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全年我院收治的进行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1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鼻中隔片曲的症状一次手术得到校正,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不仅具有手术过程可视、操作简单、出血和并发症少的特征,而且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痛苦小等优点,该手术尤其适合对鼻中隔高位、后段不规则曲进行彻底矫正。

  • 标签: 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 鼻中隔偏曲校正术
  • 简介:2013年7月12日,《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第届编辑委员会第次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姜永茂编审、第三军医大学王云贵副校长、第三军医大学科研部徐迪雄部长、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李景波院长以及200余名编委、通讯编委和特邀审稿专家出席了会议。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编辑委员会 消化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给予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Hp转阴率、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3.0%、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62.8%、68.6%(P<0.05,P<0.01)。平均随访1.5年,观察组有3例复发胃炎,对照组有11例复发胃炎。结论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平胃散加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间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给予平胃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Hp转阴率、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7.7%、93.0%、9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62.8%、68.6%(P<0.05,P<0.01)。平均随访1.5年,观察组有3例复发胃炎,对照组有11例复发胃炎。结论应用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平胃散加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观察本院自制烧伤油膏治疗压疮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证实烧伤油膏对压疮疗效确切,从而更好的减轻久卧病床压疮患者的痛苦。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6例、三压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外科常规消毒,治疗组给与局部外敷烧伤油膏,对照组庆大霉素纱布湿敷.并给与积极的翻身和压疮的日常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创面分泌物的量、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用药4周后观察总体疗效。再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两组临床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46%,对照组有效率76.58%;经Mann-whitheyU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细菌培养结果比较,两组菌落计数无显著性差异。(3)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分泌物的量的比较,治疗组分泌物的量相对增加,能保持创面湿润。结论烧伤油膏能改善感染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抗炎抑菌,创造湿润的愈合环境,,对于治疗压疮有确切疗效"

  • 标签: 压疮 感染性创面,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第产程中应用改良式坐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与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70例孕妇,设为观察组,在第产程中采用改良式坐位,选取同期采用常规体位分娩的6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坐位能显著缩短第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式坐位 第二产程 自然分娩 母婴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胸外科围手术期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次手术原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其中,围手术期次手术患者5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主要包括术后出血患者42例(急性出血36例,慢性出血6例),膈疝患者4例,还有4例为食管胃吻合口瘘。其余70例为一次手术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口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观察组11例(22.00%),对照组6例(8.57%),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果胸外科手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手术过程中认真操作,手术之后进行严密监测,可以降低次手术的概率。

  • 标签: 胸外科 围手术期 二次手术 临床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胸术后传统闭式引流同负压吸引引流引流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开胸术后患者103例,传统闭式引流组51例,负压吸引引流组5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拔管时间。结果负压吸引组较传统闭式引流组住院天数减少,拔管时间较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负压吸引引流相对传统闭式引流能减少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可以对肺不能完全膨胀及应用传统闭式引流效果不佳患者及时应用,但没有必要将其作为常规引流方式。

  • 标签: 开胸术后 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卡膦酸钠在肺癌骨转移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接诊收治的4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因卡膦酸钠静脉滴注,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在疼痛缓解上,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83.33%;在活动能力上,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0.83%。患者止痛起效平均时间为2.32±1.2小时,止痛维持平均时间为25.32±2.32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因卡膦酸钠作用迅速,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对于肺癌晚期骨转移疼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因卡膦酸二钠 肺癌骨转移 疼痛 分析
  • 简介:<正>2008年3月,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发布了我国第一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诊治指南,对提高我国DVT诊治水平、规范治疗起了积极推动作用。四年来由于DVT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为适应这些发展,血管外科学组委托第五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李晓强教授执笔对第一版指南进行修订。新版指南的修订历经半年多的时间,经多位专家先后于2011年9月2日苏州会议,9月10日第五届中国静脉论坛(北京),12月10日三亚会议,对第版的指南反复研究,认真修改,最终完成修订。参加本指南修订的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有:(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常光其、陈翠菊、陈忠、董国祥、符伟国、戈小虎、谷涌泉、管珩、郭曙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低分子肝素 诊断 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研制稳定的D-聚体质控品,用于实验室内部D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将收集的混合血清置于56℃水浴30min处理后加入终浓度为500mg/LNaN3防腐。分装成1ml/支分别贮存在25℃、4℃和-70℃环境中,以观察其在不同贮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将研制的D聚体质控品用于不同检测系统作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质控血清室温保存可稳定4~5d,4℃保存可稳定30d;-70℃贮存的血清可稳定1年以上。各检测体系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但变异系数均在可接受范围。结论混合血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用于实验室内部D-聚体检测的质量控制,以弥补因缺乏D聚体国际和国家标准品带来的测试结果缺少可靠性控制的问题。

