著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的结石取净率。

  • 标签: 肾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探讨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和对尿留置时间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当作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均等的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胃拔除时间、尿拔除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常规组(71.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进行统计(P

  • 标签: 尿管留置时间 结直肠癌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快速康复理念指导腹腔镜胆道围手术期中早期T造影及早期夹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7月荆州中心医院肝胆外科128例行腹腔镜下胆道手术围手术期患者,分别应用快速康复理念下与传统方式下腹腔镜胆道围手术期早期T造影及早期夹的并发症研究。结果 快速康复组及对照组各64例患者,其中早期行T造影出现胆管炎8例,胆漏11例,对照组早期T造影出现胆管炎4例,胆漏8例,者在胆管炎及胆漏发生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快速康复组中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早期行T夹闭,出现胆管炎14例,胆漏12例,常规T夹闭组出现胆管炎4例,胆漏6例,者在胆管炎发生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漏发生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上对比发现,快速康复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传统对照组,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上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用快速康复理念在腹腔镜胆道围手术期中可达到使患者早期行T造影目的,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T造影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同时使早期夹闭T的成为可能,加速患者恢复,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早期T管造影 早期夹闭T管 胆漏
  • 简介: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氧化钛纳米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氧化钛纳米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钛纳米。采用滴加法在氧化钛纳米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氧化钛纳米结构完整,径大小均匀,约为70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氧化钛纳米表面,成功封堵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最开始的3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中释放出来,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 标签: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二氧化钛纳米管 阳极氧化 地塞米松 缓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胃肠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并施行早期进食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7月至2020年12月行胃肠术患者52例,全部患者接受术后护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中留置胃肠减压,术后肛门排气后进食。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实施早期进食。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行胃肠术患者快速康复护理,不留置胃肠减压并施行早期进食具有安全性,无特殊并发症影响,且能够缩短术后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标签: 胃肠术 快速康复护理 胃肠减压管 早期进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其尿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2018-2020年我院3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均分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分析其护理记录。结果:首次排便用时、胃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结直肠癌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尿管留置时间
  • 简介:早复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持续性抬高,但与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心包炎有明显不同,病人自觉胸闷、心慌等症状,有些病人可以没有自觉症状.现将我们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早复极综合征 心电图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快速康复理念下缩短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尿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采取随机盲选分组法,对我院在2023年2-10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50例采取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1)平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排尿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00%(P<0.05)。)(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取快速康复理念,可缩短留置尿时间,保证排尿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留置尿管时间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分析慢性牙髓炎患者实施一次性根治疗与次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的70例慢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的不同为依据进行分组,将70例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应用一次性根治疗的35例患者为A组,应用次根治疗的35例患者为B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疼痛情况、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疗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牙髓炎患者 一次性根管治疗 二次根管治疗
  • 简介: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与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经5年多努力,发现癌细胞中遗传物质载体染色质中的增强子一旦失控,就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更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组蛋白上找到了调控基因活性、抑制癌变的“开关”。该成果为未来个体化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近日,《细胞》杂志刊登了这一重要成果的论文。

  • 标签: 癌基因活性 “开关” 个体化治疗 医学研究 复旦大学 遗传物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近颊第(second mesiobuccal canal,MB2)的临床发生率、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患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108颗,拍摄术前X线片及CBCT,探查根,记录根数目和类型;采用机动镍钛器械M3进行根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结果 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为78.7%,MB2根较细且弯曲,用8号C锉和10号K锉结合EDTA凝胶可疏通根。根疏通中有3只10号K锉折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牛牙症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生率较高,MB2根较细且弯曲;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成形效果。

  • 标签: [] 牛牙症 上颌第一磨牙 近颊第二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痛,刷牙、咬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目前临床所用脱敏药物多种多样,但疗效报道不一。近年来,我们采用固宁脱敏凝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并作了疗效随访,结果表明固宁是治疗牙本质过敏较好的药物。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极固宁 牙本质过敏症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