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治疗患者40例,对牙齿缺损情况及修复体类型设计进行分析。结果经1~2个佩戴适应期,临床疗效为优3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7.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简便,适应症广,了解义齿有关健康知识,够更好地应用义齿,仍然在修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可摘局部义齿 牙列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选择介入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由随机方式选择90例研究对象,为近2年内去医院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参照治疗方案来对研究对象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应用化疗方案,研究组45例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就治疗总有效率指标而言,对比对照组,研究组较高,且其较少出现副作用。结论针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选择介入疗法,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具备临床推崇价值。

  • 标签: 局部 晚期宫颈癌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上尿路上皮癌包括输尿管尿路上皮癌和肾盂尿路上皮癌,占整个泌尿上皮肿瘤的5%-10%。自从1934年Kimball等报道采用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套状切除治疗上尿路肿瘤后,以及对尿路上皮癌的患侧尿路多中心易复发、对侧较少累及的生物学特性的认知,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套状切除一直都是治疗上尿路肿瘤的金标准。

  • 标签: 上尿路上皮癌 局部治疗 上尿路肿瘤 肾输尿管 生物学特性 上皮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支气管结核纤支镜下局部给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明确诊断为支气管结核的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挑选出88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其中选取全身化疗治疗方案者为A组,而在给予全身化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介入局部给药治疗方案者为B组。治疗后经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①疗效对比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支气管结核患者在口服药物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支镜下局部给药的治疗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减少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发生、改善患者肺功能。

  • 标签: 支气管结核 纤支镜下局部给药
  • 简介:乳腺癌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虽然预示着随后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然而经过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生存率。其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异质性,因而治疗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手段,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提高远期生存的目的。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牙周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别40例。全身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用药,局部组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牙周病疗效;口臭、疼痛、出血、肿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结果局部组牙周病疗效高于全身组,P<0.05;局部组口臭、疼痛、出血、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全身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差异小,P>0.05;治疗后局部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优于全身组,P<0.05。结论牙周病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抑制厌氧菌感染,加速症状消失,提高牙周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替硝唑 局部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取54例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且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27例患者进行切口局部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硫酸庆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常规组27例患者切口进行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77.7%,实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切口局部注射盐酸利多卡因、维生素B12、硫酸庆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加快切口愈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药物 局部注射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杂阻生牙拔除术患者采取局部使用碘仿粉的方法来预防术后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阻生牙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全身使用抗生素,观察组患者局部使用碘仿粉,观察并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的干槽症发生率为3.33%,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阻生牙拔除术患者采取局部使用碘仿粉的方法来预防术后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干槽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杂阻生牙 拔除术 碘仿粉 预防 干槽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 PCT检测在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 2014年 12月 ~2017年 1月,在我院就诊的 60例细菌感染患者,其中有全身感染( n=20)和局部感染( n=40),且在选取同一时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 3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降钙素( PCT)检测,观察对比三组人员 PCT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对 PCT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检测均存在差异, P<0.05,但感染患者的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检测后,其 PCT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针对细菌感染患者,给予 PCT检测后,其全身感染对血清 PCT水平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局部感染敏感性相对较差,其 PCT指标变化是临床检查感染的重要指标,其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PCT检测 全身 局部细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姑息性放疗在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60 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片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 92%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 80%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局部姑息性放疗在肿瘤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应用,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可靠,患者更乐意接受。

