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孕妇分娩过程中孕期营养指导对孕妇分娩所起到的影响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5年 1月 -2017年 10月进行围生期检查的孕妇 96例,对于不同孕妇分娩效果进行数据收集与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在维生素 A、蛋白质、叶酸铁钙等微量元素的摄入上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增重、分娩出血量上,两组数据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把孕期营养指导运用于孕妇分娩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孕妇微量元素水平,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孕期营养指导 孕妇分娩 结局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 100例新生儿,将以对比进行实验。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预见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损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用粘胶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新生儿实施预见护理干预措施后,能有效降低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预见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中医护理应用在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相关胃炎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筛查 96 例在 2017.4.12 到 2019.1.11 时间段确诊是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相关胃炎病人,在 2018 年 2 月份以前确诊的患者归为中医组,实施的护理模式为中医护理, 2018 年 2 月份以后确诊的归为 参照组,实施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分析常规组以及中医组胃炎患者的病症改善情况。结果 中医组胃炎患者的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胃脘痛和反酸或嗳气等改善情况比参照组效果更佳,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相关胃炎病人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现象,值得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炎 中医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BPPV)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3月来我院就诊的眩晕患者 60例 BPPV患者 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位非 BPPV的其他周围眩晕患者 作为参照对象,对比两组老年人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分析老年人发生BPPV的特点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 BPPV组)脑白质疏松、腔隙脑梗死、大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血尿酸、甘油三酯,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 Logistic模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高脂血、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为老年人 BPP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 BPPV的发生与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和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对老年 BPPV患者的脑血管患病情况予以重视,评估其脑血管功能,可以辅助老年 BPPV的临床诊断 [1]。

  • 标签: 老年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血管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血液净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特将我院 2017年 6月 -2019年 6月近两年时段内于我院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 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 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的各项情况以及不良事件表现。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有效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时长、留院休养时长以及持续感染时长等各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为 0其发生几率远少于对照组患者,(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连续血液净化过程之中为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是能够有效避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事态出现,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加患者治疗效果,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连续性血液净化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危险因素,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450例入住儿童重症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3月,根据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分组,对比 VAP组和非 VAP组患儿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发生 VAP患儿的主要原发病为先天性喉气管发育畸形并发肺部感染、占比为 26.00%,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部感染,占比为 22.0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PICU患儿发生 VAP的危险因素为插管类型、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早期用抗生素。结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进行合理的评估,科学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

  • 标签: 儿童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重症病房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肿瘤相关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我院收治的肿瘤相关贫血患者 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其中常规组给予一般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中医用药治疗后红细胞、血红蛋白与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相比常规组有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低于常规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肿瘤相关贫血,其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 标签: 加味当归补血汤 肿瘤相关性贫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归脾汤治疗小儿过敏紫癜肾炎的用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8年 5月我院收治的 70例过敏紫癜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 70例患儿分成对照组( n=35)与观察组( n=35),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归脾汤治疗,比较 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7.1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77.14%,观 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对比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归脾汤治疗小儿过敏紫癜肾炎疗效理想,而且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归脾汤 治疗 小儿 过敏紫癜性肾炎 用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系统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选择 100例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要比对照组的高,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针对狼疮肾炎患者可以采取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在外因素分析与护理分析。方法:选取本院 2014年 1月~ 2016年 1月和 2017年 7月~ 2019年 7月入住 ICU中心的病患各 130例,对比两组置管之时的硬件设施、地理环境、人力资源配置和制度、流程修改进步,探索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外部因素。结果:经过环境基础设施和硬件设施的改善,增强医务人员规范化管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操作流程,对于降低 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外在因素起到明显效果。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静脉导管相关感染外在因素,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对医护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要求操作必须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预防措施体系对减少静脉导管感染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ICU 护理分析 外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痰液真菌阳性的研究意义,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5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根据痰培养结果将其分为两组,真菌阴性组 60例和真菌阳性组 9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死亡情况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150例 VAP患者共培养出 40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 45.00%、革兰阳性菌占比为 22.50%、真菌占比为 32.50%;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年龄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抗真菌治疗机械通气时间为( 463.5±117.8) h、病死率为 48.20%,未治疗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258.3±115.5) h、病死率为 33.30%,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患者的真菌阳性率高最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患者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ICU 真菌阳性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狼疮肾炎应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的效果和生存率情况。方法:选取终末期狼疮肾炎 80例,均为我院 2013年 4月至 2018年 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血液透析方案治疗(对照组, n=40)与采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观察组, n=40)生化指标和生存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血红蛋白、血尿酸无差异( P>0.05);观察组 1年、 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终末期狼疮肾炎采用腹膜透析方案治疗,可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生存率。

  • 标签: [ ]终末期狼疮性肾炎 腹膜透析 营养指标 生存率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取我院小儿紫癜肾炎 患者 66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 激素联合 霉酚酸酯) 与对照组(激素氢化可的松)各 33 例 ,比较观察指标、有效率与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 24h 蛋白量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高,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小儿紫癜肾炎 患者采用激素与霉酚酸酯联合治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 值得借鉴 。

  • 标签: 激素 霉酚酸酯 小儿紫癜性肾炎 的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100例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呼吸机相关肺炎老年危重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首次 100mg替加环素治疗 +随后 50mg替加环素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持续静脉滴注 100mg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 ICU住院的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 C反应蛋白、 PIP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 ICU住院的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 C反应蛋白、 PIP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 P> 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 100mg替加环素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老年危重症效果好。

  • 标签: 替加环素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老年危重症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医辩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 92.5%明显高于对照组 72.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中医辩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指标,积极控制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稳定病情 ,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治疗 辩证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敏 c反应蛋白与进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因素的关联。 方法 选取 2017年入治我院患有尿毒症的的患者 64例为研究样本,根据血液中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给予所有研究患者维持型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并分析超敏 C反应蛋白和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 升高组的患者血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升高组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临床上判定炎症的指标,采取维持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中部分生化指标因超敏 c反应蛋白的含量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判定微炎症反应,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敏 C反应蛋白 维持型血液透析 关联性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就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对肾病综合征型紫癜肾炎患儿症状改善及肾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肾病综合征型紫癜肾炎患儿 122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 61 例)及参照组( 61 例),参照组患儿给予 醋酸泼尼松片给药,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 大剂量环磷酰胺给药,对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及肾功能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缓解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BUN 、 Scr 等水平均显著降低( P < 0.05 ),研究组患者 BUN 、 Scr 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对 肾病综合征型紫癜肾炎患儿给予 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片给药,相较于单一 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肾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值得采用并推广。

  • 标签: 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 醋酸泼尼松片 大剂量环磷酰胺 症状 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