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将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00例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分为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分别比较各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行护理前后V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围术期护理应用到上肢骨折创伤后患肢肿胀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的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上肢骨折创伤 患肢肿胀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中药塌渍结合蜡疗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偏瘫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蜡疗及常规作业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中药塌渍治疗。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愈后情况,其中观察组的偏瘫通常采用中药塌渍、蜡疗等综合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中药塌渍结合蜡疗可以更有效得缓解偏瘫患儿上肢的肌张力、从而提高主动运动能力,对偏瘫患儿的上肢功能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中药塌渍 蜡疗 偏瘫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脑卒中归为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而疾病临床致残率偏高,最为常见为偏瘫,为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负担及痛苦。早期对患者开展局部肢体功能干预,能促进肢体功能及活动恢复,对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作用。强制性使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势被患者及医师认同。文章就依据临床文献报道结合我院实际应用情况如下总结,为后续学者深入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强制性使用疗法 偏瘫 上肢功能 活动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40例小儿上肢手术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常规定位手术的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手术的观察组,记录手术指标,分析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阻滞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小儿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训练(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 连续纳入 60例于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训练组与 CIMT组。普通训练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技术, 2 h/d,每周 5 d,连续 3周 ;CIMT组采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 6 h/d, 5次 /周,连续 3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与日常活动能力量表( Barthel index, BI)改善情况。 结果 CIMT组患者的 Wolf运动功能试验( WMFT)评估分值和 BI评估分值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训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强制性运动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康复,值得运用推广。     [关键词 ] 强制性运动训练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extremity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stroke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eneral training group and CIMT group. The general train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2 h / D, 5 day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CIM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ulsory exercise therapy, 6 h / D, 5 times a week, for 3 weeks. The improvement of 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 and Barthel Index (BI)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wmft and Bi in CIM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eneral training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ompulsory sports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8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5月至20205月期间入院),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康复作业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和日常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功能情况(FAM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情况(PSMS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M评分和P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康复作业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8年 8月 -2019年 7月,抽取本院收治的行上肢手术患者 8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 4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喙突旁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行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镇痛时间、痛觉阻滞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P> 0.05)。结论:超声引导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 上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救治于我院的 84例上肢闭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麻醉的对照组( n=42),与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观察组( n=42),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 95.2%,显著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 88.1%,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观察与统计,观察组患者误刺血管 1例、气胸 2例,观察组患者误刺血管 2例、气胸 4例,两组患者都出现误刺血管与气胸的不良反应,但两组之间对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 χ2=1.0227)。结论:超声引导完全上肢神经阻滞臂丛神经入路麻醉的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提高患者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 ;完全上肢神经阻滞 ;臂丛神经入路麻醉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on brachial plexus approach anesthesia.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closed fracture of upper extremit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2)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2) with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8.1%) (P < 0.05); After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there were 1 case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2 cases of pneumothora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 cases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4 cases of pneumothora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groups had adverse reactions of false puncture of blood vessel and pneumothorax,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χ 2 = 1.0227).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complete upper extremity nerve block via brachial plexus approach anesthesia is good, it can improve the anesthesia effect of patients,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CST)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结果:两组治疗前ST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TE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上肢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采取常规康复与腕手矫形器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8年 1 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76例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依据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选出38例予以常康复治疗( 对照组 ),另外38例在 对照组 基础上配合腕手矫形器开展治疗(观察组 ),对两组病人疗效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与FMA-UE、 ARAT评分均优于 对照组 (P< 0.05)。 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腕手矫形器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中合理应用,疗效显著。

  • 标签: 腕手矫形器 常规康复 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作业治疗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个案报道。结果: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显著改善。结论:应重视脑损伤后偏瘫患者早期作业治疗的介入。

  • 标签: 脑外伤 早期作业治疗 偏瘫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上肢手术患者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结合地佐辛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上肢手术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麻醉,比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P上肢手术比罗哌卡因单独使用的临床麻醉效果更好,可更快起效,延长麻醉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能够有效用于手术镇痛,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罗哌卡因;地佐辛;上肢手术;麻醉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dezocine in upper limb surger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anesthetized with ropivacai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esthetized with dezo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duration of block and analg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VAS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nesthetic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dezocine in upper limb surger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opivacaine alone. It can take effect faster, prolong the anesthesia block time and analgesia time, and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for operation analgesia with high application valu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措施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功能独立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一共是上肢骨折患者 90例,划分成常规护理组、舒适护理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法所得的效果,分析舒适护理策略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功能独立能力产生的积极影响。结果:统计结果显示,术后第一天、第七天、出院前的,研究组患者的 NRS评分明显的低于参照组, p<0.05;同时研究组的功能独立能力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采取舒适护理的方案,能够积极的改善疼痛感,推动恢复功能独立能力。

  • 标签: 舒适护理 上肢骨折 疼痛改善 功能独立能力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对其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 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此次研究的 82例患者平均分为每组各有 41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以及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术毕时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h、术后 24h以及术后 48h时,实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上肢骨折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上肢骨折创伤后肢体肿胀患者中采取综合护理对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均选自在我院医治的上肢骨折患者,共6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取综合护理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消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在愈合时间、消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上肢骨折创伤后肢体肿胀患者中,有利于加快骨折的愈合,促进肿胀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广泛开展。

  • 标签: 上肢骨折 肢体肿胀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将对指导术后提前干预措施,减少或延缓淋巴水肿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方法:随访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008年 5月至 2019年 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 35例乳腺癌患者,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25kg/m2患者 16例( 45.7%), BMI< 25kg/m2患者 19例( 54.3%), 15例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42.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BMI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相关( P值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是否肥胖相关,对于 BMI≥25kg/m2的患者应积极提前干预,减少或延缓淋巴水肿的发生。

  • 标签: [ ]乳腺癌 BMI 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在上肢骨折手术时的麻醉效果。方法:116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组,基于患处,行相应的臂丛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统计麻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起效及持续时间,收集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麻醉及运动起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低于对照组的17.24%,P值<0.05,差异显著。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臂丛麻醉的效果优于利多卡因联合臂丛麻醉。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臂丛麻醉 上肢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观察分析 A 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后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脑梗后上肢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30 例)、对照组( 30 例),观察组为肉毒素注射组加推拿康复训练,对照组为单纯推拿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 4 周、 8 周、 12 周( ICF )核心要素量表与运动功能状态量表的评分 .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ICF 总分明显降低 ( P <0.05), 上肢运动功能均有改善 (P <0.05) ,改善于注射后 1 周出现,并至少维持 12 周。结论:对于脑梗后上肢痉挛的患者来说,在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活动参与度,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 ] 脑梗 ICF 上肢痉挛 A 型肉毒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 PICC 置管并发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临床护理。 方法: 随机抽取 100 例直肠癌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经护理干预,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上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可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 PICC 置管上肢血栓性静脉炎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高。

  • 标签: 直肠癌 化疗 PICC 置管 血栓性静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