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胸痛中心对完善急救体系及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时间要求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的管理包括时钟的统一相关人员、设备、各种场合;时间的管理时间节点的定义、记录分析与持续改进。

  • 标签: 胸痛中心 时间节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生化检验中对血液标本进行不同时间离心处理在检验结果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健康体检人群,每位研究对象采集三份血液标本,分别离心处理5分钟、10分钟以及15分钟,对比在不同离心处理时间下PT、APTT、FG、TT差异性。结果数据对比下不同离心处理时间并不会对血液检测项目数据结果产生明显影响,离心5分钟、10分钟、15分钟时PT、APTT、FG、TT无明显改变。结论在临床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离心处理时间并不会对标本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临床上可选择离心五分钟,提升检验效率。

  • 标签: 生化检验 离心时间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中二氧化碳充气时间对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989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口入路54例,胸前入路266例,开放手术668例,常规全身麻醉,记录腔镜组CO2充气时间,苏醒、复苏时间等,分析CO2充气时间对患者苏醒、复苏时间的影响。结果经口组及经胸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开放组明显延长,t=0.000,t=0.000,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经口组患者CO2充气时间比经胸组亦显著延长,t=0.0097,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三组间患者苏醒、复苏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CO2充气时间或手术时间与患者的苏醒、复苏时间并没有的显著相关性。结论在PETCO2维持正常范围的情况下,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中CO2充气时间的延长并未对患者的苏醒造成影响。

  • 标签: 腔镜,甲状腺,苏醒延迟,高碳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接受康复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动态骨量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此次依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于恢复期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于早期接受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动态骨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早期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的效果优于恢复期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的效果,患者动态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动态骨量、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康复治疗 动态骨量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 : 实验动物是个复杂的有机体,个体间存在差异,不像物理化学实验能够精细定量,实验过程中有很多关键要素需要控制。对于胰岛素生物活性检测和效价检测除了饲养环境因素的控制、动物质量的选择、样品的精确稀释、人员操作的准确规范外,实验的一些关键时间点也必须控制好。

  • 标签: 胰岛素 生物检定 时间点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常温条件下,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集的60份健康体检的EDTA-K2抗凝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在送检后的0、2、4、6、8小时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将每一时间段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检测结果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段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细胞比容(HCT)等等检测项目结果差异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温条件下,对不同放置时间段的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除MPV外,其他检测结果不受影响。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常规结果 影响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分析新生儿卵圆孔闭合时间,为新生儿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对2015年1月~2016年7月,医院出生正常新生儿114例进行追踪,为期12个月。结果12个月闭合率达到67.54%,6个月闭合率达到42.98%,从1-2周开始出现闭合,到12个月仍有未闭合者。闭合者Ⅱ比重高于未闭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者卵圆孔孔径、卵圆孔瓣长度、瓣长/孔径比值,低于未闭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卵圆孔闭合时间时间跨度较长,12个月后仍有未闭合者,是否闭合与卵圆孔结构有关。

  • 标签: 新生儿 卵圆孔 卵圆孔未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 ,总结并阐述强化应对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意义。 方法 :特选取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接收的 重症感染患者 ICU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时间情况,查找其中的影响因素。按照随机分组法以及治疗时间长短,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为 ICU 治疗时间超过 2 天的重症感染患者,实验组为 ICU 治疗时间少于 2 天的重症感染患者,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 :通过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 APACHE-II )评分、序贯器官衰竭( SOFA )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MODS )人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人数等方面的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通过肺部感染、腹部感染、慢性病史等指标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 重症感染患者 ICU 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乳酸水平、 APACHE-II 评分、 SOFA 评分、 MODS 评分、 DIC 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重症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控制,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感染 ICU 治疗时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因患有泌尿系统结石疼痛而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泌尿系统结石疼痛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上推广普及很有价值。

  • 标签: 泌尿系统 结石疼痛 个性化护理 住院时间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在高血压护理中对于中医时间给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分组纳入。研究组行中医时间给药护理,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接受护理,研究组患者高血压水平、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佳,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数据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时间给药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之中,有效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中医 高血压 护理 时间给药
  • 简介:摘要手术切口感染(SSI)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带来的不仅是患病率、死亡率的增加,还加重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更可能导致医患矛盾的进一步恶劣。如何防止手术切口感染早已成为医学界长期探究的问题。切口感染受患者自身免疫力、术前住院时间、切口类型及手术持手术切口感染(SSI)既属于医源性感染,同时续时间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仅就国内外有关手术时间与术后感染的相关研究的进展做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查体人员年龄与查体费用、查体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了 2017年 1月— 10月期间由单位组织或个人自愿来我院进行健康查体的人员 470例,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入组的 470例健康查体人员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健康查体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健康查体时间时间间隔、费用支付情况等。结果:年龄> 50岁的中老年人的健康查体时间间隔以 1年次居多,而 20-40岁年龄的人员首次与 1年次健康查体时间间隔基本持平。健康查体人员中以公费缴纳居多,占比 81.3%,而个人支付只占到 18.7%。从年龄分布上来看,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以个人支付为主,而年龄在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结论:健康查体人员的查体时间和查体费用支付方式与其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年龄越大的人员其健康查体的频率越高,间隔时间越短;而查体费用的支付方式,则是年龄< 19岁和年龄> 60岁的人员主要以个人支付为主,而 20-60岁之间的人员则以公费缴纳为主。

