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在微创玻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院内收治的43例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部进行微创玻联合手术,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相关情况比治疗前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玻联合手术是提高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疗效的有效方式,眼部术后情况良好。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微创玻切 前房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青光对侧青光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3年1月-202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恶性青光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选择常规疗法和联合疗法,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及眼压、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前房深度显著增加,眼压显著降低,并发症显著降低(P<0.05)。结论:联合疗法用于恶性青光对侧青光治疗中,可以显著增加患者前房的深度,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对侧眼青光眼 白内障摘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实施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术治疗干预后,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患者共16例,研究组给予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 虹膜周切术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青光患者采用巩膜瓣下咬术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巩膜瓣下咬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青光患者采用巩膜瓣下咬术结合巩膜瓣可调节缝合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巩膜瓣下咬切术 巩膜瓣可调节缝合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钝挫伤致青光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钝挫伤致青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钝挫伤致青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乙组钝挫伤致青光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患者钝挫伤致青光患者的视力明显好于甲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掌握临床护理要点,做好全程护理,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眼钝挫伤 青光眼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中药雾化熏应用于干眼症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本院中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所有干眼症患者纳入研究中进行样本分析,根据实验标准抽取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拈纸团的方式进行分组,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均纳入3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人工泪液点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雾化熏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评价两组患者的BUT、FL数据,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干状况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状况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BUT、FL评分较对照组来说更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干眼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药雾化熏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助于控制患者眼部干涩状况,使患者的功能恢复正常,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药雾化 熏蒸治疗 滴眼治疗 干眼症 治疗方案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的病因、治疗方案、预后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于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患者分为前房积血型、房角损伤型、晶状体源型和粘连增生型,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前房冲洗以及其他手术治疗。结论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有多种病因导致,临床的表现较为复杂,治疗与预后效果较差,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继发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 标签: 眼外伤所致继发性青光眼 病因 治疗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继发性青光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100外伤继发性青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致病原因与相应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外伤继发青光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眼内出血47例(47%)、晶状体脱位或损伤27例(27%)、眼内炎症19例(19%)及房角损伤7例(7%)。(2)治疗后,无光感患者2例(2%),光感0-0.05患者28例(28%),光感0.05-0.3患者51例(51%),光感>0.3患者19例(19%);平均眼压为(17.42±5.97)mmHg,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继发性青光的原因复杂,在治疗时要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保护视功能。

  • 标签: 外伤 性青光 病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40例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1例患者术中出血,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视干预治疗在近视早期防治的效果。方法将视力在1.0以上,屈光度在0——+0.75D,年龄在4——7岁儿童200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未给任何处理,干预组给于阿托品膏涂/周或托吡卡胺眼药水睡前滴/天,每年复查视力和屈光度,连续5年。两组之间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结果视力下降低于1.0的,对照组47人,占47.5%,干预组21人,占21.4%,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4.78,P=0.000<0.01)。屈光度下降低于-0.25D的,对照组49人,占49.5%,干预组24人,占24.5%,对照组比干预组比值高(X2=13.2,P=0.000<0.01)。结论近视的防治在正视开始干预有临床意义。

  • 标签: 视力 近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眼内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眼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患有眼外伤早起继发青光的80例患者,其中29例是由开放性外伤形成的,而剩下的51例是由闭合性外伤形成的。治疗之前我院对患者进行测量眼压的数据为25~63mmHg(1mmHg=0.133kPa),平均眼压为(41.3±2.0)mmHg。治疗后平均眼压降低为(15.8±3.0)mmHg。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治疗前后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在药物无法控制病情时,应采取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49-01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的治疗方法,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40例外伤早期继发青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眼部压力均得到明显改善。 1例患者由于前房穿刺时,手术期间出血,视力丧失; 2例患者治疗后眼压高。患者治疗期间, 1例患者术中出血, 1例视网膜脱离,剩余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外伤患者早期继发青光临床症状复杂,为了促进患者视力较快恢复,需根据患者病情,对症治疗,以此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眼外伤 青光眼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全新包皮环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包皮环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将155例包皮过长患者施行阴茎根部皮肤环术,同期108例行包皮环器包皮环术,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水肿、疼痛及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根部皮肤环组手术时间(20±5)min,包皮环器包皮环组(5±5)min;前组术中出血量(2±1)ml,后组为(1±0.5)ml;前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4例,血肿2例,无局部感染;后组术后创口水肿5例,无血肿、感染病例,总共并发症发生率4%;前组术后疼痛持续(20±4)h,后组为(24±6)h。结论两组包皮环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都具有优越性,疗效佳,临床上均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包皮过长 包皮环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宫颈预处理对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我院收治的经过确诊后的7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n=38)和研究组(术前预处理组,n=38),对照组患者于术前进行常规术前准备,研究组患者于术前进行术前预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指标、临床疗效与术后安全性评分。并对其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经期恢复时间、术后经期周期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无宫腔粘连情况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CRM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而言,术前预处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粘连的发生,为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值得临床上普遍推广。

  • 标签: 宫颈预处理 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 子宫黏膜下大肌瘤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幕迹切开术联合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值、术后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术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集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的 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手术治疗组用骨瓣开颅手术,联合手术治疗组进行小脑幕迹切开术联合骨瓣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联合手术治疗组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并发症。结果:联合手术治疗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分值、术后 15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方面相较手术治疗组更好,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迹切开术治疗措施效果理想,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志状态,并缩短住院的时间,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大骨瓣开颅 小脑幕切迹切开术 重型颅脑损伤 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