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孕产妇的超声检测资料,探讨通过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自然早产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可查阅医院资料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孕产妇,对其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的宫颈测量长度、自然早产的预测准确率。结果29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69±0.59)cm,对照组宫颈长度(3.78±0.66)cm,31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18±0.62)cm,对照组宫颈长度(3.95±0.54)cm,33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33±0.31)cm,对照组宫颈长度(3.42±0.52)cm,35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03±0.14)cm,对照组宫颈长度(3.15±0.51)cm,两组孕产妇宫颈长度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测准确率为96.62%,对照组预测准确率为76.40%,两组早产预测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宫颈长度会影响妊娠孕妇的分娩时间,宫颈长度<2.5cm时自然早产几率高,如孕产妇不能采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检验,经腹部超声也可做到有效检验。

  • 标签: 宫颈长度预测 双胎自然早产 经阴道超声 经腹超声
  • 简介:【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高龄孕妇不断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妊娠的频率呈上升趋势,妊娠母儿风险增加。胎盘有其独特的病理改变,本文就现状及其并发症、胎盘检查的意义、胎盘检查的方法、特殊并发症胎盘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双胎妊娠 胎盘病理 绒毛膜性 双胎输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试管婴儿与自然妊娠的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240例试管婴儿(试管组)与240例自然妊娠(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方式与围产儿的结果.结果临床分析结果显示,试管组产妇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与此同时试管组剖腹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妊娠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在比较两组孕产妇分娩并发症的时候发现,并无明显的差异,但是试管组产妇胆汁预计综合症、先兆早产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比较还发现试管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阿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试管婴儿与自然妊娠畜牲结局并无显著差异.关键词试管婴儿;妊娠;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59-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分析对在我院出生并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与358例自然受孕婴儿耳聋基因筛查的突变情况、听力筛查结果,探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导致差异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 选取 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并于出生后30-42天内到眼耳鼻喉科进行听力检查的375例试管婴儿(试管组)作为研究对象,同期自然受孕婴儿358例作为对照组。详细采集试管组及对照组新生儿耳聋基因数据、听力筛查结果。结果1、试管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4.8%,自然受孕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91%;2、试管组和自然组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GJB2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2%、2.23%,SLC26A4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07%、0.56%,线粒体12S rRNA 基因突变检出率分别为0.53%、1.12%;3、两组GJB2 基因235delC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2.67%、1.68%;299_300 del AT基因单杂合突变分别为0.53%、0.56% ;4、试管婴儿耳聋基因突变组有1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结论1、试管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高于自然受孕婴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2、可能原因与IVF技术有关。

  • 标签: 试管婴儿 自然受孕 双胎 耳聋基因 突变 听力检测
  • 简介:  患者女,35岁,孕18周.超声检查:胎儿头,顶径均为4.5cm,头颅及面部回声均完整独立,两头枕后自耳水平见软组织相连,颈部及以下躯干完全融合在一起,两脊柱靠拢并行,至骶尾部两脊柱距离明显增宽,分开明显(图1~4);只探及1个心脏、1个胃泡、1个肝脏,其他内脏显示欠清,可见双腿及上肢.超声诊断为头联体畸形.引产后证实与超声所见相符,并可见肛门,生殖器分辨不清(图5,6).……

  • 标签: 双头联体 双胎畸形 畸形超声
  • 简介:孕妇24岁,农民,孕15周“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超声所见:中孕子宫,宫内妊娠,宫腔内可见一存活胎儿。超声显示两个独立完整的头环,顶径分别为3.10cm及3.01cm,头围分别为11.4cm及10.2cm,两侧头脑中线结构居中,侧脑室脉络丛呈强回声显示,形态正常(图1);三维超声显示两个头,一个躯干(图2);

  • 标签: 超声诊断 联体双胎畸形 脑室脉络丛 双头 产前超声检查 超声显示
  • 简介:孕妇28岁,孕1产0,既往身体健康,有居室装修史,孕期各项生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孕13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所见:胎儿仅脐水平处于联体状态,两体间仅显示一个膀胱,彩色多普勒可见两条脐动脉分布于膀胱的两侧(图1)。余各部位扫查未见明显异常,超声诊断:联体儿(共用膀胱)。引产后尸检证实。

