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广西百色市西林县人民医院533500摘要功能消化不良(FD)的治疗一直都是困扰医学界的临床难题。功能消化不良的特点是慢性或复发性上消化道症状引起包括餐后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和早期的饱腹感,同时相关检查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病症的全身器质性疾病。国内外流行病学显示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已经估计有20-40%,大多数这些病人被认为FD。功能消化不良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推测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因素、神经因素、胃动力减低、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相关。正由于其确切发病机制的复杂,目前功能消化不良的治疗往往也是多个方面的,PPI类制酸剂(奥美拉唑)、胃动力药物(西沙比利)、抗抑郁药物(曲美布丁、帕罗西丁)、消化酶类甚至经验的抗幽门螺杆菌抗生素往往是本病治疗的首选。本文将就学术界近年来在功能消化不良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西药草药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消化不良采取健脾消食散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分为50例作为治疗组,使用健脾消食散治疗,36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吗丁啉治疗,经过相同时间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使用健脾消食散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使用吗丁啉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功能消化不良采取健脾消食散治疗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健脾消食散 吗丁啉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黛力新联合胃动力药与单独使用胃动力药对功能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并对黛力新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收治的90例功能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将实验组给予奥美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与黛力新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为奥美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用药,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3.3%,其中显效的患者33例占实验组患者人数的73.3%,有效的患者9例占实验组人数的20.0%,没有疗效的患者3例,占实验组人数的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其中显效患者24例占对照组人数的53.3%,有效的患者8例占对照组人数的17.7%,没有疗效的13例占对照组人数的29%。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消化不良患者的黛力新联合给药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相对轻微,适宜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奥美拉唑,马来酸曲美布汀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吃大喝不知节制使功能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逐渐成为了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近几年来,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在各大医院的收治率有越来越攀升的趋势,现在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中西医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现在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研究方向,为广大功能消化不良的研究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加强了医学领域不同知识和学派的融合,是医学领域当今重点主攻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在分析与总结基础之上,综合地介绍了功能消化不良的病机的中西医的研究发展,可以了解目前最新取得的成果。

  • 标签: 中西医 功能性消化不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对功能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结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功能消化不良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采用莫沙必利和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结果采用莫沙必利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采用多潘立酮的对照组总有效率,治疗组的胃排空率也相对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从治疗功能消化不良的角度看,莫沙必利的效果比多潘立酮的效果更好。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多潘立酮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功能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分析患者愈后的因素要求。方法将此次我院收治的96例功能胃肠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和吗叮啉片进行治疗;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片以及小剂量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患者愈后,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86.0%、4.0%明显优于对照组62.9%、1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使用抑酸剂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小剂量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患者愈后进行饮食控制,有效地控制患者疾病的复发。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疾病 愈后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功能三叉神经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结果和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采用功能三叉神经手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异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随访复发率差异。结果实验组痊愈者26例,痊愈率为74.3%(26/35),总有效率为97.2%(34/35);对照组痊愈17例,痊愈率为48.6%(17/35),总有效率为74.3%(26/35);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7±2.6天,较对照组26.4±5.2天明显缩短;实验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5.7%和2.9%,均低于对照组17.1%和14.3%,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三叉神经手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功能性三叉神经手术 西药治疗
  • 简介:随着纳米材料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虽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风险因素亟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通过分析关于纳米材料的吸收、生物效应、对生物体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物安全进行了风险评估,同时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纳米材料 生物安全性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IPV)中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的分布及其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过程中的角色。方法46例确诊为CVI患者,临床症状:有坠胀感35例,无坠胀感11例,伴有皮肤瘙痒24例,无皮肤瘙痒22例,有夜间抽筋症状6例,无夜间抽筋40例。46例患者(46条肢体)CEAP分期:C2(19例)、C3(6例)、C4a(11例)、C4b(5例)、C5(3例)、C6(2例)。用多普勒超声定位IPV,测量交通静脉到足底的距离,以大、小隐静脉主干进行内外分区,将小腿分为三段、共八个区段进行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记录305个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其中大隐静脉内上(19个)、大隐静脉内中(62个)、大隐静脉内下(34个)、小隐静脉外上(17个)、小隐静脉外中(52个)、小隐静脉外下(6个)、大隐静脉主干(64个)、小隐静脉主干(51个)。小隐静脉外上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小隐静脉外中区段的交通静脉与CEAP-C分期、皮肤瘙痒,大隐静脉主干区段的交通静脉与抽筋间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不全交通静脉主要分布于小腿中段及大小隐静脉主干,且与CVI的临床症状相关。

