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常见为血管迷走性或神经心脏性晕厥,其生理机制可能是心动抑制性、血管减压性或两者并存。通常用具有明确诱因病史进行诊断。虽然把血管迷走性晕厥看作良性状态,但在飞行员中发生特别是反复发作又无明确诱因很令人烦恼。采用高位倾斜试验(HUTT)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诱发试验。当HUTT中血压下降和心脏收缩不全表明有反复血管迷走晕厥趋向。

  • 标签: 倾斜试验 反复晕厥 头高位 飞行员 血管迷走性晕厥 血管迷走晕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头位难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也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开展深入探究。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120例位难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式分析模式对产妇难产成因以及临床特点分析。同时,结合产妇的难产情况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结果 枕后位、枕横位为导致产妇难产的关键成因。结论 在分娩中,导致产妇难产的主要原因是枕后位、枕横位,若是无法有效处理,会对母婴形成负面影响,采取适合的分娩方式,可有效降低对母婴所产生的危害。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腺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外科手术治疗模式,实验组采用乳腺切手术治疗模式,然后对比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乳腺旋切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抽签方式从 2017年 10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病灶患者抽取 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病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切术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良性病灶治疗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总有效率、乳腺良性病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大小、住院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腺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操作方便简单,效果好,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得到改进,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其应用价值高。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乳腺良性病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难产产妇64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2例接受常规助产护理,其余32例接徒手旋转助产护理,并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实验组均短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冲管方法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采取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60例为对象,按冲管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采取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管方法,观察组采取中心静脉导管冲洗器,比较评价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留置针治疗患者中采取预冲式冲管注射器管法,可提升临床应用效果,降低并发症疾病发生率。

  • 标签: 不同冲封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效果分析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下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颈下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螺钉内固定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位难产,是孕妇在分娩中出现胎儿头部先露出来的难产症状,该种情况会严重威胁到产妇、新生儿生命安全。针对头位难产产妇,给予其徒手旋转护理干预非常关键,可以有效改善胎儿抬头异常,帮助产妇成功分娩。下文对于徒手旋转在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 标签: 徒手旋转 头位难产 产妇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析微创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182例于我院进行微创切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就诊时间2019.1~2020.1,予以所有患者系统、优质的术后护理,分析其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8h内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平均(6.2±0.8)d。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11.54%(21/182),针对性地予以护理后并发症均改善。所有患者的患肢均未留下明显疤痕,61条患肢发生湿疹样或色素沉着的外观改变,护理后得到显著改善,患者对患肢外观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前(P

  • 标签: 微创旋切术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真空辅助微创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用于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研究时间,并择取期间内在我院诊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232例作为临床研究目标,依照不同手术方式予以分组,传统开放手术方法的对照组(115例)、真空辅助微创切术治疗的观察组(117例),根据研究数据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真空辅助微创切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通过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真空辅助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效果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手术治疗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 传统开放手术 乳腺良性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髓内钉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10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114 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利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57 例;实验组给予股骨近端防髓内钉治疗,参照组给予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对比两组价值。 结果: 实验组在手术指标及并发症上,均要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对于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股骨近端防髓内钉的运用,效果好于解剖型锁定钢板,此方法 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型锁定钢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方法 对于Simon 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脂肪抽吸后联合EnCor微创切术切除增生乳腺腺体组织的方式治疗,观察疗效。目的 探讨联合治疗的方式对腺体增生达到Simon II级的男性乳房发育患者的疗效。结果 我院乳腺外科自2018年1至2020年12月使用此方法共治疗Simon 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67例,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患者对术后外观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Simon II级男性乳房发育患者使用B超引导下脂肪抽吸术联合EnCor微创切术治疗,效果确切,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脂肪抽吸术 微创旋切术 男性乳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