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的生理功能及其发挥、结构折叠与解折叠的研究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蛋白可能的作用机制模型及维持结构稳定的可能因素,但实验手段受到时间和空间分辨的局限以及蛋白结构的复杂性,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导致实验中提出的很多理论模型无法得以检验。分子动力能够从原子水平上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对理论假设和(或)模型进行验证,为实验提供参考和启示;也可以预测新的结构和现象,为建立理论模型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目的:分别对采用实验方法和分子动力模拟的方法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生理功能及其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一展望。方法:以"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euronalCalciumSensor1orNCS-1"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有关神经元钙传感蛋白研究的相关文献,下载全文进行阅读,排除与蛋白生理机制无关的文章,最终对72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实验中主要对神经元钙传感蛋白在不同条件、不同位置中调控分泌、调控多巴胺D2受体、在肝细胞内调控腺苷A2A受体以及调控不同刺激下心肌细胞质和细胞核Ca-(2+)等方面提出相关理论模型;(2)分子动力模拟从结构的视角,对维持蛋白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建议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对蛋白生理机制的理解,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巴胺 肝细胞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神经元钙传感蛋白
  • 简介:“尿动力技术规范”(goodurodynamicpractice,GUP)是国际尿控协会(ICS)第1份关于尿动力测量、质量控制和结果判断的技术规范报告,它既适用于临床工作又适用于基础研究,由ICS尿动力标准化委员会发表。作者为:W.Schaefer、P.Abrams、廖利民、A.Mattiasson、F.Pesce、A.Spangberg、A.M.Sterling,N.R.Zinner、P.vanKerrebroeck。

  • 标签: 尿动力学技术 国际尿控协会 质量控制 临床工作 委员会 标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及其护理。方法结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应用血流动力监测生命体征的临床资料,阐述各种血流动力监测方法以及血流动力监测护理进展。结果血流动力监测方法包括无创伤性和有创伤性两大类,对于有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在其监测下治疗及配合正确的护理,效果明显。结论目前血流动力监测手段不断进步,各有特点,护士应掌握适应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准确配合,严密观察动态变化,尽可能避免发生或减少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血流动力学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研究是药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药效学效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参数以及影响药物代谢和动力的因素。通过深入了解西药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研发、临床应用和药物治疗个体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西药药物,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途径,代谢酶,药物动力学参数,个体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及其膀胱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方法结合尿动力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占60.63%(77/127);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腰骶段脊椎外伤后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占72.55%(37/51)。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急性尿潴留原因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膀胱低顺应性及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膀胱及膀胱出口梗阻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患者产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为膀胱出口梗阻;而女性及中青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以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为主,其逼尿肌收缩功能依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改变。

  • 标签: 尿动力学 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逼尿肌
  • 简介:本文介绍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研究情况。对近年来报道较多的血(尿)药浓度测定法,药物累积法,临床药效学数据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可供中药研究时参考。

  • 标签: 中药制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特征,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家庭动力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三所小学的627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27名学生中检出行为问题者131名,阳性率20.1%,其中男生67名(21.7%),女生64名(20.1%)。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单亲家庭阳性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P〈O.05),双亲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多代同堂家庭(P〈0.05),城市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外来务工家庭(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有、无行为问题儿童家庭中,动力个性化因子差异有极显著性(F=10.58,P〈0.01)。结论单亲家庭和多代同堂家庭儿童行为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在家庭动力因子中以个性化因子的影响较大。

