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项研究的目标是深化对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在产妇产后盆肌肉电活性、组织状况及下尿路功能方面的影响的了解。方法: 选择我院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为阴道分娩(对照组),30例为剖宫产(研究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6、12、24周的盆肌电、盆组织状态和下尿路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初步结果显示,研究组(剖宫产)在产后12周时的盆肌电和盆组织状态指标较对照组有所优势,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差异逐渐缩小,到24周时,两组间的差异不再明显。在下尿路功能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始终较小。结论: 剖宫产在短期内可能对产妇的盆肌电和组织状态有更少的不良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影响逐渐消失。而对于下尿路功能,两种分娩方式的影响均较小。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应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进行。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盆底肌电值, 盆底组织状态, 下尿路功能, 产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及实施孕期体重管理对产后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科建档、孕前BMI在19-24之间的孕妇100例,BMI指数大于25的孕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两种BMI范围的孕妇分别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名产妇。实验组均从建档开始对组内成员进行体重控制,采用健康宣教、饮食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使其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对仅在建档时告知孕期体重管理方式及重要性,不监督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产后42天起常规采用Kegel操及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盆功能锻炼。分别于产后3个月、6个月对所有成员进行盆肌力测定,POP、SUI发生率来评价恢复情况。结果在相同孕前BMI的产妇中,实验组成员盆肌力高于对照组,POP、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个实验组结果相比,孕前BMI正常实验组在两个评价指标上结果明显优于孕前BMI超标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规范进行孕期体重管理对产后盆功能有积极影响,孕前BMI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后盆功能。

  • 标签: 体重控制 BMI值 产后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高医用耗材投入使用。为了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量采购方案应运而生。通过分析高医用耗材量采购的基本模式和目前高医用耗材量采购方案对医院的影响,能够提出落实高医用耗材量采购方案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高值医用耗材 带量采购方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重睑术联合聚丙烯网尿道中段悬吊术在子宫脱垂并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份到2022年1月份收治的80例子宫脱垂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40)开展盆重建术联合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观察组(n=40)开展盆重建术联合聚丙烯网尿道中段悬吊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盆功能、性生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盆底重睑术 聚丙烯网带尿道中段悬吊术 子宫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功能 性生活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直肠悬吊术治疗儿童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8月~2008年10月,对6例完全性直肠脱垂(年龄2~6岁,平均3.5岁),在腹腔镜下利用直肠周围盆腔增厚松弛的腹膜,切取成两条"L"形蒂腹膜条,折叠缝合固定于游离的直肠两侧壁,然后缝合在骶骨岬前的筋膜上悬吊直肠,最后将盆腔腹膜切缘缝合于直肠前壁包埋腹膜并紧缩盆。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5~210min,(120±24)min。术中出血〈10ml。术后随访6~54个月,平均28个月,均无脱垂复发,排便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下腹膜直肠悬吊术治疗儿童完全性直肠脱垂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术式。

  • 标签: 腹腔镜 儿童 直肠脱垂 腹膜带 直肠悬吊术
  • 简介: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ELISA HBSAG 弱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康复治疗仪联合盆肌训练治疗对盆肌肉张力及盆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盆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各指标评分上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经过1周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在盆肌肉张力评分上更高,而在尿失禁评分上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发生了并发症,但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远低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P<0.05)。结论:在盆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盆康复治疗仪联合盆肌训练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盆肌肉张力,促进盆功能恢复,同时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好的保障了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肉张力 盆底功能
  • 简介:目的:经颅扩大翼点入路开颅术是将翼点开颅术向颅方向的进一步扩大。包括眶上翼点入路、颧弓翼点入路和眶翼弓入路。本文探讨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颅肿瘤30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并就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进行探讨。结果:所有病例术中病灶显露良好。无1例出现脑牵拉损伤。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及大部分切除5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扩大翼点入路切除颅肿瘤具有显露好、脑牵拉轻的优点。适用于中颅、鞍旁肿瘤、颅眶沟通瘤及部分自中颅向后颅或颅外生长的肿瘤。

  • 标签: 经颅底扩大翼点人路开颅术 颅底肿瘤 手术 适应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国内外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和慢性骨软骨损伤等患者因其治疗周期长,患者非常痛苦。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发现采取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和骨软骨损伤等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国内外专家研究与临床应用用富血小板血浆疗法促进伤口愈合,增加伤口周围营养供给。但整个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过程复杂,严格无菌操作和操作技术设定尤为重要。在整个操作中,操作者无菌技术,PRP制备中的流程制定,决定了提取富血小板血浆的质量和提取量的多少。不同的制备方法所得到的PRP种类和特性各有差异。[1]目前最常见的手工制备方式是两次离心法。通过第一次离心,去除红细胞,提取中间的白膜层和上层血浆。随后进行第二次离心,离心后弃去上2/3血浆(包含贫血小板血浆和中等量血小板血浆),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作用在患者难愈的创面上,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了占用大量医疗资源,降低了家庭和社会负担,增强生活质量。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制备   设定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功能康复对产后女性盆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8年5月份-2020年9月份在我院分娩的产妇200例,同时以数字随机方法将产妇纳入到常规组和干预组,所有产妇在产后予以常规的产后护理,干预组增加盆功能康复,观察两组产后盆肌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产妇在干预后盆肌力有Ⅳ级或以上人数明显多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产妇腰骶疼痛、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产后女性进行针对性的盆功能康复能够有效的提高盆肌力,改善盆功能,同时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后性生活与日常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 盆底功能康复 并发症 性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磁刺激治疗盆松弛型便秘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盆松弛型便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盆磁刺激治疗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完成后症状改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对盆磁刺激治疗盆地松弛型便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腹胀、开塞露辅助排便、排便困难、肛周疼痛、肛门阻塞感等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盆磁刺激治疗盆地松弛型便秘患者采用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女性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盆肌功能锻炼联合盆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女性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34例,依次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盆重建术,研究组实施盆肌功能锻炼联合盆重建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盆肌力、盆功能。结果:研究组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盆功能障碍量表(PFDI-20)评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盆肌功能锻炼联合盆重建术,两者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改善盆功能与增强盆肌力方面作用更明显,具有借鉴与应用价值。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功能锻炼 盆底重建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女性盆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FPFD的发生成为关注热点。基于此,文章就盆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 标签: 盆底康复技术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防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盆肌康复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产后存在盆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盆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肌层的肌电压、阴道及子宫的疲劳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存在盆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电压,减轻子宫及阴道肌肉的疲劳度,提高患者的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 产后盆底功能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盆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妇患者共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自行提肛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康复训练,经3个月康复训练后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肌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训练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总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组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对产妇实施盆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盆肌肉恢复情况,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是产妇患者的一种值得推广的康复训练方式。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产后盆底肌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