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胃癌与中、青年胃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并探讨其有效的临床治疗预后方式,为日后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的收治的46例胃癌患者,对两组不同年龄胃癌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胃癌患者的性别比例相近,但老年胃癌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占比明显较高,且不同年龄胃癌组之间各方面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按照不同年龄阶段患者的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 标签: 胃癌 年龄阶段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对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胃良性病变(胃炎、胃溃疡)患者32例为胃良性病变组,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对三组受检者的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及其比值(PGR)进行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结果胃蛋白酶原Ⅰ在胃癌组分泌最低,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高;胃蛋白酶原Ⅱ在胃癌组分泌最高,其次是胃良性病变组,对照组分泌最低。PGR在胃癌患者明显降低。结论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指标,而且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检测为无创性检查,患者易于接受,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9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其行腹腔灌注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血清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其与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实施高精度腹腔灌注治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患者的血清miR-2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腹腔灌注方法对患者血清miR-2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其与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手术中实施腹腔灌注后患者血清的miR-21表达水平低表达量组中位生存期与高表达量组中位生存期相比显著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胃癌患者血清的miR-2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显著的关系,其可作为评估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一种重要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胃癌 腹腔灌注 miR-21表达 患者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癌胃全切除手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部分切除为观察组,全部切除为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使用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胃全切除手术 胃部分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胃全切除手术与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将于我院治疗的胃癌手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切组与部分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血清白蛋白水平等指标。结果部分切除组在并发症率方面明显低于全切组,在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全切组,在血清白蛋白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全切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与胃全切除手术相比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预后更快,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胃癌 手术方式 胃部分切除手术 胃全切除手术 预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根治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胃癌患者,其中14例患者行微创根治术(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设为微创组;另外14例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设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后,微创组除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外其他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开腹组的3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所以在临床上进行微创根治术治疗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微创根治术 常规开腹手术 进展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对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分析何种治疗方式效果最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76例被诊断为早期胃癌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对照组38例患者使用开腹胃癌根治术,研究组38例患者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mL)、术后VAS平均评分、术后并发症(感染、腹壁切口裂开、肠瘘、脓肿)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开腹术;术后VAS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患者,而且研究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更加满意。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使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作为临床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早期胃癌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AGC)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1月—2018年10月间入本院治疗的90例AGC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5例。A组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LRG)治疗,B组给予单纯的LRG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术后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B组为22.22%,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AG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LRG治疗可改善其术后指标,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胃癌根治术 进展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贫血组(n=45)与非贫血组(n=31),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肿瘤病理及病生特点,分析胃癌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临床分型中进展期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但胃癌组织学分型与贫血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胃癌的病理分期与贫血存在相关性(P<0.05),胃癌浸润期较局限期更易诱发贫血,但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的发生率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学分型以及细胞分化程度与胃癌相关性贫血无明显联系,但胃癌的临床病理分型与分期与相关性贫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 临床分型与分期 胃癌病理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放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开放式胃癌根治术,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30例(占65.22%),全胃切除的患者16例(占34.78%),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2例,消化道感染患者1例,吻合口瘘患者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0%。结论开放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开放式胃癌根治术 胃癌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及开腹胃癌根治术用于胃癌病人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治疗的4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根治术(微创组)及开腹根治术(常规组),比较其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且术后出现并发症主要包括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且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在保证患者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方法一致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将其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治疗 开腹治疗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胃镜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10年经胃镜检查,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4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对其好发部位、胃镜表现、病理分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胃镜检查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阳性率达92.3%,好发部位以胃窦居多占69.5%,溃疡型多见,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癌为主。结论胃镜检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对4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胃癌手术,平均住院时间21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或维持。精心护理,满足患者临床要求,减轻患者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手术切除 护理
  • 简介:(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医院1120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铁岭市银州区医院30例早期胃癌在诊断及治疗上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其中18例有慢性胃病史2-30年,27例,|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2例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进食哽噎。胃镜检查30例,上消化道造影检查20例。胃黏膜层(m)癌16例,黏膜下层(sm)癌14例,淋巴结转移5例。本组均行D.或D,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21例,近端胃切除7例,全胃切除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28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95%。l、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5%和87.5%。结论及时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是决定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主要因素。并对诊断、治疗和-临床对策作了探讨。

  • 标签: 早期胃癌 黏膜 黏膜下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特点,总结临床诊断经验。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40例早期胃癌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并采用胃镜对患者诊断后,分析胃镜诊断的临床特点。结果从病灶大小方面而言,患者的病灶大小均有不一,最大病灶半径可至2.0cm,病灶大小的半径为0.8~1.1cm的有14例,占总数比例的35%,同时也是占比例最多的病灶半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病变部位涉及到贲门部、胃角部、胃体部、胃窦部,其中胃窦部占总数比例的65%,同时占比最高;对于病变进行分型发现,可以分为溃疡型、浅表凹陷型、浅表平坦型、浅表隆型、隆起型,其中溃疡型占比最高,占总数比例的37.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能够获得全面的资料,通过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利于临床及时对患者进行确诊,从而及早介入治疗,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

  • 标签: 胃镜 诊断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岁以上的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老年胃癌患者中,51例行胃癌根治术,9例行姑息性手术或剖腹探查术,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有合并症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10%,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者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通常合并有内科疾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临床中应按照老年胃癌患者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熟练掌握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改善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癌 老年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血浆胆固醇、LDL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状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低分化胃癌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越高。

  • 标签: 胃癌 胆固醇 LDL 胃癌组织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早期胃癌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更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5.35%vs74.41%,P<0.05)。结论相较于开腹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更突出,可进一步优化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开腹胃癌根治术 早期胃癌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正确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为胃癌术后患者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维持病人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帮助。方法由专业营养师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进行营养搭配。结果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实施经口饮食的护理,可促进病人的康复1,使患者在治疗的前、中、后期,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完成治疗周期。结论合理有效的饮食调理,可以增进食欲,减轻术后痛苦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标签: 胃癌 术后 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