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踝骨折的检查和后处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7例行常规X线摄影及MSCT扫描,并对CT图像薄层重建后进行矢、冠状位多平面重建(MPR)及3D成像,然后进行观察、分析CT表现,并与X线片对照。结果MSCT检查能准确显示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关节有无脱位等,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情况,明显优于X线片检查。结论MSCT在踝骨折的检查诊断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 标签: 踝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X线检查,然后再行多排螺旋CT维重建技术检查,治疗医师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检查结束后评估骨折损伤类型、椎管狭窄度进行诊断结果疗效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评估比较,CT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螺旋CT维重建技术对椎管狭窄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6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5例。CT维重建技术检查后显示关节滑脱、椎体骨折、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X线或CT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疗效评估,CT维重建技术的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螺旋CT维重建技术可应用较少的时间完成高效的脊柱损伤检查,维重建技术对脊柱的具体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多角度显像,诊断价值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 标签: X线检查 CT三维重建 脊柱损伤 诊断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维成像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4例髋臼骨折患者共24个髋臼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数据经薄层重建,行髋臼维重建处理,维重建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在手术的15例髋臼中,髋臼维图像与手术中骨科医师所见完全一致.结论螺旋CT维重建技术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髋臼骨折 螺旋CT 三维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螺旋CT维成像技术在诊断面颅骨骨折中的作用.方法总结利用螺旋CT维成像技术处理26例面颅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多平面重建(MPR),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等多种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结果MPR、SSD、VRT可清晰显示面颅骨骨折的位置、形态、大小,叠加成像能清楚显示面颅骨骨折与邻近结构关系.结论3D重建能立体地显示面颅骨骨折,结合轴位图像能提高诊断面颅骨骨折的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有较大帮助.

  • 标签: 颅骨骨折 诊断 螺旋CT 三维成像技术 多平面重建 MP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电脑随机双盲法原理,对本院门诊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间接诊的8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患进行分组研究组(n=43)实施左氧氟沙星联治疗,对照组(n=43)实施常规联治疗。综合分析两组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情况,并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5.35%,明显比对照组的69.77%高,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明显比对照组的18.6%低,P<0.05。结论采取左氧氟沙星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病患施以对症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根除率。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应用价值 幽门螺旋杆菌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螺旋CT维成像在肘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可疑性骨折、脱位肘关节创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扫描,确诊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对扫描图像进行MPR、VR和SSD观察。结果30例患者经手术及CT随访检查,确诊27例患者有骨折,共36处骨折,其中肱骨下端骨折16处,尺骨近端骨折11处,桡骨近端骨折9处;27例骨折患者中,MPR、VR、SSD图像能立体和直观地显示骨折线与骨折块,以及发现在受累的关节腔内游离的小骨碎片。MPR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19例患者伴有肘关节囊积液、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等病症。而3例未骨折的患者,MPR图像也显示出现肘关节囊积液和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肿胀的患者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肘关节骨折的情况,避免或者减少肘关节骨折中的误诊及漏诊,提高肘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率,并对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螺旋CT三维成像 肘关节 创伤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胸痛应用64层螺旋CT联检查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共100例急性胸痛患者。选用64层螺旋CT联进行检查,对患者的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等。结果100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者2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25例,冠状动脉狭窄36例,回旋支狭窄5例,气胸3例,房间隔缺损5例,缩窄性心包炎4例。结论急性胸痛应用64层螺旋CT联检查进行诊断可以直观的显示出病灶的位置以及发展程度,以及受累器官受损程度,满足临床医师需求,是临床中诊断急性胸痛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 急性胸痛 CT三联检查
  • 简介: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mm),宽径(0.91±0.23)mm(0.50~1.58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mm(2.50~5.06mm),宽径(1.03±0.19)mm(0.74~1.62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mm(0.74~2.17mm),宽径(1.34±0.25)mm(0.85~2.34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mm(2.58~6.00mm),宽径(0.63±0.12)mm(0.42~0.98mm)。D2为(2.50±0.72)mm(1.37~5.01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底 横嵴 前庭神经骨管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运用64排螺旋CT期增强扫描方法,观察胃癌及周围组织器官强化特点。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诊断胃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平扫及期增强扫描征象及临床资料。结果36例胃癌中,CT检查都清楚显示肿块生长部位、肿块影像特点、周围结构和器官浸润情况。结论胃癌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该检查有助于胃癌术前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

