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的有效方法,以控制手术后感染,提高医护质量。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内外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对策。结果 医院手术室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防止手术后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结论 对手术室实行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是防止手术后感染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的有效方法,以控制手术后感染,提高医护质量。方法通过对手术室内外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隔离工作的监控,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对策。结果医院手术室管理是提高医疗安全,防止手术后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结论对手术室实行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管理是防止手术后感染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手术室 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医院的外科手术为例,探讨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研究了如何通过护理来进行控制。 方法: 选择 2011 年 8 月 — 2015 年 8 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 16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医院感染 80 例,未发生医院感染 84 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方法。 结果: 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无显著关系( P>0.05 );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均与医院感染存在明显相关性( P<0.05 );年龄、手术时间、抗生素的使用以及住院时间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外科护理技术与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加强护理管理以及规范护理措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前,医疗设备齐全医疗技术先进,但医院感染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本文主要通过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重症医学科的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有效调查记录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而探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在调查过程中,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重点对3种导管留置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监测患者584例,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12.33%;尿道插管泌尿系感染率11.13‰,中心静脉插管血流感染率13.25‰,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率56.75%。因而,重症医学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以3种导管留置患者为主。目标性监测是一项全面的、具有针对性的对侵入性诊疗操作患者实施全程管理的检测方法,重点干预诊疗操作中的医疗行为,及时反馈危险信息,利于感染控制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归纳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结论在心血管病防治中除了要“标本兼治”外,还必须要有全局观点。在发现了一种危险因素的时候要主动寻找有无其他危险因素。对于并存的危险因素必须关注并予以更积极的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控制与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科诊疗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超声科患者100例,依据控制及管理方法分为常规控制管理组(n=50)、常规控制管理基础上医院感染管理组(医院感染管理组,n=5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类情况、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情况、细菌菌落总数、操作满意度。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2.0%(1/50)显著低于常规控制管理组10.0%(5/50)(P

  • 标签: 超声科 诊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检验科末稍采血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控制效果,降低感染风险。方法 选择我院末稍采血的部分患者为对象,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前后的效果差异,并对感染的相关情况做出记录和分析,总结影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控制措施。结果 控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后,发生感染的情况明显减少,标本污染、环境污染、房间布置、作业流程等感染率都下降。结论 医院检验科末稍采血中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很高,危险因素比较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应重视对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管理,制定出符合医院情况的方案,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创建更为优质的医院环境。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末稍采血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以及对总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已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第3位,糖尿病造成的死亡,也居当今世界死亡原因的第5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应引起政府、医务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旨在对糖尿病的流行现状和预防对策作一概述。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现状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的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感染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本院进行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手术患者186例,根据有无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其分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并可能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86例腹部创伤手术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4.52%;经过单因素分析,年龄、低蛋白血症、术前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切口类型与严重腹部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等,均是严重腹部创伤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4小时、切口类型为Ⅲ型均是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部创伤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血压控制临界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含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对其病例资料以及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临床资料与数据进行回顾分析,以对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进行研究。结果与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均比较高,且患者收缩压与24h尿蛋白定量变化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其中,收缩压升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收缩压与舒张压临界值分别为139与78.5mmHg。结论收缩压升高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认识和把握其血压临界值,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风险、控制其病情发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血压 临界值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方法 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3000例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传染疾病的阳性率。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标本为阳性的有2701例,总体标本的阳性率是11.7%,数据对比(P<0.05)。结论 对检验科免疫实验室医院感染控制危险因素中,需认真分析并全面掌控检验工作时可能发生的传染风险,对传染源做到及时防控,同时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进而保障检验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 标签: 免疫实验室 检验科 医院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