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丝与方丝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口腔科收治的II类错畸形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颗,对照组给予方丝矫治技术,观察组给予直丝矫治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畸形改善程度和两组的治疗疗程。结果经过矫正后,观察组的临床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2.3±2.8)个月,对照组的平均治疗疗程为(27.1±3.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直丝矫治技术矫正II类错畸形临床效果满意,且治疗疗程短,优于方丝矫治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直丝弓矫治技术 方丝弓矫治技术 II类错畸形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40-02
  • 简介:摘 要:作为医疗机构常见设备,听诊器的应用能够保证医疗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患者体内症状,对于缩短疾病治疗时间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加上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医疗系统中所使用的听诊器设备也发生空前改变,电子听诊器的应用,使得疾病诊断水平得以提升,这对于推进我国医疗行业稳步发展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就电子听诊器综合分析,明确电子听诊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深医疗人员对电子听诊器的了解,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电子听诊器 结构 工作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上颌扩前方牵引+直丝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方法:汇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恒压早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12例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上颌扩前方牵引+直丝矫治技术,对治疗效果展开评价。结果: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SNA角、SNB角、ANB角、U1/SN角、SN/MP角、OP/FH角、Y轴角优势显著(P

  • 标签: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 直丝弓矫治技术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20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行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并且对患者的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完成测量分析。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矫正之后,脸部脸型均有所改善,并且磨牙中性关系,前牙的覆盖正常。SNA角增加、SNB角减少、ANB角增加、SN/MP角增加、OP/FH以及U1/SN都有所增加、LI/MP有所减小。结论通过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行上颌扩前方牵引配合直丝矫治技术治疗,可以具备较为显著的治疗成效,完成三维方形的角度控制,来改善患者的面部脸型,重建患者的牙齿咬合角,具有临床治疗成效。

  • 标签: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 直丝弓矫治技术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 简介:颧骨颧是面部比较突出的部分,常因遭受外力直接打击而发生骨折,其中尤以颧骨折多见。本文分析了我科15年来收治的此类病例104例,总结了对不同类型骨折所采用手术方法及其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4例,年龄16~58岁。女性11例,男性93例。25岁以下45例,40岁以上17

  • 标签: 颧骨颧弓骨折 治疗 临床资料 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指尖再植成活后功能和外形恢复是非常满意的,但能否在术中寻找到可供吻合的血管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游离指端动脉应用于指尖再植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指尖再植 指端 动脉 游离 吻合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分支变异的情况及处理的策略。方法对5例合并有主动脉分支变异的主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4例手术预定方案顺利完成,术后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脉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支架释放失败。4例手术成功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脉分变异形式多样,术前仔细评估是正确处理主动脉部病变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主动脉弓 分支 解剖变异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上下颌联合扩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接收的牙列拥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上下颌联合扩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上颌和下颌的宽度、前段长度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B、ANB、U1-NA、L1-NB、U1-SN、U1-MP、Overjet与治疗前均存在明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颌联合扩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有效解除拥挤状态,促使牙齿保持良好咬合。

  • 标签: 上下颌联合扩弓技术 牙列拥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前牙反合患者采用直丝矫治技术进行矫正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内接收的126例前牙反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选患者直丝矫治技术矫正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下颌中切牙角、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变化情况,并采用Eichner分类法评价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下颌中切牙角较治疗前均显著变小(P<0.05)。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P<0.05)。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牙反合患者经直丝矫治技术矫正后下颌中切牙角、上颌中切牙角、ANB、SNA、SNB角均显著改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逐渐恢复,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前牙反合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 牙齿美学
  • 简介:摘要:高足足部损伤的概率远高于正常足。本文主要综述高足的分类、足底压力及运动中的力学特征,进而分析并归纳总结高足损伤原因,旨在提高对高足运动损伤的认识,供临床参考。

  • 标签: 高弓足 损伤 足底压力 运动特征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应用“原位开窗”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重建主动脉上分支血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截止2018年8月前发表的关于应用“原位开窗“技术腔内修复主动脉部病变(夹层/动脉瘤),同时保留上血管血供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的262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4%,平均随访时间为16.85个月,共13例患者出现术后支架内漏(Ⅰ型内漏10例,Ⅱ型内漏3例),术后内漏总发生率为8%,30天病死率和随访期手术相关病死率分别为3.44%和0。结论应用“原位开窗”技术重建上分支血管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

  • 标签: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主动脉弓 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方丝托槽在牙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1年3月期间24例(69颗患牙)牙外伤患者开展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划分对照组(n=34,传统牙弓夹板固定技术)和观察组(n=35,方丝托槽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牙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外伤中应用方丝托槽,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牙周情况。

  • 标签: 牙弓夹板固定 方丝弓托槽固定 牙外伤 临床疗效 牙周情况
  • 简介:【摘要】: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础上演变起来,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核算定量技术。与常规 PCR 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根据 PCR 产物中莹光信号的强度定量 , 不仅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和自动化程度,而且有效解决 PCR 污染等问题,实现了检测质量的飞跃 . 当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和环境监测多种领域的研究,本文对实时荧光定量 PCR 的原理,分类以及应用做一系统性综述。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原理 应用
  • 简介:为探讨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系统阐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探测原理及其生理结构基础,探讨了人体红外辐射信息的本质和意义.并利用红外热像技术(IRT),实现了人体机能与结构多元信息的转换和表达,以促进医用红外热像分析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

  • 标签: 人体红外热图像分析技术 红外辐射 医学 红外热像 探测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无针注射器是一种新型的注射方式,它通过喷射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注入体内,具有注射速度较快、无创、无痛的特点,无针注射技术很显著的益处是减少了患者对注射针头使用的恐惧感,同时还减少了传统有针注射器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后期的患者往往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无针注射器的应用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和伤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了无针注射器的结构原理及在糖尿病治疗中应用的概况。

  • 标签: 无针注射器 糖尿病 胰岛素注射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