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什么是有效课堂教学?即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育目标,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1]。而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学工作者来讲,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组织 教学工作者 教学活动 教学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管理中负领导行为与护士组织气氛感知的相关。方法现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共312名,以调查问卷等形式评价负领导情况,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合理护理管理方案。结果负领导行为和护士组织气氛感知存在一定的相关,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在管理中常常出现负领导行为现象,虽然负领导行为的程度较低,但是对组织气氛方面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癌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患者46例,通过掷色子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碘125粒子组织植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度均有所改善,通过比较,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的缓解率为86.9%,对照组的缓解率为69.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癌疼痛患者采用碘125粒子主治植入治疗,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癌性疼痛 治疗效果 安全性 碘125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结缔组织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2012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20例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转院3例,余下17例患者恢复良好至出院。结论加强对混合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认识和观察,协助医生及早明确诊断,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成功治愈混合结缔组织病的关键。

  • 标签: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ciat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UCTD)相关间质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临床特征。方法收集西京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诊断为合并间质肺病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住院患者,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血清学、高分辨胸部CT等特征。结果总共纳入68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4.2岁,男24例,女44例,发热、咳嗽、咳痰、气短常见,肺外症状以关节痛、晨僵、口干最多见,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阳性最多见,胸部影像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状影、斑点影以及胸膜增厚和积液。结论合并ILD的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并不少见,以老年患者多见,除了肺部症状,还可出现关节痛等肺外症状,自身抗体可见抗核抗体等阳性,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UCT-ILD的鉴别诊断,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未分化 间质性肺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嵌甲型甲沟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顽固嵌甲型甲沟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把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抜甲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81.8%,复发率是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是73.3%,复发率是33.3%,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条填塞法治疗顽固嵌甲型甲沟炎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皮下组织条填塞法 顽固性嵌甲型甲沟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相关。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外周血CTC以及肿瘤组织EGFR,回顾分析相关资料。结果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一致率为77.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C与肿瘤组织EGFR表达具有一致,通过外周血CTC的检测可作为肿瘤组织EGFR表达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CTC 肿瘤组织EGFR表达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血浆胆固醇、LDL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状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低分化胃癌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越高。

  • 标签: 胃癌 胆固醇 LDL 胃癌组织 病理
  • 简介:摘要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为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人类以及多种动物,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专细胞内寄生原虫,可引起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当宿主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病,而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弓形虫以包囊形式长期存在于组织器官中。弓形虫有亲神经(neurtripic),脑组织是共性出包囊最易侵及的部位之一,弓形虫感染对脑功能的影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研究弓形虫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其在脑组织的动态分布及其在宿主脑内的分布对探讨弓形虫的损伤机制极为重要,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引流技术在创伤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慢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5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的四肢的四肢创伤及慢性溃疡运用VSD技术进行回顾分析。7-14天后在创面上有利植皮或直接缝合伤口。结果21例患者创面肉芽生长新鲜,行游离植皮或直接缝合修复创面,2例骨外露较多,2例因感染肉芽生长不良。结论VSD能够充分引流创面的分泌物及渗液,促进肉芽生长,为植皮修复创面或直接缝合创面创造良好条件。

  • 标签: 负压引流 软组织缺损 感染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肝癌患者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测定。所有患者均进行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gR)其血清含量的测定。结果ER和AR在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蛋白的阳性表达中,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癌灶组织和癌周组织中,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性激素受体含量,AR含量>Pg>ER,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肝癌患者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癌周组织,且肝癌组织和癌周组织的性激素受体含量水平雄激素高于孕激素,孕激素高于雌激素,在肝癌的病变过程中具有参考及诊疗的价值,可以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性激素受体 癌组织 癌旁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50例浸润导管癌经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分析乳腺浸润导管癌的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分级间的相关。结果乳腺浸润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密切相关。结论乳腺浸润导管癌超声表现特征对病理组织学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超声表现特征 病理组织学分级
  • 简介:摘要粘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也称作粘液肉瘤,是纤维母细胞肉瘤的类型之一,因原始间叶组织纤维组织或肿瘤组织的黏液变性所致。粘液纤维肉瘤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软组织,该病的我国临床较为罕见,已有的报道中尚不足百例。但有报道指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粘液纤维肉瘤,其影像学表现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本研究就我院的1例软组织粘液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升对该疾病的认知,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软组织 粘液纤维肉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盆腔结缔组织炎又称盆腔蜂窝组织炎,是指盆腔腹膜以外的结缔组织的炎症。盆腔结缔组织包括两侧和膀胱前间隙等处的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后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后结缔组织与整个腹膜后的结缔组织相连,这些部位的结缔组织之间并无可以区别的界线。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中也含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发生于子宫旁的结缔组织炎最为常见,并可以扩散至其他部位。如果炎症初发于盆腔结缔组织,即为原发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如果继发于严重的输卵管卵巢炎和盆腔炎之后,则为继发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根据发病的缓急不同,又使盆腔结缔组织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 标签: 盆腔结缔组织炎 急性 慢性 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前列腺穿刺组织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疑似前列腺癌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病理学检查分析穿刺活检组织。结果在本研究44例患者中,有29例伴有前列腺增生症,有15例伴有前列腺癌症,其中,镜下高分化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7例。经免疫组化得出,在前列腺癌15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阳性,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阴性;前列腺增生症29例患者中,P504S表达呈阴性,p63和CK34βE12表达呈阳性,所有病例PSA均呈阳性。结论在疾病诊断鉴别中,前列腺穿刺组织免疫组化与病理诊断的应用价值相对较高,能够评估前列腺癌分化程度。

  • 标签: 病理诊断 前列腺癌 穿刺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胶水在急诊小儿外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小儿科582例新鲜头面部表浅创面,清洗伤口后,437例使用组织胶水粘合创面,145例使用可吸收线缝合。结果434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伤口感染裂开后二期愈合,2例伤口裂开后换药愈合。所有可吸收线缝合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组织胶水粘合术在治疗头面部表浅伤口时,具有操作简单、减轻患儿痛苦、术后护理方便等优点,值得在急诊小儿外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组织胶水 粘合 头面部挫裂伤 清创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形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安全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58例患者痊愈为20例(34.48%),显效为24例(41.38%),有效为12例(20.69%),无效为2例(3.45%),总有效率达96.55%(56例)。经治疗后,58例患者中共计发生1例发热、3例胸口疼痛、6例腹水、2例肠胃不适,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1例患者出现异位栓塞的现象。结论本文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也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内镜下 组织胶注射 肝硬化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