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临床疗效。方法PV患者35例,采用红细胞去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细胞去除术联合药物治疗PV,可迅速降低Hb、RBC、HCT,纠正凝血功能异常,是治疗PV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红细胞去除术﹔羟基脲﹔&alpha -干扰素﹔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9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吉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6.67%,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41.11%,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5.56%)低于常规组(23.33%),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心源性胸痛发生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靠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内科门诊与2014年2月—2016年5月期间接诊的176例胸痛患者作为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膜疾病、肺部疾病、食管疾病、胸壁病变、脊髓胸段疾病、肋间神经均为心源性胸痛常见原因。结论明确非心源性胸痛主要发病原因对冠心病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非心源性胸痛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RP配套试剂代替配套试剂测定血清CRP浓度的可行性。方法用CRP配套试剂和配套试剂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待测样本CRP浓度,通过评估配套试剂检测CRP的批内重复性、批间检测变异、验证准确度、线性范围的评价、配套试剂实验的抗干扰性和验证正常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为分析性能验证的标准。结果配套CRP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抗干扰性和正常参考范围均符合要求,与配套试剂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套CRP试剂能代替配套试剂,适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

  • 标签: 非配套试剂 精密度 准确度 线性范围 抗干扰性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米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明显少于治疗前,对治疗前后的不良症状进行分析,治疗前的不良反应率10.6%,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为3.2%,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率明显少于治疗前,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司酮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最大程度缓解临床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米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52例子宫肌瘤患者列入研究分析中,安排患者每日睡前口服米司酮12.5mg。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贫血、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等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子宫以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情况、激素指标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闭经现象,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治疗后患者的子宫以及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患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下降、体重增加、血压下降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和食欲下降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米司酮用于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但是停药后的复发率较高。

  • 标签: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和青白江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对2组患者治疗后半年的随访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2.50%,组间差异不大,即P大于0.05。结论应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可观,且较手术治疗的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30例均匀性脂肪肝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均匀性脂肪肝超声检查局灶浸润型,呈相对高或高回声,边缘清楚,但不规则似血管瘤。有时高回声占据肝的一段或一叶。弥漫性均匀性脂肪肝,不均匀的脂肪浸润占据肝实质的大部分,呈高回声,边缘不整,其间夹杂的正常肝组织呈岛屿状相对低回声区,常使检者产生错觉将正常肝区误为“病灶”。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占20%);Ⅱ型(叶段浸润型)9例(占30%);Ⅲ型(弥漫均匀浸润型)15例(占50%)。结论超声对均匀性脂肪肝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非均匀性脂肪肝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及瘢痕子宫剖宫产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200例分组研究妊娠结局对比。结果研究组子宫破裂发生率高达29.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3.00%(P<0.05)。研究组胎盘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7.0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4.00%(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也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孕产妇而言,其危险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高。所以,初产妇应当尽量实施自然分娩。

  • 标签: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再次妊娠
  • 简介:摘要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临床上计划拔管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病员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就留置胃管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 标签: 非计划拔管 胃管 原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取我院2016年1月份到2017年1月份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40例患者实施桡骨远端骨折手术,设为实验组。全程关注患者的手术进程,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优良率较高,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较优,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明显,证实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腕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有积极意义,且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 非手术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索拉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的比较研究,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我院肝胆胰介入诊治中心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接受索拉尼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TACE治疗。根据RECIST标准即临床获益率(CBR),进行疗效评价。根据NCI-CTCAE3.0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CBR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索拉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临床获益率,而且索拉尼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联合治疗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索拉非尼 TACE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经手术治疗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10~30天,经治疗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3%。结论手术治疗中辅以全面的护理,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手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腹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米司酮治疗,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在我院顺利完成常规经腹或腹腔镜下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无大量出血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子宫肌瘤复发4例,复发率为4%,不良反应发生3例(3%)。结论米司酮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治疗,对肌瘤复发有明显预防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效果明显。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复发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42例患者给予口服米司酮12.5mg,每日1次,连续使用3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停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痛经缓解率100%,治疗结束后,患者宫体缩小,内膜变薄,血红蛋白上升,检查结果与患者用药前后比较,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病临床疗效显著,是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腺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49.06%(2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54%(19/52)(P<0.05);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2.64%(12/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54%(19/52)(P<0.05)。结论对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共有40例,A组患者使用米司酮的剂量为25毫克;B组患者共有40例,B组患者使用米司酮的剂量为12.5毫克,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2.50%),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子宫肌瘤体积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减小情况明显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毫克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明显较小,并且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指征剖宫产对泌乳二期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泌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泌乳二期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 标签: 非指征剖宫产 泌乳二期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米司酮治疗,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给予12.5mg/次米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25.0mg/次米司酮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1.40%,与对照组的86.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小剂量米司酮可实现大剂量药物的临床效果,且小剂量米司酮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用药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语言性沟通提高急诊患儿输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20例急诊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语言沟通儿科护理,就医结束后由患儿家长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观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的满意度、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患儿输液依从性、家长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实验组患儿输液重注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结论在急诊儿科护理中,合理有效地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可以促进护患沟通,提高患儿输液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降低输液重注率,从而减少医患、护患纠纷,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临床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患儿 输液 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