  • 标签: D-二聚体 质控血清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离子色谱法测定饼干中乙胺四乙酸铁钠的含量进行探讨。方法精确称取样品8份(每份10.0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精密度测定组)2份,行精密度测定试验;一组为B组(回收率测定组)6份,行加标准高、中、低浓度回收率试验。结果两份样品RSD分别为0.623%及0.539%,均小于1.0%;6份样品的回收率在90.6%-96.7%之间。结论饼干中EDTA-FeNa含量测定采用离子色谱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同时能够降低分析时间。

  • 标签: 离子色谱法 饼干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含量
  • 简介:目的:研究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及D-聚体(D—Dimer)的检测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例心肌梗死患ata.20例健康体检者的TM和D—Dimer含量,其中TM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D—Dimer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结果:心肌梗死组的TM和D—Dimer含量分别为(4.70±1.51)ng/mL、(1.29±0.55)mg/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M和D—Dimer的联合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栓调节蛋白 D-二聚体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总结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多种成像模式重建法对10268例胎儿行产前唇腭部超声筛查,并与引产或产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总结胎儿唇腭裂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0268例胎儿经引产(9例)或胎儿自然分娩后(1例单胎,1例双胎)检查证实产前维超声正确诊断唇腭裂畸形9例,三维超声正确诊断唇腭裂畸形10例.其中维超声漏诊1例唇腭裂,三维超声诊断为Ⅲ度唇腭裂;维及三维超声均漏诊1例Ⅰ度唇裂:维超声无异常表现,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模式显示胎儿唇红处可疑回声缺失,误诊为胎儿人中,胎儿自然分娩后证实新生儿为Ⅰ度唇裂.11例唇腭裂胎儿产前超声声像图表现:(1)单纯唇裂3例,超声声像图示一侧或双侧上唇部连续性中断,回声缺失;(2)唇腭裂合并牙槽突裂7例,腭部连续性中断,回声缺失.(3)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及断层成像(TUI)模式可直观、立体显示胎儿唇裂类型,诊断唇裂3例,唇腭裂7例;骨骼成像及TUI模式显示牙槽突至鼻切迹处的上颌体不连续回声图像,旋转X轴连贯显示硬腭的连续性中断.(4)唇腭裂合并其他畸形3例,其中唇腭裂合并足外翻和眼距宽1例、心脏畸形1例,手畸形1例.结论建立在维超声基础上的三维超声重建丰富了维超声影像信息,维及三维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唇裂及唇腭裂产前超声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误诊.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唇裂 腭裂
  • 简介:1,25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物质,有着重要的生理生化活性[1]。近年的研究发现,它除对钙磷代谢的有调节作用外,还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2]。1,25(OH)2D3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而人体许多的恶性肿瘤细胞均表达VDR。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已证实维生素D对前列腺癌、胃肠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都有抑制作用。同样,对于1,25(OH)2D3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也正在不断进行,本文就1,25(OH)2D3对肺癌的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肺癌
  • 简介:[目的]观察聚乙醇干扰素α-2a(pegylatedinterferon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影响及其安全性,以及标准疗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治疗组,给予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同期就诊的17例非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静脉及口服治疗,检测并分析两组4、12、48周时HCVRNA水平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肝功能各项指标及血糖情况.[结果]治疗组HCVRNA下降水平及病毒学应答优于对照组,疗程结束后随访24周,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47.7%,生化学指标改善,且持续病毒学应答者血糖平稳,部分糖尿病病情好转.[结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故合并糖尿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通过积极抗病毒治疗延缓肝病进展,同时良好的病毒学应答还可遏制糖尿病恶化,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ID)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3月至2012年12月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每天西格列汀100mg及甲双胍1500mg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每天甲双胍1500mg治疗,观察治疗半年后对肝酶学、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OMA-IR的影响。结果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中PPG、AST、ALT、TG、FINS、HOMA-IR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ID患者使用甲双胍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能获得更佳的血糖控制,使肝酶水平明显下降,降低体重的同时能更好的改善胰岛素抵抗。

  • 标签: 西格列汀,二甲双胍,非酒精性脂肪肝,2 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