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从2009年到2012年间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吸氧、止咳祛痰、止喘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根据患儿住院时间、临床表现、随访1年时间中患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次数以及发病的程度来分析判断。结果经过一年的时间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咳嗽、喘息的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并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呼吸系统再次感染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少。结论对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颗粒辅助治疗,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并可以减少再次发病的次数。

  • 标签: 患儿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治疗措施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儿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抗感染、吸氧、雾化等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随访1年期间再次感染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实验组患儿再次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采用匹多莫德颗粒辅助治疗,有利于迅速控制感染,减少复发。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匹多莫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不断变暖,高温与低温频繁出现,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大气污染愈来愈严重,导致我国的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由于气温与雾霾天气中的大气颗粒物对呼吸系统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热点。据相关资料调查可知,气温过高或过低和雾霾天气中的大气颗粒物均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和死亡有关。本文主要阐述了气温、大气颗粒物以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望推动我国关于呼吸系统研究的发展。

  • 标签: 气温 大气颗粒物 呼吸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气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甲组,对不良反应症状进行对比,乙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甲组,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法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2017年10月1日到2018年9月30日医治的220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患儿采取雾化吸入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患儿。结果根据治疗效果判定疗效。2106例患儿中,1496例采取了雾化吸入疗法,炎症消退较快,效果较为明显,病程较短。710例采取常规的服药和静脉给药,病程比观察组长。结论雾化吸入疗法运用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能有效缩短患儿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同时能有效避免静脉给药带来的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童 雾化吸入疗法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整合医学作为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其整合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但整合医学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单纯的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而是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从而加强学科与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成绩。因此本文将对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在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 标签: 整合医学教学模式 呼吸系统疾病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呼吸系统疾病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护理体会。方法于敷贴前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敷贴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具体表现,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敷贴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预后指导。护理护理从治疗前直到治疗后,总共3个阶段,项目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指导、生活引导以及宣传教育。体会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效果,而积极有效的护理则是确保疗效并提高治疗安全性必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冬病夏治 穴位敷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当成实验组,按照感染严重程度将其分成严重感染组(50例)和普通感染组(5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当成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严重感染者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感染组(P<0.05),普通感染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验能对呼吸系统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判断,为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检验 呼吸系统感染 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运气学说调整三伏贴用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124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016年来我院门诊进行“三伏贴”敷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12例,连贴3年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予普通三伏贴;治疗组根据每年运气的不同调整三伏贴用药。结果三种病症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气“三伏贴”疗效明显优于普通“三伏贴”。

  • 标签: 运气 三伏贴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将500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普通呼吸系统感染,观察组为严重呼吸系统感染,并选择5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参照对象,将其命名为参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检验效果。结果在呼吸系统感染中,血清降钙素原、APACHE-Ⅱ、感染程度三者之间呈正比关系;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对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常情况下,血清降钙素原与呼吸系统感染常以正比关系出现,因此血清降钙素原不仅可以作为判断患者临床疗效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作为呼吸系统感染治疗的参照物。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 感染,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4年7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在我院收治的2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感染程度分为2组,一组为严重感染组,一组为普通感染组,每组均有100例患者,同期选取健康人员100名为对照组,对3组实验对象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严重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普通感染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严重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3组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严重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3组之间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验可以有效鉴别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能有效判断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在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中,起到了肯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呼吸系统感染 临床意义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依从性状况,分析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住院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我报告的问卷量表,随机选去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5年12月—2016年5月期间128名依从性查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度、平均住院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护理组的患者依从性为90.63%,满意度为96.88%;常规护理组的患者依从性为15.63%,满意度为82.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周期,为患者减少了经济负担,为国家节约了卫生资源。

  • 标签: 老年住院患者 心理干预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采用肌注重组干扰素与护理干预的实施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10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100万IU/d,肌注,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为患儿提供舒适护理、鼻塞干预、咽部护理、高热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10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用药不良反应发病率为10.38%。结论经肌肉注射重组干扰素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可达到较好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但仍然需要加强对高热症状的预防,控制用药不良反应。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肌注重组干扰素 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行为心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病患的预后的主要影响。方法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病患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合实验组,每组有病患30例。对两组病患都采用常规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常规组病患采用常规的干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病患则进行行为心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的生活质量也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行为心理干预对老年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病患的预后具有良好的影响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行为心理干预 老年呼吸系统 细菌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72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纳入观察研究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匹多莫德,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临床疗效,并随访3个月掌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发热、咳嗽及肺部湿罗音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随访复发率为2.8%,对照组分别为77.8%、1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应用匹多莫德,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促进康复,且可减少复发,安全性较高,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匹多莫德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品管圈管理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在本社区所管辖的范围内抽取80例患有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患者比例是11。观察组予以品管圈管理进行护理,对照组则予以常规的基础护理。结果比较组间患者的自身疾病知识认知的评分以及口服药物认知的评分,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调查组间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管理能帮助患者增加对自身疾病以及所服药物的了解,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老年 呼吸系统疾病 品管圈管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诊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5例显效,3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38例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65%)(P<0.05);实验组哮鸣音、喘憋、咳嗽、肺啰音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布地奈德 特布他林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应用于儿科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0例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500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00例,均给予PCT检测,比较两组患儿的PCT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阴性101例,轻度升高101例,明显升高249例,显著升高144例,其检测阳性率79.8%。非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阴性358例,轻度升高37例,明显升高5例,无显著升高,检测阳性率为10.5%,显著低于细菌感染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感染类型,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可进一步加强应用。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降钙素原 儿科 阳性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87例呼吸道感染者作观察对象,根据血常规和细菌培养的结果再分成细菌感染组47例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组(简称病毒感染组)40例,取45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分别检测三组的PCT、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CRP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感染组PCT的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的则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PCT和CRP的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降钙素原 C 反应蛋白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在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及转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高度怀疑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心电图检查,依据患者在我院心电图室工作站中有无既往心电图检查报告记录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62例,有既往心电图检查报告记录)和对照组(62例,无既往心电图检查报告记录),对比观察两组心肌梗死诊治及转诊情况。结果实验组诊断心肌梗死59例,同心肌酶指标诊断结果一致。确诊病例中,20例留院治疗好转,39例转上级医院。对照组诊断心肌梗死57例,19例未测定心肌酶指标即转院,15例留院治疗好转,后期转院3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可保存患者既往心电图记录,既能院间共享,又能充分利用基层医疗资源进行网内逐级会诊,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未确诊患者的转院风险,在优化心肌梗死诊断及处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电图 网络诊断系统 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