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成药肝炎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发病原因、引发肝炎的中成药物类型、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中成药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中成药成分和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预后情况进行观察、记录,总结有效的防治经验。结果引起肝炎的中成药种类较多,以骨科疾病、乳腺疾病、皮肤病的用药中发生肝炎的病例较多,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主要因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药物相互作用等导致。通过采用保肝药物、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中成药中潜在的肝毒性是引起肝炎的主要原因,以其他药物的不合理配伍使用也会导致肝损伤。针对骨科疾病、乳腺疾病、皮肤病中出现中成药肝炎病例较多的情况应加强对药物的合理使用,定期复查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

  • 标签: 中成药致肝炎 临床病例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乏力、纳差、尿黄5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入院前8天因右外耳道化脓性炎症而服克拉霉素片,每次0.25g,每天2次,服用3天后出现全身乏力、纳差、尿黄,当时未加注意仍继续服用克拉霉素3天,上症无缓解,而停用克拉霉素,近2天来症状逐渐加重,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而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及饮酒史。查体体温、血压正常,神志清,皮肤粘膜、巩膜重度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腹壁无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肝浊音界无缩小,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神经反射未见异常。肝功能ALT2634U/L、AST1212U/L、Tbil172.3umol/L、DBil133.7umol/L、ALP144U/L。HBsAg、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抗一HBs阳性,抗一HAV—IgM、抗一HEVIgG、抗一HEVIgM、抗一HCV均阴性。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胆红素3(+)、尿胆原2(+),B超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内实质回声偏低,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脾脏不大。入院后给予甘草酸二胺、硫普罗宁、丹参酮、门冬氨酸钾镁、熊去氧胆酸综合治疗。人院第7日,患者乏力、纳差等症明显减轻,但皮肤及巩膜黄染无明显消退,复查肝功能ALT663U/L、AST79U/L、Tbil160.2umol/L、DBil127.2umol/L、ALP132U/L,PTR1.07。继续予护肝、退黄等治疗。6月21日,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明显消退,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ALT35U/L、AST32U/L、Tbil32.3umol/L、DBil18.7umol/L,复查B超肝内实质回声正常、肝内血管纹理清晰。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而痊愈,最后诊断为重型药物性肝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预防PICC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经确诊需进行化疗予PICC置管的7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的常规护理,给对照组患者进行置管后早期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均予以如意金黄散外敷处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和治愈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PICC患者可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PICC 早期护理干预 静脉炎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