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臂外侧穿支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2月我院收治的 68例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34例,对照组 34例,对照组采用手臂逆行筋膜蒂岛状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臂外侧穿支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臂外侧穿支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有较高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康复状况,在手指小面积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场运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臂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移植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入院就诊的七十六例患者,均患有胫骨骨髓炎骨缺损,依据就诊前后将其分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期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游离移植与骨段滑移治疗。结果 : 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两组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游离移植联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髓炎骨缺损患者价值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游离移植 ;骨段滑移 ;胫骨骨髓炎骨缺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任意手部在急诊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选择性应用及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 7月至 2017年 7月,本院急诊科收治 129例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的详细病情,选择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比较不同修复术的疗效。结果:术后 129例患者随访 2年, 129例患者中, 122例患者手术成功,均成活,其中 7例患者部分坏死。不同手术患者的 TAM 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结合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详细病情,给予相应的手部修复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 任意手部皮瓣 病情 优良率 TAM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开颅显微镜术式和神经外科锁孔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7年 5月 -2019年 2月本院接诊的颅内肿瘤病患 68例,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 A、 B两组( n=34)。当中, A组接受神经外科锁孔术治疗, B组接受骨开颅显微镜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同时对各组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 A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85.29%,比 B组的 61.76%高, P< 0.05。 A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优于 B组, P< 0.05。结论:选择神经外科锁孔术,并将之用于颅内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并且,此术式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与手术耗时短等优势,建议采纳。

  • 标签: 颅内肿瘤 骨瓣开颅 临床疗效 神经外科锁孔术
  • 简介:【摘 要】口腔颌面是人体容貌的重要构成部位,此部位的病症多与牙齿有关,若是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则患者会出现牙周肿胀、牙龈疼痛等症状,不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观感。但以往的拔牙技术在操作方式与设备方面都会对患者的牙周、神经系统、颌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使得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产生不配合工作等情况。对此,如何借助微创技术解决传统拔牙手术的弊端,便需要得到重视。

  • 标签: 微创外科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6年 6月 -2018年 6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病例 86例。依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一期行角膜移植术,观察组为先行结膜遮盖术,二期行角膜移植术。分别记录 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 3天 和术后 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比较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患者术后 3天、术后 3月的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结膜遮盖术后再行角膜移植术,可明显改善术后近期与远期视力,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溃疡 结膜瓣遮盖术 角膜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技术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 2017年 6月~ 2018年 8月 于我院治疗的94例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7例;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和 DCS技术手术方法治疗。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乳酸、凝血酶原时间 (PT)、体温、乳酸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的体温、乳酸、 PT的恢复用时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 DCS技术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 标签: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诊外科 多发伤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改良去骨减压术与常规去骨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92 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依据应用的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参照组实施常规去骨减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改良去骨减压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参照组高( p<0.05 );术后 1d 、 3d 、 7d 颅内压降低幅度明显比参照组大( p<0.05 ); 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GCS 评分明显比参照组优( p<0.05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 p<0.05 )。 结论 改良去骨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与常规去骨减压术相比,疗效更佳,术后患者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74 例为观察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37 例)及参照组( 37 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二期植皮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耐克修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弹性良好、色泽良好、不伴疼痛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参照组( P < 0.05 ),但两组患者皮肤温度良好、活动不受限占比比较无显著差异( P > 0.05 ),同时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参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 P < 0.05 )。结论: 耐克修复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能够有效恢复缺损皮肤的外观与功能,效果优于常规植皮修复,且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但创面愈合时间较长,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皮耐克 手外伤 皮肤软组织缺损 植皮修复
  • 简介:摘要: 我院泌尿外科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病人疾病治疗全过程,通过护患交流,满足病人的需求,病人及家属掌握了相关疾病知识,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护理,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 泌尿外科 护理 健康教育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实践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外科 2016年 2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14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出院后对比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科室护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实现医、护、患三方均受益。 【关键词】神经外科;优质护理;体会     于神经外科专科性强,患者病情严重而多变,卧床、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者比例大。如果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则易发生压疮、湿疹、坠床、各种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在神经外科病区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开展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实践,探索优质护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其进行总结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2016年 2月 -2018年 7月患者 148例,其中男性 66例、女性 82例,年龄 16-82岁,平均年龄( 48.01±0.12)岁。疾病包括颅脑损伤 58例、高血压脑出血 7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5例、颅内肿瘤 11例、大面积脑梗塞 4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出院后比较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     1.2方法     1.2.1强化优质服务理念    护士是医院基础护理的具体操作者,应在抓基础护理工作中不断强化护士的思想,树立主动服务、按需服务、不依赖家属等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让护士真正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内涵。通过召开科室专题会议,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而且为护士提供了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最好桥梁。     