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增加了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难度系数,需要医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切实提升综合档案管理水平,为医院各部门提供更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医院需要建设规范且标准的档案制度管理范式,加快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管理能力,加强档案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

  • 标签: 医院 综合档案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大增加了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难度系数,需要医院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档案,切实提升综合档案管理水平,为医院各部门提供更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医院需要建设规范且标准的档案制度管理范式,加快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管理能力,加强档案完整性和安全性管理。

  • 标签: 医院 综合档案 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我国当前的医疗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不断增多的老龄化人口,对于治疗的需要也在逐年递增。对于我国政府、各个医疗及其相关机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确保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又能降低医疗的成本与百姓就医所需费用。由于临床路径能够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对医疗成本及医疗服务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因此得以普遍使用。通过对我国现有的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应对的策略,为我国医疗事业尽一点力。

  • 标签: 临床路径 护理管理 护理路径评价体系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效果,为推进临床路径信息化广泛且高效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至2021年的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相关数据,总结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结果 病种路径数量由101个增加至446个,临床路径平均住院日8.1天缩短到6.2天,按临床路径管理的出院患者比例由24.2%增加至60.3%,达到国家临床路径工作目标要求。结论 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优化,才能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 标签: 临床路径 信息化 实践 优化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和护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成人耳鼻喉科护理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类型复杂、护理需求多样等。因此,优化成人耳鼻喉科护理路径,提高护理质量,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护理路径优化的必要性、实践探索及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成人耳鼻喉 外科护理 路径优化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供应室与病房之间配合展开整体护理实验,分析评价配合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在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随机选取40个病房,平均划分成A、B两组,每组20个病房,A组采取整体护理方式,B组采取单独护理方式,对A、B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手术成功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数据比对发现,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远高于B组的60%,A组手术成功率为90%,也高于B组的75%,A组和B组数据差异明显,说明整体护理的效果良好。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了供应室与病房之间配合开展整体护理的各项指标,要明显好于两者单独开展护理工作,具有临床应用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供应室 病房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应用实践。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按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应用急救护理优化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科学的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就诊后的各个时间窗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呼吸频率、心率与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通过应用急救护理优化路径,能够取得显著效果,极大地缩短患者就诊后的各个时间窗,提高急救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流程 优化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教学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护生12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两组护生均实行一对一临床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理念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生出科考试理论、操作成绩和实习生对带教老师及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操作考核及综合测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运用教学路径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实习质量,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感,提高护生对临床教学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护理带教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路径以及应用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5例,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有效采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使患者的疾病康复进程有效加快。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病种管理规范诊疗,控制不合理费用,为DRG付费提供科学合理的标准,实现由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过程评价。方法:选取该院实施单病种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基于临床路径下的单病种管理方法。结果:该院实施单病种管理以来,客观上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医院的运行效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由于病情的多样性及药品、耗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结论:医院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互根互用,单病种结算实现了医院、患者、医保三方共赢的局面,降低了医保基金管理风险,提高了医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参保人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 标签: 单病种付费制度 单病种管理 临床路径 DRG付费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针对2022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前后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将护理效果以及症状改善综合对比。结果 患者抢救后,根据两组心率、呼吸、血压数值变化对比,观察组明显比参照组稳定,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有效缩短急救等待时间,提高急救效率与效果,值得在临床推行与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路径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应用优化的急救护理流程路径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出急诊时间、PCI时间及急诊等待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疾病复发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的复发率(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可提升疾病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及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将90例急性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中,患者入选时间为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方法,对照组选择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比两种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急救后,比较两组呼吸、心率、收缩压、急诊室用时以及PCI用时,数据间均以P<0.05为差异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后可将抢救效果提升,可有效将处理用时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2例作为护理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研究组应用急救管理流程优化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进出抢救室时间和 PCI时间;心率;呼吸和血压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进入抢救室时间和 PCI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生命体征稳定,数据与对照组相比 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快速稳定生命体征,综合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模式,其在现代医学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率。该项护理模式具备良好的实施效果,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分析与记录患者病情,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现实角度出发,可发现该项护理模式对降低护理误差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充分体现临床护理路径的核心价值,本文特此对该项护理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展望展开探讨,以期可以为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实践 应用 展望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原有的药学服务模式是以药品保障为中心的模式,面对新医改形势,这种模式不再适应药学服务的需求,需要进行积极的转变与实践,创新新的服务模式。所以新时期基层医院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按照患者的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对此,文章总结了基层药学服务现状,并分析新医改下基层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和实践

  • 标签: []新医改 基层药学服务模式 转变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样本来源: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本院泌尿外科临床实习的实习生,共 50例,按照抽签法将样本均分为两组,临床路径组和传统教学组,传统教学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临床路径组实施临床路径教学法,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临床路径组实习生理论知识成绩和口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 P< 0.05);临床路径组实习生对教学总满意度( 92.00%)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 64.00%)( X2=5.7110, P=0.0168)。结论:为泌尿外科临床教学开展临床路径教学法,可以提升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实习生对于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教学法 泌尿外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临终护理路径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安宁疗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接收的72例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晚期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利用《医学统计学(第四版)》中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症状管理、心理护理、情绪引导、临终关怀等),研究组以临终护理路径为基础实施安宁疗护[包括创建临终护理路径小组、临终护理路径流程和实施方案(身体管理、心理护理、家庭及社会支持)]。采用McGill生存质量量表(MQOL)比较两组生存质量;采用临终护理质量量表比较两组临终阶段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理评分和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个人生存评分和社会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临终护理路径为基础实施安宁疗护可改善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临终关怀,是一种彰显人本理念的护理模式。

  • 标签: []临终护理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