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助产对降低初产妇会阴切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选择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助产方式;观察组选择改良助产方式。结果两组产妇在会阴完整率、会阴切率、会阴裂伤严重程度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出血量与VAS评分情况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助产对有效减少初产妇的会阴切率,降低分娩出血量与术后机体疼痛,对会阴有一定保护作用,符合临床需求。

  • 标签: 初产妇 改良式助产 阴侧切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其优点以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3月收治的 6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单开窗潜行减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开放减压 PLIF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然后利用功能障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观察组也要少于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能够更快的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也较短。在经过综合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单开窗潜行减压治疗双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都较低,而且术后下地时间明显要优于传统开放 PLIF术,所以说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单侧开窗潜行减压 双侧腰椎管狭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 2017年至 2018年之间进行会阴切的产妇 90例,按 1:2的比例将产妇分观察组 30例 (病理妊娠组 )和对照组 60例 (生理妊娠组 ),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时刻注意控制产妇妊娠疾病,生产前后保持会阴清洁,通过严密的护理措施来降低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 ] 会阴侧切术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连接方式对赝复体的固位效果,明确颧种植支持赝复体修复双上颌骨缺损较理想的连接方式。方法通过对10例临床患者以2种不同方式连接颧种植支持赝复体,观察修复后的外形、咀嚼及语音功能恢复等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比较2种不同连接方式的修复效果。结果金沉积研磨杆连接方式的患者,术后咀嚼时不易发生脱位,评分明显高于磁性固位体连接的患者,其他各项评分差异并不明显。结论金沉积研磨杆连接方式是颧种植支持赝复体修复双上颌骨缺损较理想的连接方式。

  • 标签: 上颌骨缺损 颧种植 赝复体 磁性固位体 金沉积研磨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和采取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8年之间进行会阴切的产妇90例,按12的比例将产妇分观察组30例(病理妊娠组)和对照组60例(生理妊娠组),比较两组的感染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时刻注意控制产妇妊娠疾病,生产前后保持会阴清洁,通过严密的护理措施来降低产妇产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会阴侧切术 切口感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凸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脊柱凸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手术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脊柱凸的手术优良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柱侧凸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以及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8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手术治疗的56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单组28例患者采用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双组患者则是采取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临床专业对比。结果结果显示,单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降低骨水泥渗透发生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双组患者,但是,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的生活质量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时单以及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相当,但是单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

  • 标签: 单侧 双侧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名脊柱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脊柱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脊柱弯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应该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防止患者的肺部发生感染。结论精心细致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脊柱弯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治疗方法的见解。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患者68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矫形支具治疗,研究组应用正骨推拿治疗。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凸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正骨推拿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脊柱角度恢复,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正骨推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参照组采取前入路手术方式,观察组实施后入路手术方式。分析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参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实施后入路手术方式效果确切。

  • 标签: 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医疗体制改革是医疗健康领域的大事,在医疗体制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医改之路无比艰难,医疗服务的供给结构性改革是促进医改全面发展的重要模式。医疗卫生事业影响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供给改革能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优势,使医疗改革能够真正深入基层,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以医疗供给改革为研究核心,分析阐述了医疗供给改革完成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医疗改革的相关思路和策略,为医疗的供给改革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 标签: 医疗服务 供给侧改革 场景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产时会阴切切口皮内缝合 62 例临床 观察。 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会阴切的 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62例均为初产妇,将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 30例,实验组 32例,两组产妇采取相同的会阴切方法。对照组选用 0号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传统的皮外缝合方法,实验组采用 4-0号可吸收线。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临床缝合 方法。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状况更轻、感染率更低、切口愈合更快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皮内缝合的实验组在疼痛感知上更少,产妇切口感染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加上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加快产妇恢复进程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缝合方法以及处置 方法对产妇伤口愈合极其重要。

  • 标签: 会阴侧切 产时切口 皮内缝合 临床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时会阴切切口皮内缝合62例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阴道分娩会阴切的6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62例均为初产妇,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验组32例,两组产妇采取相同的会阴切方法。对照组选用0号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传统的皮外缝合方法,实验组采用4-0号可吸收线。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临床缝合方法。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状况更轻、感染率更低、切口愈合更快(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皮内缝合的实验组在疼痛感知上更少,产妇切口感染率更低,愈合时间更短,加上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加快产妇恢复进程效果显著。选择恰当的缝合方法以及处置方法对产妇伤口愈合极其重要。

  • 标签: 会阴侧切 产时切口 皮内缝合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乳腺多发性囊肿和腋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双乳腺多发性囊肿患者263例和其他乳腺疾病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统计并分析双乳腺多发性囊肿患者、其他乳腺疾病患者腋臭及油性耵聍发生情况。结果双乳腺多发性囊肿患者腋臭发生率、油性耵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乳腺疾病患者(P<0.05)。96.6%双乳腺囊肿患者同时存在腋嗅、油性耵聍,1.1%患者不存在腋臭或油性耵聍。49.0%双乳腺多发性囊肿患者存在大汗腺细胞,且通常位于囊内和囊壁,其他乳腺疾病患者则较少存在大汗腺细胞。结论双乳腺多发性囊肿患者极易伴发腋臭,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乳腺疾病患者。

  • 标签: 乳腺多发性囊肿 腋臭 油性耵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当静脉输液与血压监测在同一肢体时,使用正压接头对输液并发症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08月--2018年11月在本科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留置针末端用肝素帽与输液器链接进行输液。观察组留置针末端用正压接头与输液器连接进行输液。比较两组的回血率、堵管率。结果实验组的回血率、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输液与测血压在同一肢体时,正压接头的使用可有效减少浅静脉针使用中的回血率及堵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会阴正中切开术以及会阴切术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收治的80例阴道分娩产妇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入院进行分娩。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会阴切术;观察组患者予以会阴正中切开术。观察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情况、会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会阴切口肿胀、疼痛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会阴I期愈合率较高,感染率以及裂开率较低,数据对比所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会阴正中切开术,可改善产妇的阴道分娩情况,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 标签: 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术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会阴切术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 70例,将所有其随机分为两组, 35例 /组。对照组行传统 45°会阴切术,观察组行改良 20°- 30°会阴切术。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疼痛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产后生活质量评分为 (90.3±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3±6.8)分,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阴道分娩初产妇行改良会阴切术可显著减轻产后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改良会阴侧切术 初产妇阴道分娩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