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妇女儿童健康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人口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承受压力的能力等。孕期母亲的身心状态及生活环境将影响胎儿的宫内环境,从而改变胎儿的部分基因,最终影响胎儿的组织和器官的发育,导致胎儿成人后发生各种身心疾病;可见为孕妇和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 标签: TORCH检查 孕期 妇女儿童健康 孕前 社会经济发展 宫内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镜在诊断宫颈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深圳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SLC-2000B系列电子阴道镜数字成像系统,对2280例宫颈疾患女性检查并以改良Reid评分,其中有1886例同时接受病理检查。结果:病理确诊宫颈不典型增生(CINⅠ-Ⅲ)161例,其中CINⅠ~Ⅱ级156例(占6.84%);CINⅢ级5例(占0.22%);宫颈原位癌3例(占0.13%)。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对照,3例原位癌在镜下诊断癌疑,161例CIN的改良评分为1~5分。结论: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病变 阴道镜
  • 简介: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患者官腔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62例有1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史行官腔镜检查的临床资料,对其官腔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宫腔镜检查的异常发生率,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462例中宫腔镜检查异常者占52.6%(243/462),其中子宫先天发育异常14.3%(66/462),以子宫不全中隔最常见8.7%(40/462);获得性子宫异常占38.3%(177/462),以宫腔粘连最常见17.1%(79/462)。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分别占26.0%(120/462)、41.1%(190/462)和32.9%(152/462)。各组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正常、先天发育异常和获得性异常者分别占50.0%(60/120)、15.8%(19/120)和34.2%(41/120),48.4%(92/190)、14.2%(27/190)和37.4%(71/190),以及44.1%(67/152)、13.2%(20/152)和42.8%(65/152),3组宫腔镜检查结果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X^2=2.272,P=0.686)。在获得性子宫异常中,官腔粘连在发生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患者发生率为34.1%(14/41)、42.3%(30/71)和53.8%(35/65),随流产次数增加而升高。术后随访率95.5%(441/462)。1次、2次、3次及以上自然流产后进行官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流产率分别为0.8%(1/118)、2.7%(5/186)和9.5%(13/137),差异有显著性(X^2=13.531,P=0.001)。1次自然流产后进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后再次妊娠超过28周占43.2%(51/118)。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自然流产患者早期诊治的简单、准确及必要的手段,建议自然流产患者在1次流产后尽早进行宫腔镜检查,及早干预。

  • 标签: 自然流产 宫腔镜检查 流产率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价值和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东莞市大朗医院收治的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腹腔游离气体和游离包裹性积液的敏感性分别为85.4%(41/48)和87.5%(42/48);X线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的敏感性为75.0%(36/48)。结论超声检查可诊断出胃肠穿孔时腹腔内游离气体、积液以及异常回声等征象,弥补了X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外科急腹症的快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消化道穿孔 超声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液患者,行腹部超声检查,分别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和内膜癌,其中71例接受手术治疗,18例接受诊断性刮宫。将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为94.4%(17/18),内膜增生的符合率为90.9%(10/11),内膜癌的符合率88.0%(22/25),黏膜下肌瘤的符合率为82.9%(29/35)。结论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腹部超声图像特点,腹部超声检查能较准确测量内膜厚度、观察内膜形态、判断回声与肌层厚度的关系,宫腔内是否有团块及其性状。从而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较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腹部超声 病理诊断
  • 简介:美国空军指令AFI48-123——《医学检查标准》(MedicalExaminnationsandStandards)是美国空军所有军人及雇佣人员必须强制执行的核心医学标准之一,它涵盖了空军各类人员所需的医学检查的程序、要求、记录及标准。美国空军于2009年对2006年版的AFI48-123的1,2,3,4卷进行了修订并合并为一个整体标准,2011年颁布执行。本文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并与我军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 标签: 航天医学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重症先天性畸形,活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为0.8%~1.0%[1-2],简单畸形出生后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矫治,而约50%的复杂畸形通过目前的治疗手段难以完全矫治,甚至相当一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就夭折.为了减轻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出生后给自身带来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产前正确诊断胎儿心脏复杂畸形尤为重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胎儿 安全性 适应证 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 简介:目的评估系统干预对提升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的价值。方法188例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男性99例,女性89例;年龄34~87岁,平均(63±12)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干预组105例,采用预约检查,从心率、呼吸、扫描层厚、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提前准备。常规组83例,直接登记检查。比较2组的心率控制情况,一次扫描成功率及图像优良率。结果〈70次/min为标准,干预前2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心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χ2=8.095,P〈0.05),干预组一次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66.3%)(χ2=22.417,P〈0.05),干预组优良率(81.6%)亦高于常规组(45.5%)(χ2=21.416,P〈0.05)。结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32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成功率和图像的优良率。