  • 标签: 双胎联体 联体例 诊断双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妊娠孕产妇与自然受孕的妊娠孕产妇分娩情况的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自然受孕的80例妊娠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同期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30例妊娠孕产妇作为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对比其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孕周以及剖宫产方面分析发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两组孕产妇在胎膜早破、羊水过多以及胎儿死亡方面差异性(P>0.05),观察组孕产妇的先兆早产早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输血综合征、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畸形以及窒息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妊娠孕产妇和自然受孕的妊娠孕产妇相比,年龄大、孕周短,容易出现早产输血综合征以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对孕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双胎妊娠孕产妇 自然受孕 分娩情况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膜羊膜囊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妊娠孕妇205例,分为单绒毛膜羊膜囊组(单绒毛膜组)、绒毛膜羊膜囊组(绒毛膜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单绒毛膜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单绒毛膜组与绒毛膜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绒毛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单绒毛膜羊膜囊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试管婴儿妊娠的母婴结局进行研究。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之间收治的我院137例试管婴儿病例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其中妊娠和单妊娠分别47例、90例,将妊娠设为观察组,将单妊娠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分娩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显示,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初次妊娠无明显区别,前置胎盘、妊娠期糖尿病、绒毛膜羊膜炎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住院天数、高龄妊娠、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试管婴儿单妊娠,妊娠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所以警惕我们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针对不孕不育症患者,要严格结合相关指南的要求确定移植的数目,同时做好产前筛查工作,对于产妇及新生儿的体重加以监测,积极的进行处理,降低不良妊娠解决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试管婴儿 双胎妊娠 母婴结局 临床研究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及临床结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8年 1-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孕妇 459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下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妊娠选择剖宫产比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臀 /头位剖宫产比率最高;阴道分娩组孕妇的年龄、孕周及初产妇例数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 P<0.05);孕妇伴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时,选择剖宫产的比率高于阴道分娩( P<0.05);阴道分娩组胎儿的早产率高于剖宫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体重较大者选择剖宫产的比率高于阴道分娩( P<0.05),两种分娩方式的第 1胎生后的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阴道分娩组第 2胎生后的 Apgar评分≤ 7分者明显高于剖宫产组( P<0.05)。结论:妊娠的孕妇在选择分娩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 妊娠; 剖宫产; 阴道分娩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delivery method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twin pregnanc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9 cases of twin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general data,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and pregnancy outcomes of pregnant women in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win pregnan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vaginal delivery, and the rate of breech / head cesarean section was the highest; the age, gestational weeks and the number of primiparas in vaginal deliver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P < 0.05);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was higher in pregnant women with complications such as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fetal distress, prom and placental abruption In vaginal delivery (P < 0.05), the premature delivery rate in vaginal deliver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P > 0.05); the rate of cesarean section for the heavier newbor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vaginal delivery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pgar score after the first birth between the two delivery methods (P > 0.05) The Apgar score ≤ 7 in the second birt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and the prognosis of newborn, all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choosing the mode of delivery.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胎膜早破及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妊娠产妇的胎膜早破发生率较单妊娠的产妇更高(P<0.05);妊娠伴胎膜早破产妇生产时早产的发生率高于单妊娠产妇(P<0.05);妊娠伴胎膜早破产妇生产时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单妊娠产妇(P<0.05)。结论相比于单妊娠,妊娠的胎膜早破、早产和新生儿窒息风险更高,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胎膜早破,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双胎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妇女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收治的 6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 62例单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剖宫产 77.4%,高于对照组的 41.3%(P< 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 11.3%,高于对照组的 6.3%(P< 0.05);两组患者的早产、晚期流产和产后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妊娠在临床上具有早产、胎膜早破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应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工作,针对已经发生胎膜早破的患者应积极对症治疗,合理分娩,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双胎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妊娠结局。方法将1996年1月-2006年7月102例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1),孕龄≥37周时,阴道分娩组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后出血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2500g者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第一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第二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孕龄≥37周,胎儿体重≥2500g,则以剖宫产为宜。正确选择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 标签: 双胎妊娠 阴道分娩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的常见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7例妊娠孕妇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孕妇所采用的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组,分组结果划分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两组。回顾分析妊娠不同方位和分娩方式,同时对比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孕妇一般资料差异、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结果:通过调查,孕妇剖宫产的选择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同时臀/头位置的剖宫产比率最高,分别为臀/横、头/头、头/臀。阴道分娩小组产妇27例,年龄(25.34±2.41)岁,孕周(29.61±1.33)周,初产妇14例(51.85%),经产妇13例(48.15%);剖宫产小组产妇250,年龄(29.54±3.57)岁,孕周(35.41±1.40)周,初产妇187例(74.80%),经产妇63例(25.20%)。年龄、孕周与分娩方式的指标差异均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小组在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体重、早产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妊娠在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需要积极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同时围绕妊娠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双胎妊娠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单绒毛膜羊膜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效果。方法此文开展分析资料为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纳入治疗的20例单绒毛膜羊膜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及观察胎儿存活情况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不同类型胎儿的大、小胎儿出生质量。结果胎儿存活率为85.00%,Apgar评分在7分以下占11.76%,出生之后转入ICU占64.71%;sFGRI型、sFGRII型新生儿母亲分娩孕周、大胎儿出生质量相比,P>0.05,未显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而sFGRI型小胎儿出生质量明显高于sFGRII型,P<0.05,显示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绒毛膜羊膜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羊膜囊 双胎 胎儿 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