  • 标签: 交通静脉 交通静脉功能不全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CEAP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年龄<40岁组(组1,n=30)和年龄>40岁组(组2,n=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背向散射积分检查。结果与组1比较,组2E/A、Ea/Aa比值明显降低(P<0.05),E/Ea比值增高(P<0.05);背向散射积分参数(循环周期变量指数)CV-IBS明显降低(P<0.05)。结论无冠心病证据高脂血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存在年龄相关差异。

  • 标签: 高脂血症,彩色多普勒心肌成像,背向散射积分,年龄
  • 简介:目的脑出血后引起的偏瘫与血管活性物质之间有无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人住本院神经科和康复科的56名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首先测定该组研究对象的血管活性物质,再利用Berg平衡量表来评价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然后将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对象经过Berg平衡量表评分后显示,最大得分39分,最小得分7分,平均得分25-38分,标准差为1.74,脑出血偏瘫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与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降压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呈正相关,而与神经肽Y呈负相关。结论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神经降压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越多,神经肽Y含量越少则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平衡协调能力恢复越好。

  • 标签: 脑出血偏瘫 协调功能 血管活性物质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与其心功能预后的相关。方法统计79例高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循证医学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入院时的静息心率与其出院时及随访后的心功能及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龄组(≥80岁)入院时的静息心率与出院时的疗效(相关系数-0.385;P=0.000)、随访疗效(相关系数-0.351;P=0.002)显著负相关;与总死亡率(相关系数0.247;P=0.028)显著正相关;而本研究中老年组(〈80岁)相关不明显。总体样本分析显示:全组CHF患者入院时的静息心率与出院时的疗效(相关系数-0.163;P=0.017)、随访疗效(相关系数-0.161;P=0.019)呈负相关;与总死亡率(相关系数0.162;P=0.018)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高龄老人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心率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差,死亡率越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率 预后 老年人 80以上
  • 简介:(1北京市海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10008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年龄≥50岁男性人群中ED、BPH的患病情况,并探讨ED与前列腺增生相关指标的相关。方法根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IIEF-5)评分,了解ED患病情况,并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组,即无或轻度勃起功能障碍者(IIEF-5评分>11)和中~重度勃起功能障碍者(IIEF-5评分≤11),分析各组间IPSS、TPV、PSA的情况,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研究各参数间的差异,并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171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7.96岁,ED患病率87.72%(150/171),BPH患病率为67.25%(115/171)。研究显示年龄与勃起功能明显负相关(r=-0.337、P=0.000),IIEF-5评分与前列腺增生相关指标(IPSS、TPV、PSA)无明显相关。结论中老年男性中,ED患病较高,年龄是勃起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性功能状态与BPH之间无明显相关。在治疗BPH的同时,重视ED问题,以求更好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
  • 简介: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具有强大的抗感染和抗肿瘤等功能[1-2]。脾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切脾术和保脾术2个阶段。切脾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初级阶段,保睥术是脾脏外科发展的成熟阶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脾损伤实施保脾术已被外科医师所共识,血液病实施保脾术仅被外科医师所尝试,对门静脉高压巨脾“切”与“保”一直存存争议[3]。

  • 标签: 脾功能亢进 炎症细胞 门静脉高压
  • 简介:摘要总结我院67例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提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降低临床死亡率。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高血压病患者的NPPAG664A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分析该位点与肾功能损伤及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方法应用TaqMan探针法检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肝功能衰竭属于临床上多见的一种急危重症,该病病因主要是由于药物引发肝损伤、免疫性肝炎或者病毒性的肝炎等,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的症状严重,黄疸发展快速、出血,而且会先后发生多种并发症,具体的临床过程是发展性多器官的功能逐渐衰竭。目前,排除因中毒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病患能以解毒药进行治疗之外,对于其它因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在目前没有特效的疗法,临床病死率十分高。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肝移植、植病因学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治疗等。如下笔者关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诊治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