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Stoppa入与髂腹股沟入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入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改良Stoppa入,B组髂腹股沟入。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0%和8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改良Stoppa入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疗效较髂腹股沟入更加明显,适合推广。

  • 标签: 改良Stoppa入路 髋臼骨折 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傅立叶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值。方法用RTvue100-2OCT的MM6扫描模式对18~40岁的正常人55例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结果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左右眼无关(P>0.05),男女黄斑各区比较除内环上方及内环颗侧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区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水平密切相关,建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标准值利于为黄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相干光学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
  • 简介:摘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怒”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对“怒”的界定、表现、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展开相应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目前对于“怒”的心理研究的实证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探讨了“怒”心理的研究现状,并对“怒”现象进行了相关思考,以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路怒 心理 研究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前后联合入双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8~17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末期随访膝关节MerChant评分为64~99分优15例,良2例,可4例,优良率80.95%。结论前后联合入双钢板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软组织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入治疗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52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前入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入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年VA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入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不同入路 三踝骨折 临床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对收治的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外侧入和前外侧入两种入方式治疗股骨中下段骨折,比较两种手术入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感染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指标。结果前外侧入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外侧入组明显缩短,出血量和切口感染率较外侧入组明显下降,膝关节活动度良好率较外侧入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t=2.64、4.21、4.87、5.09,P<0.05)。结论前外侧入与外侧入相比,其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感染率低,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显著恢复,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入选择。

  • 标签: 前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股骨中下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下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入组,截至2016年12月,入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肌间沟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6月—2016年5月接收的6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试验组35例,给予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救治,对照组34例,给予亚胺培南救治,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35例,治疗有效率97.14%(34/35),对照组34例,治疗有效率74.29%(26/3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施以亚胺培南联合谷氨酰胺救治,可改善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感染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腹单小切口入手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双侧腹股沟疝作为观察对象,共选取60例。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将其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2组。常规组30例患者使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实施下腹单小切口入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中,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1.61±10.56)min、术后进食时间为(5.13±0.56)h、术后下床时间为(5.95±1.46)h、术后住院时间为(3.56±1.75)d,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下腹单小切口入手术用于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可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腹单小切口入路手术 双侧腹股沟疝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髋臼和骨盆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选择改良Stoppa入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取于2013年-2016年期间本院收治制定外科手术手段治疗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从中选取8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编序,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n=40,对应手术入为常规入和改良Stoppa入。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平均时间12个月随访,记录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记录不同手术入下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所得数据观察组患者具备优越性,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评估不同手术入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备优越性,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对髋臼和骨盆骨折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选择改良Stoppa入方式,在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对患者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Stoppa入路 髋臼 骨盆骨折 手术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方案进行治疗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10月中所接收的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中任意选取30例为本次研究主要对象,盲选其中15例,按照常规前侧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为对照组,另15例患者则按照前后联合小切口入的方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观察。结果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HS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存在有显著优势,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有效改善,且不易导致其在术后产生并发症,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后踝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不同手术入下进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我科室40例进行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中间入,研究组则采取侧方入,最后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TSGF、CEA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除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外(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前后TSGF、CE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术后TSGF、CEA水平对比术前降低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从侧方入进行手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临床效果显著,应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入路 腹腔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联合纵隔镜颈部入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16例腹腔镜联合颈部入路经纵隔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要点,通过术前对病人的各项评估及了解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器械的在位情况,术中掌握各个配合要点,术后对各个管路的妥善固定,使病人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结果1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了胃和食管下段的游离,用纵隔镜经颈部入路沿纵隔完成了食管上段的的游离,术中顺利,无中转开胸开腹。结论术前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体位、手术方式,提前准备好特殊用物,各种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手术中医护的密切配合,术后做好患者的管路护理,均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腔镜 纵隔镜 食管癌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入显微手术切除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4例经鼻蝶入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在并发症治愈率方面以及住院时间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较大差距(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12%比对照组70.59%要高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经鼻蝶窦入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并发症情况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明显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获得患者高度认可,证明了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 垂体瘤 术后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鞍区占位患者进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肿瘤切除术治疗的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开展的21例鞍区占位手术患者,在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蝶窦鞍底入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病检明确无功能垂体腺瘤15例,生长激素型垂体瘤3例,泌乳素型垂体瘤2例,脊索瘤1例。结果肿瘤全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20个月,10例有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者中10例术后均有好转,9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内分泌功能术后需口服激素替代维持。术后发生2例脑脊液漏,4例暂时性尿崩症。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鞍区肿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恢复快,安全等优点,是一种高效安全切除鞍区肿瘤的微侵袭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内镜下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是准确切除肿瘤,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点所在。

  • 标签: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鞍区肿瘤 并发症的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经乳晕入腔镜良性甲状腺瘤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良性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经乳晕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41例)与传统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39例)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美容评分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良性甲状腺瘤可采用经乳晕入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此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引流量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等众多优势,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瘤 乳晕入路 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术对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多发性纤维瘤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0月期间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瘢痕、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很成功,而且在术后3个月复诊时的检查结果显示肿瘤都已全部切除,治疗效果良好。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乳腺下缘切口经乳腺后间隙入术治疗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可以一次性切除肿瘤,而且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蔽、不影响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患者总体满意度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下缘切口 乳腺后间隙入路术 乳腺多发性纤维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规范化舒适护理应用在经鼻蝶入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经鼻蝶入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愿意配合研究,按照入组奇偶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为奇数,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偶数,采取规范化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舒适率、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并测评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舒适率、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在经鼻蝶入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症状,而且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率与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切除 规范化舒适护理 护理满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背侧联合入双钢板内固定异体骨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均采用掌背侧联合入双钢板内固定并异体骨植骨治疗,术后随访x线片测关节面复位情况、桡骨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存在关节炎、正中神经损伤及背侧肌腱激惹等。结果21例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良好。所有病例均无掌侧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异体骨植入排异反应等并发症;1例出现背侧螺钉松动、背侧肌腱激惹。结论掌背侧联合入双钢板内固定植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50)应用桡动脉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照组(n=50)则经股动脉入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就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4.0%,其复发率是2.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6.0%,其复发率是14.0%;2组指标有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给予桡动脉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不易复发,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桡动脉入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