1.2.2保持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对于患者的治疗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病房的卫生质控工作,争取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把病房环境纳入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来,完善住院环境,在晨晚间,必须要强化消毒隔离卫生工作,开窗通风,减少噪音,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康复环境。     1.2.3建立层级管理制度    采用了基础护理三级质量控制体系,即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士进行三级质量控制。责任护士在上、下午下班前检查各组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护士长则每周抽查,月底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采取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使基础护理质量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确保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1.2.4使用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实施全面培训    制订了表格式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培训单包括了基础护理培训的各个方面。阶段:分为新护士( 3个月内)、一年内、三年内、三年以上 4个阶段;内容:包括所有基础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有各项操作接受培训时间,有各项操作通过考核时间;考核方式:分为理论考试(口述或笔试)和操作考核两部分。有了基础护理项目培训单,使实施培训者和接受培训者目的更加明确,对哪些内容已经接受培训,哪些内容已通过考核,哪些内容虽已培训但迟迟未通过考核,了如指掌。从而指导护士找出薄弱环节,予以强化,直至完全掌握。     1.2.5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根据护士管理的患者数量、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定期不定期地对患者工作进行量化考评,科室根据具体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涉及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建议及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比对效果     148例患者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前后基础护理合格率分别为 84.45%、 95.27%,患者满意度分别为 90.00%、 98.00%。予以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神经外科,深化了护理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3讨论     3.1优质护理服务作为当前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型成果,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神经外科作为主治各种外伤所致的脊髓、脑部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独立外科学分支,疾病分类多,患者在治疗前后极其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严重影响了治疗与转归,故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3.2优质基础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掌握了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使护患关系得到了良性发展。     3.3优质基础护理树立了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提升了护士自我价值感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存在轻视护理工作的现象,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不安心本职工作。另外,基础护理工作付出时间多、劳动强度大,但经济效益低,使护士的职业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从而对职业态度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改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塑造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她们的自我价值感,使她们真正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将服务理念逐渐渗透到行为中,也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贴心的服务,用行动改变了他们对护理工作的误解,从而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4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我院神经外科开展的一次颇具意义的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总体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来讲,从此次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全心服务的理念至关重要,并应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运用有效经验,不断提高我院的总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段平,叶少蓉,周万芳 . 神经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体会 [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04: 167-168.     [2]王守芳,潘燕春,季联群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改进神经外科基础护理质量 [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 11( 6): 8.     [3]王建荣,红英,马燕兰,等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效果 [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 9): 611.     [4]鲍志燕 . 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5, 07: 145-146.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经气管切开术在 ICU 重症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ICU 重症脑卒 中患者 100 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 50 例。观察组采取经气管切开术,对照组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 ICU 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用时、切口长度、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 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4 .00% 较对照组 1 6 .00% 低( P < 0.05 )。 结论 ICU 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经气管切开术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加快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 ] ICU 重症脑卒中 经皮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肝胆外科护理中施以全程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针对我院肝胆外科收治患者,将患者划分对照组及观察组,施以常规护理及全程护理,观察对患者的干预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施以全程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率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较高。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肝胆外科护理中施以全程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改善对疾病认知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护理 肝胆外科 满意度 认知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策略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期间某院 收治的 5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58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后,总有效率为 91.38%,并发症发病率为 5.17%。结论 加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临床护理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患者接受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0.00%远远高于对照组 6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了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普外科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外科老年患者又多伴有心、脑、肺多脏器的疾病 ,所以与常人又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其在围手术期中心理上与常人又有不同的波动,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会对治疗过程和最终的治疗结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加以关注。为了使其能够更好地度过围手术期,提高其疗效,改善其预后,应增强护理的人文性,对老年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临床工作经验,先简单分析了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特征,然后提出了部分护理对策,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 ] 老年患者 外科 围手术期 心理特征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患者对就医环境、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国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者,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及社会,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普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 2016年 12月到 2017年 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 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 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 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 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 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性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小于 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大于 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 P小于 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性护理方式安全性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性,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目标性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