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10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过程中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A1组(观察组53例)以及A2组(对照组53例)患儿的随机分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A2组患儿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A1组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对比SOD活性、MDA水平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SOD活性以及MDA水平发现,A1组明显优于A2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P<0.05);观察对比护理总有效率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SOD活性以及MDA水平方面效果显著,最终显著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共20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的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100例新生儿,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的临床治疗基础上加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加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预后有效率和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组间护理效果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提高了新生患儿的预后有效率和存活率,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神经细胞逐渐恢复,因此,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人性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患儿6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循证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31例(93.9%),家长满意30例(90.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25例(75.8%),家长护理满意13例(6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对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脑病患儿92例,按照入院顺序将92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儿行以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行以神经节苷脂治疗措施,对参照组患儿行以胞二磷胆碱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具有差异(P<0.05)。结论由研究可知,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使用神经节苷脂,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疾病症状,因此值得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是较好的生化标志物,在缺血性脑卒中表达升高。本文就近年来IMA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极化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的ST段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化液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极化液 心肌缺血 左室射血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47例,依据年龄差异将其分成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均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对比2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结果老年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SMT阵次发作情况及心律失常各项症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以无症状心肌缺血特征为主,易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应加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由此提高该病的认识度。方法将我院104年9月~2015年9收治的缺血性卒中合并颈动脉患者43例(研究组)和通气收治的单纯脑梗死患者27例(对照组)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研究分析所有活动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血脂、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影像学特点以及纤维蛋白等各方面。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变化呈现出多样性,同时血糖异常患者数量较多,与此同时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率较高,合并颅内主干血管下载较多,观察患者影像学资料,可发现分水岭梗死与多发性梗死的概率较大,容易发展成为脑梗死,与此同时该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评分相对较差,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当排除合并颈动脉狭窄,针对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模式,调节并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控制斑块,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中服用心脑宁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随机选取的6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试验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脑宁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以及其他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要比对照组更显著,试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为41.18%.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显著。另外,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单纯服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再服用心脑宁胶囊有助于患者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治愈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脑宁胶囊 心肌缺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剂量。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高压氧不同剂量下及不同治疗时期NIHSS评分与血中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d评分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10d后血中自由基代谢物质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0d后两组患者血浆LPO、红细胞GSHPx活性与红细胞GSH含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SOD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单人纯氧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理想剂量为0.22MPa,治疗次数以30次为宜。

  • 标签: 高压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最佳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实验分组及动物模型制备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32只,月龄3~3.5月,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舒芬太尼组(M组),纳洛酮组(N组)。S组暴露肠系膜上动脉(SMA),观察3小时;I/R组暴露SMA,动脉夹夹闭1小时,再灌注2小时;M组缺血前15分钟颈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3μg/㎏,其他同I/R组;N组输注舒芬太尼前10分钟给予纳洛酮3㎎∕㎏,其他同M组。(2)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TNF-α的含量.结果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中TNF-α的含量与I/R组比较,M组血浆中TNF-α的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片受体参与介导,减少血浆TNF-α激活有关。

  • 标签: 舒芬太尼 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TNF-&alpha
  • 简介:摘要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预处理是指在严重缺血之前给予一定的护性措施。根据缺血预处理机制,通过药物激发及模拟机体内源性物质可对脑缺血发挥保护作用。这种方法为神经保护的新途径,为脑缺血损伤的预防提供了一个新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药物预处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脑心通,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结论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效果好,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 标签: 脑心通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羟二十万四烯酸(20-HETE)诱导心肌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Wistar成年雄性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前灌流20min平衡,行30min全心缺血,再经15min灌注。将浓度30mM的20-HETE加入KH液内,查看其给大鼠心脏功能造成的影响。对照组KH液内仅加入对应浓度乙醇。测定两组ROS、脂质过氧化及心肌组织Nox2mRNA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R对照组(P<0.05),经统计,20-HETE(30nM)荧光强度相较于对照组上升21%;观察组蛋白质羟基化产物水平比对照组升高(20.0±3.1)%,NOX2亚基mRNA表达比对照组升高(76.3±2.6)%。结论20-HETE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可能和激活Nox2氧化酶,致使其衍生ROS水平增加有关。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羟二十万四烯酸 活性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预防性护理组40例。结果预防性护理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围术期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均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CT和MRI影像诊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诊断准确率最高,CT次之,X线敏感性最差,因此,MRI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佳的诊断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时对其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将住院部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辛伐他汀治疗,根据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行小剂量治疗,观察组行大剂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患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15.6078,脑血管储备能力比较t=6.2610,屏气指数比较t=5.67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开展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缺血性脑血管 脑血管储备能力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中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临床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3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3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干预;治疗疗程为4周,在出院后的6个月对患者实施Barthel指数评定以及实施简易Fegl-Mevyer积分,观察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对比Barthel指数以及简易Fegl-Mevyer积分发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结论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选择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可以将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