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运用骨算法对患者进行薄层重建,然后再在工作站上进行螺旋CT横轴位、MPR和3D重建,分析外伤患者脊柱影像学资料。结果在120个外伤病例中共检出158个椎节骨折,采用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MPR、VR重建图像能够清晰得显示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程度、骨折碎骨片移位情况及椎管狭窄等。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全面地诊断出脊柱骨折的情况,对脊柱骨折的诊断、分型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脊柱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10例,结肠癌3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图像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进行肿瘤性病变的MS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肠道肿瘤性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右半结肠,回盲部和左半结肠,肠道肿瘤性病变CT征象显示最多的为表面毛糙征,在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之间CT值依次升高。结论MSCT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和有效的肠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各种MSCT征象的分析和CT值的测定对肠道肿瘤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踝关节外伤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踝关节外伤患者64排螺旋CT检查后回顾分析,采集容积数据进行轴位、冠状位及斜矢状位的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arreforma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等软件进行后处理,调节不同的窗口技术显示图象。结果64排螺旋CT可清晰地显示踝关节各种类型的骨折和软组织及部分韧带损伤情况,显示关节腔内积血。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踝关节外伤,使用多种软件后处理技术,能发现X线平片不能显示的骨折征象,同时能显示关节腔和部分韧带损伤情况,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

  • 标签: 64 排螺旋CT 踝关节外伤 多平面重组 容积再现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肾结核患者26例,对其分别行螺旋CT尿路成像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尿路成像技术的诊断阳性率较肾盂造影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本组患者的CT尿路成像均可获得清晰的三维图像,且可以对肾脏的形态、结构等进行清晰的显示。结论螺旋CT尿路成像能够对肾脏的形态和结果进行清晰的显示,可有效提高肾结核的诊断率,值得关注。

  • 标签: 螺旋CT 尿路成像 肾结核 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本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spiralCT,MSCT)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hgraphv,IVP)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平片、IVP及钬激光证实的85例235枚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5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结果】结石位于第一节段为肾脏,47例141枚;第二节段为输尿管第一狭窄处,21例54枚;第三节段为输尿管第三狭窄处,9例22枚;第四节段为膀胱,8例28枚。MSCT均显示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肾积水、输尿管炎等。其中第二节段肾积水14例,第三节段输尿管扩张9例,第四节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炎2例,肾囊肿6例,输尿管折曲2例,无阳性结石发现。【结论】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IWerdplanar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泌尿系全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肾盂造影术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螺旋扫描检出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临床征象。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行CT螺旋扫描判断患者重症胰腺炎是否合并感染。结果CT螺旋扫描检查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检出率较高,积液囊壁厚度和形状与合并感染无较大联系,白细胞增多、发热、Ranson’s与感染无较大联系,积液量多少与感染也无较大联系。结论CT螺旋扫描对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检出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CT 螺旋扫描重症胰腺炎合并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分析和观察两组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影像灌注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且观察组患者胰腺组织血流量(B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数据观察细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螺旋臼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手术经验,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22髋)DDH患者行zweymuller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髋无痛,活动度无明显受限,随访(26.0±5.3)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7.46±7.12)分恢复到(88.31±7.23)分,下肢平均延长(4.52±1.07)cm.结论THR是治疗DDH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需处理好髋臼骨缺损,选好假体,谨慎操作.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全髋关节置换 螺旋臼生物型假体
  • 简介:鼻部外伤在临床中常见,鼻区骨折的准确诊断是临床泊疗及法医学鉴定的前提。运用CT技术诊断鼻区骨折基本成为常规检查,但仍缺乏统一的分型方法。为此笔者对经多排螺旋CT(MDCT)检查而诊断为鼻区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实际及法医学鉴定的需要进行分型探讨。

