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现状的进行调查及分析,制订相应的防护对策,使急诊护士得到更好的防护。方法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院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及现状。结果此次调查中,在护士对急诊科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排序,将社会心理方面的压力排在首位的,有77例,占89%,其次为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的污染,以及锐器伤等。结论通过职业危害因素现状分析,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运用防护措施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危害 社会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风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研究并分析危害程度,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风力发电厂运行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 电工接触接触噪声强度LEX.8h=60.1dB(A),属于非噪声作业岗位;电工接触工频电场强度符合限值要求。结论 定期对35kV开关室六氟化硫/氧浓度一体化报警装置的检维修,确保有效运行。

  • 标签: 风力发电 职业病危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介绍分析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加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危害因素的防范意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严格规范洗手、消毒等操作,正确处理污染物等。结果护士了解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能够加以防范,并施以可行的预防措施。结论使护士充分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可促使其提高防范意识,并实施具体的预防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无论是对护士个人的安全健康,还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护士 职业危害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介绍分析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加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危害因素的防范意识,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严格规范洗手、消毒等操作,正确处理污染物等。结果 护士了解了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在临床护理操作中能够加以防范,并施以可行的预防措施。结论 使护士充分了解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可促使其提高防范意识,并实施具体的预防措施,能够避免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无论是对护士个人的安全健康,还是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护士 职业危害 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选煤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研究并分析危害程度,确定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对选煤厂运行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结果 巡检工、铲车司机、操作工接触煤尘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皮带工接触煤尘浓度大于职业接触限值;铲车司机、洗煤工接触噪声80dB(A)<LEX.8h<85dB(A),为噪声作业岗位,其余岗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治疗场所,同时也是重要的危险之地。在手术室潜伏着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危害,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手术室工作人员不可避免与患者相关的物品进行接触,存在着被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危险。如果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和意识差,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手术室职业危害的防治,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和意识,可以有效的降低或者是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危害 防护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556-02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方法选取5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科护士100名,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及应对量表进行调查。计数资料采用例数与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中,70名护士均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达70%,不同职称护士之间的针刺伤次数无明显差异(χ2=I.86,P>0.05),工作繁忙和粗心是职业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粗心,缺乏相关职业损伤知识是其发生职业损伤的因素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损伤 影响因素
  • 简介:我院开设血液净化中心十余年,本人从事透析工作五年,在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危害因素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现结合实际情况就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讨论如下.

  • 标签: 血液净化中心 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并发症 消毒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观念的完善,在放疗科当中,护理人员需要接触到多样化的患者,而且在化疗科当中,护理人员所接触的大多为肿瘤患者,不论是在操作还是护理过程当中,都有可能会受到患者情绪以及放射线的影响。在以人为本观念受到重视的阶段当中,医院管理不仅需要注意到以患者为中心,同时还需要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因而对放疗科护士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能够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与对策,这样才能够对护理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

  • 标签: 放疗科 护士 危害因素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某筑路公司设备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程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措施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调查分析。结果 该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相对较多,其中二氧化锰浓度、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二甲苯、木粉尘浓度、噪声等浓(强)度均超过职业卫生限值要求,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限值要求。结论 化学有害因素危害较为严重,噪声危害较轻,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能够达到相关的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筑路设备生产 危害因素分析当前阶段,我国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 简介:摘要:2003年流行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到2020年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由于这两种疾病均具备一定的传染性,且传染性极高、死亡率以及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医护人员自身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因素。如据统计,截止至2003816日,在所有患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患者中,医护人员便占据了约有20%,此外,在天津、广东等地,其单个地区的感染率已经达到了46.00%以及34.00%。除感染性较高的爆发性疾病外,在常规的护理中,医护人员自身也面临着重大的风险。例如在对患有艾滋病病人的急救时,如碰触到病人的血液,医护人员就需要进行长达一年的医学观察。因此,介于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因抢救等问题导致自身受到严重伤害,为了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具体伤害是否应纳入职业病伤害,是否可以享受相应的保障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将对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 标签: 医院环境 职业危害 防治对策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医院感染已成为当前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课题,而临床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同时也是医院发生职业感染的高危区域。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检验项目的增加,为确保医疗安全,预防有害因子的泄露,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临床检验人员职业感染危害因素及防控措施,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临床检验人员 职业感染 危害 措施
  • 简介:摘要作为医疗机构后勤部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消毒供应室是保证整个医疗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更直接服务于前线临床研究工作。但在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其存在着部分高风险隐患,并会对护理人员造成相应的职业危害,如果防护方案不够完善,其可能直接威胁到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可能因此而影响医疗物品的消毒效率。因此,本文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护对策加以探讨,以保证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消毒供应工作的正常开展。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经验等方法,总结和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通过研究后分析发现,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自于4个方面,包括生物学因素、物理学因素、化学因素和护士自身因素等。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通过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护士个人综合素质、生物学因素防护、物理学因素防护、化学因素防护等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受到职业危害因素的影响,降低护士职业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策略
  • 简介:【摘要】 疾控中心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检测能力中,而实验室作为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的主要工作场所,存在许多的职业危害。在检验过程中对化学试剂等一些检验设施的经常性接触给检验人员造成不可避免地伤害。因此,研究理化检验中的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意义重大。通过对实验室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总结防护策略,进而通过理化检验人员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 标签: 理化检测 危害因素 防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