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阐述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损伤的特点及处理.方法对1999年9月~200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例13指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损伤进行归类及相应处理:开放性损伤11指,指固有动脉节段性损伤伴皮肤挫伤,行血管移植术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术修复;闭合性2指,指固有动脉节段性损伤,密切观察伤指血液循环,及时行血管移植术修复.结果13指血液循环恢复良好,均成活,功能评价优.结论单纯双侧指固有动脉节段性损伤应积极处理,常需行血管移植术,正确治疗能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断指再植 指固有动脉 节段性损伤 血管移植术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拇对掌功能障碍患者在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转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同时行虎口开大的手术疗效。方法2000--2006年对21例拇对掌功能障碍同时伴有虎口挛缩采用小指固有伸肌腱重建拇对掌功能同时采用不同皮瓣松解、开大虎口。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效果满意,虎口宽度增加,恢复了拇指对掌外展功能。

  • 标签: 拇对掌功能 小指固有伸肌腱 虎口开大 功能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指、弃指、足底内侧、足背、腕掌侧静脉皮瓣倒置后将皮瓣静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桥接血管缺损,恢复血流通道,闭合创面。结果5例19个游离静脉皮瓣仅1例一侧坏死约0.5cm×0.5cm,其余皮瓣均成活,手指远端血运正常,皮肤外形美观。结论游离静脉皮瓣损伤小,是修复手指近节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较好皮瓣。

  • 标签: 静脉皮瓣 指固有动脉 双侧 软组织缺损 游离 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胃镜及超声胃镜检查发现的来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肿瘤应用IT刀、HOOK刀进行ESD治疗。结果18例来源于胃底固有肌层的肿瘤全部完整剥离,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术中出血量平均40ml,均经电凝、氩离子血浆凝固和止血夹成功止血,ESD穿孔发生率17%(3/18)。结论ESD是治疗胃底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方法,疗效可靠,不仅可以完整切除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固有肌层 肿瘤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肝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栓塞
  • 简介:摘要:目前振动训练影响肌肉力量变化的机制仍不明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振动训练对肌肉的适应机制、神经的适应机制、激素的适应机制入手,对国内外振动训练对肌肉力量的影响机制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振动训练的肌肉力量影响机制及其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振动训练 肌肉力量 影响机制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B组13例,行单侧神经桥接端侧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侧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侧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侧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修复方案的应用方式以及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共25例参与本次研究,对患者患指皮肤缺损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患者手指损伤情况选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处理。对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结果:在对25例患者应用不同的皮瓣修复处理治疗方案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指腹均饱满,色泽正常,并且手指使用功能良好。在术后6周,皮瓣感觉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在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手术治疗中,应当对患者手指缺损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选择不同的邻指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指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手指远端掌侧软组织缺损 邻指皮瓣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 50例我院于 2017年 3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护理中,每组 25例,常规组给予人工排痰,护理进行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 1天、 6天动脉气压指标: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动脉血氧分压( Pao2)和排痰有效率。结果:比较治疗后 1天,护理组治疗后 6天 Pao2、 Paco2值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中排痰有效率( 96%)显著高于常规组( 76%),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患者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常规组与护理中,每组25例,常规组给予人工排痰,护理进行振动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天、6天动脉气压指标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排痰有效率。结果比较治疗后1天,护理组治疗后6天Pao2、Paco2值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中排痰有效率(96%)显著高于常规组(76%),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中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针对小儿肺炎开展治疗时,使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产生的疗效。 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到2021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儿当作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全部确诊为小儿肺炎,随机分组,各24例,A组使用人工叩背排痰,B组运用机械振动排痰,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小儿肺炎开展治疗时,使用机械振动排痰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逐步地运用到脑部血管成像之中,并且在先进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医学条件开展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地推广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逐渐地推广到观察与分析脑部血管成像的各种疾病。我院医护人员运用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并且把它投入到脑部血管成像的使用当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再加上一些其它的配合治疗方法来对患者进行综合性保护,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正确的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成像临床的诊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身体健康的机率,为患者伤愈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标签: 脑部血管成像 磁共振动态成像技术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4-02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