  • 标签: 64排螺旋CT 鼻区骨折 技术诊断 分型方法 法医学鉴定 常规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64层螺旋CT 肿瘤血供
  • 简介:摘要消化性溃疡PU是种常见疾病,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很大。西药疗法当中的三联疗法为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阳性PU首选的方案,而四联疗法是补救方案,在中药疗法当中,中药复方也具有较好疗效,跟西药疗法当中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效果相似,并没有显著差异,不过中疗法汤剂成分较为复杂,服用不便,疗程也较长,其成本比西药要高,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精简方法还有待研究提高,中药方面存在成分复杂,药理不明确问题,如果中西药联合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应用。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消化性溃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对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间接诊治疗的72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四联疗法治疗中,Hp的根治率92.5%,症状有效率85%,与对照组的62.5%及68.75%相比较,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且四联疗法治疗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2.5%,与对照组的31.25%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部疾病治疗,四联疗法效果显著。

  • 标签: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3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依次为13.33%、8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 层螺旋CT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外伤临床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髋关节外伤均经多排螺旋CT按照骨盆常规扫描条件进行容积扫描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扫描后再行薄层图像重建,然后利用后处理软件MPR、SSD及VR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结果全组病例三维重建均显示良好,髋臼骨折22例、股骨头骨折3例、脱位伴骨折5例。MPR显示骨折30例,显示碎骨片23例。SSD显示骨折26例,显示碎骨片18例。VR显示骨折18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显示髋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并日益成为最常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髋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胰腺钩突层面的CT解剖及径线测量,为胰腺钩突病变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非胰腺疾病患者的CT图像,对胰腺钩突的上下、左右、前后径进行测量,并观测胰腺钩突所在层面与脊柱的对应关系,同时观察正常胰腺钩突的边缘,形态及与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结果在脊柱L2水平胰腺钩突可100%显示,钩突大小、形态在不同个体差异较大,3种径线测量无统计学意义。钩突尖端到达肠系膜上动脉者较少,均未超越其左缘。结论通过螺旋CT对正常胰腺钩突进行了界定、测量,为胰腺钩突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胰腺钩突 体层摄影技术 X 线计算机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放置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起到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名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放置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治疗,探讨治疗疗效。结果成功放置螺旋型鼻肠营养管的患者有8名,占总人数的72.72%,这8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的营养管在一天之内到达空肠,其余3名患者的营养管在两天之内到达空肠。其余3名在胃镜帮助下营养管也成功到达空肠。营养管留置最短时间为20天,最长时间为53天,平均留置时间为36天。在营养管留置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结论采用螺旋型鼻肠营养管放置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鼻肠营养管 急性胰腺炎 治疗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6例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进行全程、系统的护理干预及指导。结果试验组发生皮肤反应和疼痛的概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呕吐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减少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的皮肤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胰腺癌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06-2012-1160例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经平片和普通CT扫描检查未清楚显示损伤情况,后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专业工作站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和VR(容积再现)的三维重建.结果经MSCT三维重建具体诊断为:单处肋骨骨折损伤22例,多发肋骨骨折损伤38例,伴肋软骨骨折损伤5例,伴胸骨骨折3例;共155处损伤,完全骨折122根,不完全骨折33根;其中4~10肋骨折比例77.42%明显高于其他位置,腋段骨折比例50.79%明显高于前肋、后肋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肋骨损伤 肋软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常见突发死亡原因之一。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早期及时地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心脏事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其钙化程度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的一个重要标记,同时能预测急性冠心病事件。

  • 标签: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急性冠心病事件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老年人 螺旋CT 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的表达.方法93例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旋杆菌32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30例;两个因素相结合31例),健康对照组30例.取患者血液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MP-3,-7,-9和TIMP-1表达.结果胃溃疡患者中MMP-3,-7和-9和TIMP-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比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有更高MMP-7,MMP-9,TIMP-1表达(P〈0.05).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组表达类似,但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低(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溃疡表达MMP-7,MMP-9,TIMP-1较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双因素组MMP-7和MMP-9的强度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溃疡患者相似.

  • 标签: 胃溃疡 幽门螺旋杆菌 非甾体类抗炎药 MMPS TI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