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的可塑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中此类细胞可以跨系统甚至跨胚层分化为三个胚层来源的细胞。这是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使得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及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可塑性 横向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塑性弹力夹板与普通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塑性弹力夹板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外形、肢体肿胀、骨折再移位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外形、肢体肿胀、骨折再移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塑性弹力夹板对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进行固定治疗比普通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更佳,骨折愈合更快。

  • 标签: 塑性弹力夹板 普通小夹板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智能控制训练在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观察组采取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智能控制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肩关节屈曲、外展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脑神经可塑性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智能控制训练可改善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肩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快速恢复,进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 脑神经可塑性 上肢康复机器人 智能控制训练 肩关节活动度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治疗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对40例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Bohler角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对比P<0.05;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Gissane角得到显著改善,差异对比P<0.05。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37/40)。结论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助于显著改善患者足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优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开复位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足部功能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现在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之一,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的单位对于混凝土很重视。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也是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麻烦的工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凝土施工 施工技术 措施
  • 简介:摘要透水性混凝土适用于不同的地域及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和发展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提高雨水利用率、蒸发降温、吸声降温、改善光环境、缓解城市洪涝灾害,对于营造一个优美、健康、生态和谐的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透水混凝土 防涝 吸声降温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有关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到房屋建筑中。在房建施工中,最常用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必须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影响到建筑整体结构安全。正所谓“细节决定一切”,做好混凝土施工细节的质量把控,对提高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 施工关键技术
  • 简介:摘要在许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一旦在浇筑中没有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或者施工技术不到位,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仔细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作为研讨期限,取该时段我院收治的40例接受“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为例,随机编号将其分至一二两组:一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二组20例接受预见性护理,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对。结果: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显优一组(P<0.05)。结论:对于行“钢筋混凝土术”治疗的股骨上段骨转移瘤患者而言,其围术期护理干预的选择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更具优势性,可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钢筋混凝土术” 股骨上段骨转移瘤 围术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