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士给药错误原因的分析,根据原因制定相应对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各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74例护士给药错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给药错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药错误类型中给药时间错误、剂量错误、速率错误是发生率最高的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查对不严格、操作不仔细、护理人员缺乏经验等造成。结论针对护士给药错误的具体原因,采取有针对性地培训安全用药质量标准,加强护理队伍的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给药错误事件发生的几率,增加医患之间的信任度。

  • 标签: 护士 给药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的用药错误常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药疗过程中发生用药错误的护理差错事件18例,归纳总结给药错误发生原因,提出管理对策。结果18例用药错误护理差错中,护士未按要求核对患者资料的占50%。结论护士给患者实施治疗前未认真核对导致用药错误是最常见的原因,因此,应加强用药前核对,同时加强各个环节质量,尽量避免用药错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呼吸内科 用药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品管圈对降低妇科护理用药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妇科展开品管圈护理管理活动。比较品管圈护理管理活动实施前后,妇科护理用药错误情况。结果结果表明,品管圈管理活动实施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满意评分、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的满意评分明显提高,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用药错误率均降低,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妇科护理用药中,实行品管圈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用药错误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妇科护理 用药错误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妇科护理用药错误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妇科的住院患者3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中用药错误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用药错误率为7.5%,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5.00%(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用药错误率,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妇科护理 用药错误率
  • 简介:错误的归因往往会引起不同的心理问题。本研究结合一例大二学生的错误归因引起的心理学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次咨询,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绝对化的不合理信念,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其情绪基本好转,睡眠问题、情绪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明显。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归因 学生 合理情绪疗法 引发 咨询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无菌手术器械包内物品错误发生率的措施。方法以我院实施无菌手术器械包物品错误控制管理的时间为分组依据(2016年6月20日),分别将2016年4月11日—2016年5月15日、2016年6月20日—2016年8月14日这两个时间段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无菌手术器械包物品错误控制管理,观察无菌手术器械包内物品错误发生率及管理进步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器械包内物品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进步率68.89%。结论无菌手术器械包物品错误控制管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手术器械包内物品错误发生率。

  • 标签: 无菌手术器械包 物品错误 物品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使用PDA后发生给药错误的原因分析,针对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式的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制定了我院PDA的输液和加药流程,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结论通过我们对这次不良事件的学习,分析原因,找出根源,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制定我院PDA的输液和加药流程、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防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 标签: PDA 加药错误 原因分析 对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8例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8例受检宫颈分泌物检测,其中检测出HPV阳性34例,其中低危亚型10株,高危亚型24株。其中高危亚型HPV16型16例,HPV18型2例,HPV33型2例,HPV58型2例,HPV52型1例,HPV66型1例。低危亚型主要以HPV6和HPV11型为主。结论PCR技术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卫生检验中主要用于病原体的快速检验或不易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

  • 标签: PCR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降低二级库出库错误率对保证准确材料收费,保证医疗收费质量,降低科室成本,实现科室“零库存”有积极意义。心导管室每月盘存仍存在较多出库错误,运用PDCA循环方法查找问题、制定计划和目标、实施计划并检查实施效果,降低了科室二级库出库错误率。心导管室二级库管理工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

  • 标签: PDCA循环 二级库管理 心导管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液检验的基本方法。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疑患前列腺炎患者开展了前列腺液常规检验以及支原体培养,对一部分患者开展了衣原体检测以及细菌培养,将支原体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组进行综合性对比,同时应结合CT检查结果对前列腺液检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论MP呈阴性还是阳性,前列腺液中的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变化无相关性。CT与MP阳性兼有卵磷脂小体、白细胞PH值的差异具有相关性,细菌培养阳性与正常前列腺液当中的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PH值具有相关性。结论疑患前列腺炎患者需采用前列腺液检测的方式开展有关项目的检验,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标签: 前列腺液 检验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与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方法对740例门诊患者留取的随机尿液进行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隐血及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结果740例患者中尿分析仪尿隐血阳性324例,显微镜检测有红细胞202例,无红细胞122例;尿分析仪检测尿隐血阴性416例,显微镜检测无红细胞408例,有红细胞8例;尿隐血阴性符合率98.1%,尿隐血阳性符合率为62.3%,尿分析仪检测与显微镜检测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临床工作中尿常规检查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将尿液分析检查及显微镜检查联合使用。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尿隐血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采取拟定活动计划、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等措施对就诊流程进行持续改进。结果开展品管圈后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目标达标率为123.5%。进步率为74.8%,均达到预期目标。口服给药查对错误由开展前的(10.5±2.34)件,降到开展后的(2.1±1.14)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5%,提高到开展后的96.2%,显著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减少精神科住院患者口服给药查对错误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精神 精神科住院 给药查对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胎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摘要弹力纤维具一定的弹性,对酸、碱、沸水有抵抗性,但可被胃、胰酶消化。在HE染色标本中,弹力纤维与其他纤维的区别,需用特殊染色方法确认,其中最重要的Weigert型技术为弹力纤维的特异性染色方法。在病理过程中,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弹性纤维的显著变化。观察皮肤组织中弹力纤维的变化,有助于诊断皮肤组织病变。显示与判断心血管疾病,如鉴别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与心内膜心肌纤维化,在动脉硬化、主动脉炎时,观察动脉壁破坏情况等。显示组织内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等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显示与鉴别肿瘤组织,如弹力纤维瘤、乳腺早期导管浸润癌等。弹性纤维的破坏、增生、断裂与崩解,对于研究组织、器官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弹力纤维染色 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较多,现对荧光反应,产毒株的筛选法,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分析。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1最多,而黄曲霉毒素B1、B2、G1只占很小部分,B1、G1毒性强,有致癌性。结论早期研究时根据毒素在薄层板上产生荧光颜色不同,分为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由于黄曲霉毒素的剧毒性,强致癌性及存在的广泛性。

  • 标签: 黄曲霉毒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肠菌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运用到给营养同食物卫生实施检查期间的成效。方法选择饮料、白糖、果冻、坚果、饼干、蛋糕与矿泉水一类食物内的352个样本,并借助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大肠菌群加以测算,探究相应的检查成果。结果检查通过的样本一共309个;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样本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一致,均即87.78%,二者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即100%;这之中,借助两类方式对大肠菌群加以检查的成果一致的一共333个,检查一致率即94.60%,没有通过的19个样本内有9个检查成果稍有差别,即占据样本的2.57%。结论大肠菌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相应的检查成效较优,可以检查出食物内的大肠菌群,以更好地对营养同食物卫生加以监管,检查价值极大,成效显著,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保存液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包括梅毒螺旋抗体、抗-HCV、抗-HIV、HBsAg)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352名,对其血袋管标本及试管标本同时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血袋管标本检测的ALT、梅毒螺旋抗体、抗-HCV、HBsAg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袋管标本检测的抗-HIV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对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有重要影响,可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ALT检测 ELISA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