  • 标签: 健康查体 年龄 查体费用 查体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同时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针对68例高血压鼻出血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病规律即易发时间,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入选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高血压鼻出血发生的时间在不同时间段均有分布,其中第一时间段较为多见,即100-400点,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且差异明显。结论高血压鼻出血的发生时间观察可见,其在每日凌晨100-400点最为多见,可能和室温变化等原因存在一定关系,护理对策即我们对患者加强检测,同时做好相关因素的调节,以期减少出血发生的可能。

  • 标签: 高血压鼻出血 发生时间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 (FFP)融化后保存时间和温度凝血因子Ⅷ、Ⅸ活性的影响。方法 留取新鲜冰冻血浆 40 例,在融浆机 37 ℃ 20min 融化后均分为 2 份, 1份于 ( 4 ± 2) ℃条件下保存,另 1份于 ( 22 ± 2) ℃条件下保存,所有样本在融化后 0、 6、 12、 24 、 48和 72 h 分别进行凝血因子Ⅷ、Ⅸ活性检测。结果  FTP 融化后同一保存时间点的两个不同温度间Ⅷ、Ⅸ活性无明显差异 (P>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6h, Ⅷ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FTP 融化后在 4℃和 22℃保存 24h, Ⅸ凝血因子活性与 0h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但超过 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融化后凝血因子Ⅷ、Ⅸ活性随时间延长而衰减,临床在针对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衰竭、大量输血等患者治疗时,在血浆输注过程中,应尽量在其融化后 6h内输注,有效地补充患者凝血因子,尽量避免血液成分的浪费。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Ⅷ Ⅸ因子活性 新鲜冰冻血浆 (FFP)
  • 简介:目的探讨存放于南昌地区重症医学科(ICU)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存储时间,为临床安全使用复用性呼吸机管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使用7d的280件呼吸机管道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全自动化清洗消毒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夹链自封袋联合订书钉包装后送往ICU存储,在消毒后0、7、10、15d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全自动化清洗消毒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在消毒后0、7、10、15d采样细菌学检测均无细菌生长。结论高水平消毒呼吸机管道在夹链自封袋联合订书钉包装下可有效保存15d、节约医院成本,有利于协调消毒供应室与临床交接工作。

  • 标签: 呼吸机管道 清洗消毒机 高水平消毒 存储时间
  • 简介:摘要 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带来极大的风险,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常常导致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同时也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相较于其它手术后的并发症,肺部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更为突出,发生率也更为普遍,需要引起医生的特别注意。虽然近年来医疗水平飞速发展,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手术后机械通气的时间相对延长,其发生率也在随之升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危险因素均息息相关。因此,发生前足够的重视、以及早期的预防,发生后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机械通气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放置时间的血液标本对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6年8-12月期间门诊收取的50例病患为本次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象,对采集后血液的时间进行记录后,分别在四个时间段1h、3h、6h后,对其生化检验的数据进行分别对比研讨。结果①血糖(GLU)和尿素氮(BUN)水平当伴随着放置的时间不断加长而增加;②总胆红素(TBIL)水平会伴随着放置的时间而减少;③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苷酶(ALT)的水平与放置的时间无关;④钠Na+和钙Ca2+水平当伴随着放置的时间不断加长而增加。结论血液标本会伴随放置的时间增加,而产生变化,该种变化会对生化结果产生影响,故当血液标本采集完毕后,一定尽早,以最快的速度给予检测,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

  • 标签: 生化检验结果 血液标本 放置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对于ICU患者的感染风险、ICU停留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无缝隙护理)各5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39±1.09)d、(13.68±2.30)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47±3.40)分,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t=12.74,13.65,15.34;P<0.05);且观察组的感染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存在显著意义(X2=7.59,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显著降低ICU患者的感染风险,促进病情康复,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为病情康复及预后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ICU患者 感染风险 ICU停留时间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