  • 标签: 胃癌,CT,三期增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总体疗效做出客观评价。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联疗法,对照组单纯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对比2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1.79%),观察组腹痛、反酸等症状改善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92.31%、94.87%)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左氧氟沙星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使用优势。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样本抽选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分别为上述患者实施X线片检查和螺旋CT维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措施的疾病检出情况,分析不同骨折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螺旋CT维成像检查的胸椎骨折、腰椎骨折和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螺旋CT维成像诊断脊柱创伤的价值较高,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明确骨折类型,对治疗方案制定有利。

  • 标签: 螺旋CT 三维成像 X线片 脊柱创伤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维重建在髋关节外伤临床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髋关节外伤均经多排螺旋CT按照骨盆常规扫描条件进行容积扫描的病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72岁。扫描后再行薄层图像重建,然后利用后处理软件MPR、SSD及VR分别对髋关节进行成像。结果全组病例维重建均显示良好,髋臼骨折22例、股骨头骨折3例、脱位伴骨折5例。MPR显示骨折30例,显示碎骨片23例。SSD显示骨折26例,显示碎骨片18例。VR显示骨折18例。结论多排螺旋CT维重建是一种显示髋关节形态的最佳方法,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并日益成为最常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髋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维成像在脊柱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样本抽选时间为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分别为上述患者实施X线片检查和螺旋CT维成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措施的疾病检出情况,分析不同骨折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螺旋CT维成像检查的胸椎骨折、腰椎骨折和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螺旋CT维成像诊断脊柱创伤的价值较高,有利于临床医务人员明确骨折类型,对治疗方案制定有利。

  • 标签: 螺旋CT 三维成像 X线片 脊柱创伤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肋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取100例本院收治的肋骨骨折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将不同的检查诊断方式分为两组,即50例用普通平扫检查(对照组),50例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检查诊断(观察组),评价两种检查诊断价值。结果:不同类型骨折检出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肋骨骨折总检出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检查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维重建,既能观察到不同的骨折类型,还可以提高总检出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应用价值
  • 简介:越来越多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留乳房治疗,一些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如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技术、高能射频治疗技术、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亦见诸于乳腺癌原发肿瘤的治疗。无论采用何种保留乳房治疗方法.都需要在治疗前对肿瘤大小、分布范围、浸润深度和是否存在多中心或多灶性做详细了解,以明确治疗靶区,保证足够的治疗范围,

  • 标签: 乳腺肿瘤·螺旋·CT·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种方法对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取的72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RPR检测阳性标本60例,检测率为83.33%;ELISA70例,检测率为97.22%;TPPA阳性65例,检测率为90.28%。ELISA法敏感性最高、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 结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维重建对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使用东芝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使用容积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表面遮盖技术等技术进行维图像重建,观察其诊断结果并计算其诊断准确率。结果诊断准确率为95%。结论多层螺旋CT维重建对骨关节损伤有着非常高的诊断准确性,其临床应用价值极为显著。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骨关节损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将64排螺旋CT维容积重建方法应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纳入诊断及分析的42例肋骨骨折患者归入此文实验研究资料,对42例肋骨骨折患者都采用64排螺旋CT维容积重建方法、X线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4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42例肋骨骨折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维容积重建方法的检出合计率对比X线检查方法更高,P<0.05,出现统计学对比及分析意义,采取64排螺旋CT维容积重建方法的膈上肋骨骨折检出根数、膈下肋骨骨折检出根数、胸肋关节部位骨折检出根数、其他细微骨折检出根数对比X线检查方法更多,P<0.05,出现统计学对比及分析意义。结论肋骨骨折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维容积重建方法得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64排螺旋CT 三维容积重建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层螺旋 CT维重建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2016年 2月 ~2019年 7月于我院就诊的 15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展开研究,经由相关人员对患者螺旋 CT扫描结果及重建图像资料进行统一收集,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 CR、 MPR、 SSD维重建后发现, 154例患者均明确为创伤性骨折,使患者病情更加立体地呈现出来,与 X线检查相比双层螺旋 CT维重建准确率更高,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将螺旋 CT维重建应用于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双层螺旋 CT三维重建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螺旋CT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鼻骨骨折患者。于螺旋CT扫描后进行维重建,分析重建影像诊断鼻骨骨折的准确性和优越性。结果在显示鼻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移位等空间信息方面,维影像明显优于平片和二维影像。结论维影像能清晰显示鼻骨的空间解剖关系,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骨 骨折 影像诊断 三维重建 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