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广州海珠区首次脑梗死(CI)、脑出血(CH)患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脑卒中首次发病患者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收入我区的9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其中CI860例,CH40例;昼夜按600~1200、1200~1800、18~000、000~600共4个时间段;发病季节根据广州市区的亚热带地区气候特点按一年四季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显著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脑卒中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性脑卒中发生于600~1200时间段居多,显著高于其他间期(P<0.05),且以春冬两季相对高发,夏秋两季相对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段集中于1200~1800,但季节规律性不明显。结论广州海珠区脑卒中患者首次脑卒中发病具有昼夜和季节性规律,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规律性,并结合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脑卒中 首次 发病规律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应用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探讨其作用。方法抽取就诊于我院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手段,研究组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再次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采用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有治疗意义。

  • 标签: 护理措施 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分型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型整理以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3.79%属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2.41%属于小动脉闭塞型;17.24%属于心源性脑栓塞型;25.86%属于其他明确病因型;20.68%不明确病因型。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吸烟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在其中也属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吸烟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对于患者对症治疗。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病因分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其中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26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为12%;②分析两组血液透析的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数据,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确立为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红蛋白过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血K+<3.5mmol/L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足发病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其中53例未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17例已经发生糖尿病足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外伤感染史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与糖尿病足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防范对策。结果糖尿病足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长期吸烟史、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外伤感染史、周围神经病变等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组患者在以上各项观察指标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导致糖尿病足发病危险因素有很多,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延缓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变进程,降低截肢发生概率。

  • 标签: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预防对策作参考,以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各科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共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年龄、基础疾病、入住科室、治疗措施及治疗结果等。结果53例确诊为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中治愈27例,好转21例,死亡5例。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心脏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外伤或手术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老年人、存在呛咳反流或误吸、静脉置管、先前使用二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入住ICU、住院时间大于30天、机械通气、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

  • 标签: 院内获得性肺炎 发病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ICU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200例在我院ICU住院的人工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导致发生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36例,发生率为18%,32例救治成功,4例死亡,死亡率11.1%,而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两种以上抗菌素联用、鼻胃管肠饲、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等。结论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了解其易感原因,为加强VAP的有效防控、提高医疗质量及保障医疗安全提供临床依据。

  • 标签: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非哮喘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以调查问卷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的各因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危险因素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过敏体制、母亲哮喘史、父亲哮喘史、母亲孕期使用过敏药物。子女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包括父母的哮喘史,且父母双方均有哮喘史对子女影响最大,其次是母亲单方有哮喘史、父亲单方有哮喘史。结论支气管哮喘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发病,其中体制因素与遗传因素时最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对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与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发病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本文研究的基本资料为所有入选患者的医疗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院方式、由资深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均是患者出现感染的单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机械通气均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可以从加强环境与器械无菌化管理、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以及强化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女性的CVD死亡率首次显著下降,部分原因是人们的认识提高,对女性及其心血管风险的关注增加,以及对已建立的CHD应用循证治疗。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CVD仍然是影响数百万女性的主要发病率和死亡率威胁。所以对于年轻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无论从发病率还是严重程度上都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将对青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 标签: 青年女性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症(IBS)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35例IBS、3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并对比两组刺激饮食、情绪(焦虑和抑郁)、吸烟、饮酒、睡眠障碍、体育活动、咖啡偏好等生活方式对IBS的影响。结果⑴病例组刺激饮食率、焦虑率、抑郁率、饮酒率分别为54.29%、42.86%、37.14%、17.14%,高于对照组的20.00%、17.14%、8.57%、2.86%(P<0.05)。⑵病例组睡眠障碍率、吸烟率、规律体育锻炼率、咖啡偏好率分别为22.86%、11.43%、34.29%、25.71%,与对照组20.00%、8.57%、31.43%、22.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饮食、焦虑抑郁、嗜酒是肠易激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肠易激综合症 刺激饮食 焦虑 抑郁 嗜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患病危险因素。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肿瘤患者18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抑郁程度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调取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分析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结果。结果肿瘤合并抑郁症发病率35.11%,多种影响因素中性别、家庭收入、病程以及化疗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家庭收入、病程以及化疗是肿瘤患者并发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给予帮助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 标签: 肿瘤 抑郁症 发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机械通气 吞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护理观察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3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有糖尿病病史,发病期间高血糖,住院期间患者升高等。结论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可引起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2014年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卒中住院病人,获得2272例患者具体资料。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及SPSS19.0进行分析,从中探讨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患病率及用药率方面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阴离子间隙方面明显低于出血性脑卒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脑卒中、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密切,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年老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要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展开有效的控制措施。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表现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重返社会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阐述国内外青年脑卒中相关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对其实施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年脑卒中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发病1月后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组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VRF)、卒中部位和性质、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生活应激事件、照顾者抑郁情绪(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初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和NIHSS评分;而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则为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脑卒中发病1月后并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有关。

  • 标签: 卒中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因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卒中后病人抑郁发生情况,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脑卒中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甲状腺疾病构成比率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体检科进常规体检人员2342例,检查发现患甲状腺疾病且转介至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259例,调查甲状腺疾病构成比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疾病发病相关因素。结果在甲状腺疾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102例(39.4%),甲状腺功能减低74例(28.6%),甲状腺结节63例(24.3%),其中甲状腺癌2例(0.7%),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6例(2.3%),亚急性甲状腺炎14例(5.4%)。甲状腺疾病与性别、年龄、饮食习惯、心理压力、烟酒嗜好、甲状腺疾病病史、收入水平、环境因素等方面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甲状腺疾病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女性、中青年、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频繁摄入高碘食品、心理压力大、有烟酒不良嗜好、高收入、长期接触理化污染环境是甲状腺疾病的易感人群,研究其相关因素对于甲状腺疾病的病因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构成比率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对其患者人口学特征、病史资料等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家庭关怀度、病程、ADL程度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住院脑卒中患者焦虑情绪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年龄、性别、家庭关怀度、ADL程度(P<0.05)。结论脑卒中后焦虑的发生是社会-心理-生理综合性因素所致,女性、年龄偏小(<50岁)、ADL能力低下、家庭关怀度障碍是诱发脑卒中后焦虑的高危因素,积极对其高危因素加以防治至关重要。

  • 标签: 脑卒中 焦虑障碍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