  • 标签: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干预
  • 简介:目的观察i-gel喉罩通气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SAI-II级拟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i-gel喉罩组(I组,n=30)和表面麻醉组(C组,n=30)。前者通过i-gel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实施控制通气,后者常规表面麻醉后行纤支镜检查。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纤支镜进入前(T1)、进镜至咽部(T2)、声门部(T3)、气管内(T4)及纤支镜取出后即刻(T5)的6个时点血压(BP)、心率(HR)和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镜检期间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的镜检条件及镜检时间,调查麻醉满意度(由内镜医师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由患者评价)。结果I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C组HR、MAP在各时点均升高,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应时点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患者检查中出现呛咳、憋气、喉痉挛及体动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C组(P〈0.05)。I组患者的镜检条件明显优于C组[(8.27±1.53)分vs.(5.16±1.12)分,P〈0.05],镜检时间短于C组[(9.83±2.53)minvs.(16.52±4.38)min,P〈0.05]。I组患者均能在术毕3~8min苏醒,麻醉满意度[(91.3±7.8)分vs.(6.04±5.7)分]及患者满意度[(93.8±8.3)分vs.(48.7±6.6)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i-gel喉罩通气用于无痛纤支镜检查,能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控制患者的通气,克服了呼吸抑制问题,改善镜检条件,苏醒快速。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喉面罩 麻醉 局部 肺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其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11年1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27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发现单纯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647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合并小隐静脉曲张182例,共829例患者,其中758例患者接受彩超引导下的微创手术治疗。结果758例手术患者曲张静脉消失,术后随防1~10年,7例复发,原因为局部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所致,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经常被外科医生忽视,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前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方便地进行诊断,从而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小隐静脉曲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创手术
  • 简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对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患者,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往往不具备某些高端设备,只常规配备B超检查,其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对10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结果 急性阑尾炎 基层医院 临床意义 腹部 诊治
  • 简介:由邓学东教授主讲,“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物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超声专辑DVD系列光盘《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诊断和胎儿畸形的遗传学检查》已出版发行,每盘60元。邮购地址:100710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121室,收款人: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标签: 胎儿染色体异常 遗传学检查 超声诊断 胎儿畸形 出版物 DVD
  • 简介:患者女,69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中上腹不明原因腹痛,呈间歇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几分钟至1-2h不等,用解痉药后缓解,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未明确诊断。近期腹痛发作频繁,有时呈绞痛,无呕吐、腹泻。胃镜、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痛间歇期超声检查见:左中上腹区局部小肠外径增宽,最宽处约3.7cm,管壁均匀性增厚并回声减低,最厚处0.8cm,长度约11.0cm,腔内见椭圆形实性中强回声团块,大小5.1cm×3.0cm×2.2cm,边界清楚,周缘呈环状高回声,内回声欠均匀,其可随探头加压发生大小及形态变化(图la,b)。

  • 标签: 腹部超声检查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小肠 诊断 甘露醇 发作持续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血管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栓塞治疗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颅内动脉瘤病例的CTA与DSA资料,其中14例接受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结果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就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及其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方面DSA检查优于CTA检查。14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无1例死亡,术后行DSA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2例术中出现血管痉挛,使用药物后缓解。结论CTA可以作为筛选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DSA在观察动脉瘤附近重要的穿支动脉血管方面明显优于CTA;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改善预后。

  • 标签: 成像 三维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放射摄影术 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