  • 标签: 儿童 行为问题 家庭动力学 系统家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参数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0例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观察组)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临床、影像及肺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病变部位不同观察组又分为气管狭窄组、支气管狭窄组各20例;其中恶性狭窄38例,气道狭窄程度〉50%者30例,腔外型狭窄为20例,弥漫型狭窄22例,偏心性狭窄37例。应用螺旋CT机采集感兴趣区DICOM数据,利用医学影像3D重建软件建立气道几何模型;将肺功能数据施加到几何模型出入口边界后,应用计算机流体力学分析软件进行气道气流动力模拟,记录感兴趣区气流动力截面积、流速、体积流量等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参数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气流动力研究模型成功建立。气管、支气管狭窄组狭窄处流速分别为(1764±1484)cm/s、(156±57)cm/s,流量分别为(1565±963)mL/s、(310±99)mL/s,均高于同组气管、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P〈0.05或P〈0.01);支气管狭窄组患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为(82±35)cm/s及(79±32)mL/s,分别小于健侧支气管入口流速(211±83)cm/s及流量(184±68)mL/s(P值均〈0.01);在15例偏心性气管狭窄患者中,和原发病变同侧支气管入口流速及流量分别为(464±246)cm/s及(526±283)mL/s,高于病变对侧支气管入口流速(308±209)cm/s及流量(359±255)mL/s(P值均〈0.05)。对照组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入口分别与气管、支气管中段流速及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气管狭窄患者气流动力参数存在着一定的病理性改变。气管狭窄引起狭窄处气体流速、流量增加,且偏心性狭窄影响两侧支气管气流;支气管狭窄则引起患侧进入气流减少。计算机气流动

  • 标签: 气管狭窄 肺功能试验 肺量测定法 计算机模拟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 简介:近年来,得益于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思路的开拓,中药药代动力发展迅猛。由于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生物样品内源性物质和共存组分干扰严重,要求高效简便的样品预处理和具有高灵敏度、快速、高专属的分析方法。而传统的单一组分的药代动力过程不能体现中药整体的药代动力过程,因此多组分的协同研究对其开发和临床应用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的研究概况。

  • 标签: 中药 多组分 药代动力学 分析方法
  • 简介:摘要甲氨蝶呤为叶酸拮抗剂,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叶酸代谢,从而抑制DNA、RNA合成。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对骨肉瘤,乳腺癌,膀胱癌,睾丸肿瘤,头颈部癌等也有效。甲氨蝶呤药物主要副作用为对消化道黏膜损害,骨髓抑制,少数会影响肝、肾功能。甲氨蝶呤的毒性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有相当程度的增高。这是直接由于甲氨蝶呤清除降低,机体暴露于甲氨蝶呤的时间延长。采用几种救援剂以防治甲氨蝶呤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毒性作用。

  • 标签: 甲氨蝶呤药物 药物动力学 肾毒性作用
  • 简介:尿动力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尿路尿动力检查是了解膀胱及尿道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尿动力检查涉及相关学科比较广泛的知识,正确掌握尿动力检查可以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总结我们对女性患者下尿路尿动力检查的体会。

  • 标签: 尿动力学检查 女性患者 功能障碍性疾病 生物工程 相关学科 参考价值
  • 简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按自身对照法在六只家兔身上,对卡马西平单用及与尼莫地平合用中卡马西平浓度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合用尼莫地平后卡马西平药物动力模型稍有改变,而单用与合用卡马西平,其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消除率(CL),表布容积(Vd),峰浓度(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尼莫地平 卡马西平 药物动力学 抗癫痫药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术中施行光敏素光动力疗法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应用光动力疗法辅助手术治疗脑胶质瘤27例患者。术前24h静脉滴注光敏素(2mg/kg),行肿瘤根治术或尽量切除肿瘤组织,并于术中行手术残腔内激光照射治疗(能量密度200J/cm^2)。结果27例患者随访6~18个月,影像学证实无瘤生存15例,肿瘤复发7例,死亡5例。结论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脑胶质瘤辅助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神经胶质瘤 光敏色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传统药物开始在临床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一般与西药联合应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用药趋势,在多种类型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作用效果。但是在传统药物和西药联合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考虑,重点分析传统药物对西药药代动力影响,从中找寻问题,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传统药物 西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所谓中药注射剂,是指综合运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萃取技术,提取中药或天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可供人体注射用的药剂,有无菌粉末、悬浊液、溶液等多种形式。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治疗,有必要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药物代谢动力研究可以了解药物效应的物质基础,从而实现中药注射剂的高效利用和工艺优化。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从理论成果、物质基础和相互反应三个角度阐述了重要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的研究进展,以推动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化应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药物代谢动力学 物质基础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118-01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变化的规律,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血流动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流动力变化的规律 , 对了解和掌握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早期预防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动力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