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粒细胞增多表型慢性阻塞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临床特征,为COPD分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福建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的患者,将诱导痰粒细胞(Eos)≥3%的患者分为粒细胞增多组(增多组),<3%的为非粒细胞增多组(非增多组),收集两组的血酸性粒细胞百分数、肺功能(FEV1、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FeNO水平、生活质量评分(CAT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纳入56例COPD稳定期患者,增多组血Eos%高于非增多组,增多组FEV1、FVC、FEV1占预计值%、FEV1/FVC%、FeNO水平高于非增多组,CAT评分低于非增多组。结论粒细胞增多表型的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优于非增多的COPD患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嗜酸粒细胞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食管炎(eosinophilicesophagitis,EoE)是一种与Th2细胞功能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患病率逐年上升,但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隐患,本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从EOE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伴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EPE)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胸腔积液中酸性粒细胞是否增多为标准,对31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痰液脱落细胞学、肺CT确诊肺癌患者进行分组。结果肺癌伴酸性粒细胞增多与不伴酸性粒细胞增多胸腔积液的淋巴细胞数、Rivalta试验、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均有差异(P〈0.05)。结论胸腔积液中酸性细胞增多不要忽视恶性肿瘤的可能。

  • 标签: 肺癌 胸腔积液 嗜酸性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慢性鼻窦炎是困扰患者生活的常见疾病之一,粒细胞慢性鼻窦炎通常表现为鼻息肉以及鼻窦黏膜病变等临床疾病,临床具有难以治愈的特征。因此,本文结合粒细胞慢性鼻窦炎,探究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策略。通过对临床特点的分析,发现采用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以及白三烯辅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效果最佳的方式。

  • 标签: 嗜酸粒细胞 慢性鼻窦炎 糖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罕见的发生于57岁女性的细胞膀胱炎。细胞膀胱炎的诊断经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确诊。细胞膀胱炎病因不明,常见于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多伴有过敏性疾病和细胞增多症或者其他疾病伴发的膀胱损伤,可选择经尿道切除膀胱病变,并配以抗炎及中医中药治疗。本病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嗜酸细胞性膀胱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免疫/抗原介导的食管疾病,其特征在于临床上与食管功能障碍有关的症状和组织学上由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临床症状因年龄而异,在成人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胃灼热,胸痛和食物冲击;儿科患者中,症状呈非特异性,如腹痛,恶心,呕吐,喂食拒绝,没有茁壮成长等。该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内镜、病理组织学等综合进行。其治疗方法目前主要包括饮食、药物、内镜下扩张三个方面,治疗目的以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为主。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E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予以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酸性粒细胞情况、相关临床指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诱导痰、外周血酸性粒细胞分类以及IL-5、FE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憋喘、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可改善其肺部功能,降低IL-5、FENO水平,并缩短患者肺部罗音、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减少疾病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究儿童支原体感染与酸性粒细胞相关。方法 随机抽取128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来我院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另设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完成血细胞及IgE等指标监测,依据相关指标完成支原体感染与酸性粒细胞相关探究。结果 所有患儿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E以及酸性粒细胞水平都出现明显增加,相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酸性粒细胞与儿童支原体存在密切联系,支原体感染患儿,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另外,支原体感染存在误诊现象,发病后不能简单的通过细菌与病毒感染判断,需要考虑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会增加多系统负担,病情复杂、多样,但死亡病例较少,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儿童 支原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相关性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方案治疗粒细胞支气管炎(eB),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69例eB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布地奈德单一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孟鲁司特+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半年内)。结果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11.76%;对照组复发率31.4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布地奈德治疗eB,能够发挥协同抗炎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布地奈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采取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方案治疗粒细胞支气管炎 (eB),观察其临床疗效及预防复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 69例 eB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对照组 35例,采用布地奈德单一治疗;观察组 34例,采用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 (半年内 )。结果: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有效率为 97.06%,对照组为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复发率 11.76%;对照组复发率 31.43%,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治疗 eB,能够发挥协同抗炎作用,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 标签: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布地奈德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itis,EG)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例EG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同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3例,腹胀3例,恶心、呕吐3例,肠梗阻1例,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内科保守治疗7例,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再行内科治疗1例,均治愈。结论重视血常规检测和消化内镜的多点深挖活检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糖皮质激素对EG的治疗效果肯定。

  • 标签: 嗜酸细胞 胃炎 结肠炎
  • 简介: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2个月,最高体温39℃,咳嗽、咳痰,为黄色黏痰。外院按“肺炎冶给予“阿奇霉素冶治疗2周,体温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10d前再次出现发热,主要于下午及晚间出现,咳白色黏痰,无寒战、盗汗,使用“阿奇霉素冶体温控制不佳,于2014年3月5日收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科。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病史;患者久居西安,无疫区、疫情、疫水接触史。体检:体温37.3℃,脉搏102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13/78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01%,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六项未见异常,结核菌试验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16mm/h,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呼吸道病毒抗体、EB-DNA、CMV-DNA、TB-DNA、斑点试验未见明显异常。X线胸片:两肺纹理增重,右下肺可见淡薄的絮状模糊影(图1A﹚。胸部CT:右肺下叶背段见斑片状高密度渗出影﹙图1B﹚;40天复查CT示右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吸收,左肺下叶背段可见约31mm×32mm类圆形病灶,其内可见小的空洞影,边界不清,周围可见絮状渗出影,相邻胸膜增厚,胸膜腔少量积液﹙图1C、1D﹚;2个月后复查CT示示左肺病灶范围增大,约41mm×52mm,胸腔积液较前增多。患者俯卧位于CT检查床上,行经皮左肺病灶CT引导下穿刺活检(图1E)。病理检查:肺组织慢性炎伴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及酸性粒细胞浸润(图1F)。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CT诊断 慢性炎 粒细胞性 肺炎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治疗的AMI患者307例;所有病例均入院后立即测量EOS水平,同时收集病史、治疗方式,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常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UMA)、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硬化、超声心动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病变重建、随访期间发生的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一过脑缺血、需要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肌梗死和心功能衰竭,平均随访24个月的死亡事件,评价EOS水平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① EOS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嗜酸性粒细胞 不良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