  • 标签: 局部姑息性 肿瘤骨转移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的CT诊断与MRI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100例鼻咽癌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CT检查和MRI检查,观察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鼻咽部检查方面,MRI的检出率73.0%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3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颅底部检查方面,MRI的检出率58.0%显著高于CT的检出率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鼻咽癌患者局部侵犯情况进行检查诊断时,和CT检查相比较,MRI检查的诊断效果比较理想,在实际的临床检查中应有机结合CT检查和MRI检查,进而为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鼻咽癌 局部侵犯 CT诊断 MRI诊断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治疗中,常需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以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感,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保障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局部麻醉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给药后患者意识并未完全消除,但局部痛觉暂时消失,待药效消除,患者神经功能则恢复完全。与全身麻醉相比而言,局部麻醉安全性相对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局麻药物同样可引发一定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在局麻药物的选择中,需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慎重考虑,以提高麻醉安全性,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局部麻醉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 标签: 局部麻醉 外科手术 应用效果 注意事项
  • 简介:目的了解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下急性胰腺炎(AP)局部并发症的转归,探讨CT检查预测局部并发症转归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间163例急性胰周液体积聚(APFC)及84例急性坏死性积聚(ANC)患者的病历资料。28例APFC和41例ANC分别进展为胰腺假性囊肿(PP)和包裹性坏死(WON);19例患者合并局部感染。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PP组与APFC吸收组、WON组与ANC吸收组、局部并发症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预测准确性。结果PP组与APFC吸收组间积液分布范围、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EPIC)评分有统计学差异;WON组与ANC吸收组间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胰腺炎症部位、坏死累及胰腺、坏死面积、EPIC评分、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CTSI);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间的肾前筋膜增厚、胰腺或胰周坏死、EPIC评分、CTSI有明显差异。积液分布范围预测APFC不吸收的准确性最高,EPIC评分预测ANC不吸收及局部并发症感染的准确性最高。结论大多数APFC自行吸收,约半数ANC自行吸收,局部并发症感染率较低。多个CT指标可用于预测局部并发症的转归。应重视EPIC评分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局部并发症 修订版亚特兰大分类标准 计算机断层扫描下胰周炎症 计算机断层扫描严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及脊椎麻醉的不同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行膝关节镜手术 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观察组实施局部麻醉,对照组则实施脊椎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取局部麻醉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及疼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通过对比可见,实施膝关节镜手术时采取局部麻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其操作简单,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局部麻醉;脊椎麻醉;效果对比     在我国,很多人都患有膝关节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治疗,而膝关节镜手术就是一种普通的手术,它的操作较为简单,可在直视下完成对患者膝关节的手术。然而对于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好的麻醉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本篇文章将针对局部麻醉与脊椎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 2016 年 4 月至 2017 年 4 月期间实施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32例,女性患者 17例,年龄范围在 32岁~ 72岁,平均年龄( 48.3±9.8)岁,其中有 2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 3例合并糖尿病, 5例合并心肌疾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28例,女性患者 21例,年龄范围在 29岁~ 73岁,平均年龄( 48.9±9.7)岁,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有 2例,合并高血压的有 3例,合并心肌疾病的有 4例;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 45分钟左右,且为单侧手术;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给予对照组采取脊椎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其方法 [2]为:使用 0.75%的布比卡因为患者实施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检测痛觉消失平面时采取针刺法,当平面固定后方可进行手术,手术中应使用止血带来保持术野的清晰度。手术过程中要全程监控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心率、血压及脉氧等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其方法 [3]为:使用生理盐水将 40毫升浓度为 2%的利多卡因稀释一倍,并在其中加入浓度为 0.1%计量为 0.1ml的肾上腺素注射液,在患者关节腔内注射 60ml,剩余麻醉液可在浸润手术切口时使用,麻醉 10分钟后开始手术,值得注意的是采取局部麻醉在手术中不可使用止血带,这是为了避免患者产生不适感。所有患者在术中使用的灌注液均为计量为 1ml,组成为 3000ml生理盐水加入 0.1%肾上腺素注射液的灌注液。在手术结束退出关节镜套筒前,在其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 4ml、吗啡 5mg、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1ml。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进行对比,采取数字评分法,以 0至 10分之间选择一个数字表示疼痛感受, 0分为无痛, 10分为严重疼痛;并对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平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 t检验,以 x2表示计数资料,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术后半小时、 2小时及 6小时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分,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细结果见表 2;观察组 49例患者中有 47例对麻醉效果感到满意,其满意率为 95.92%,其中 1例时在注射麻醉针时感到疼痛,有 1例是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疼痛感;对照组有 46例患者感到满意,满意率为 93.88%, 2例在麻醉时感到疼痛, 2例为手术过程中感到疼痛,两组数据在此方面无较大差异。   表 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牙周炎患者分组。全身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全身用药的方法治疗,局部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牙周炎转归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结果局部用药组牙周炎转归率高于全身用药组,P<0.05;局部用药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用药组,P<0.05;干预前两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相近,P>0.05;干预后局部用药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优于全身用药组,P<0.05。结论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高,可有效规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改善牙周情况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炎 替硝唑局部用药 应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