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糖波动和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采取SAP非手术常规治疗方案,并监测血糖水平的波动,当血糖值>8.3mmol/L时,开始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即50IU胰岛素+50ml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血糖维持在4.4~6.1mmol/L之间,对照组血糖维持在6.1~8.3mmol/L之间,连续干预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3d和7d后血清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平均血糖水平、血糖值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GLU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UGLI)和每日胰岛素用量;比较入院时和入院7d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感染率、中转手术率和ICU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入院3d、7d后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平均血糖、GLUS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入院7d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并发肺部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可有效降低SAP患者的血糖变异性,减轻高血糖的促炎效应,从而缩短病程,降低并发感染的风险,改善预后。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 胰岛素 血糖变异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周期病情波动的效果。方法对实验组60例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病情波动、疾病复发先兆、疾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6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的雌激素水平检查数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月经周期病情波动前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在病情波动、疾病复发先兆、疾病复发再次住院治疗、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利于精神患者的早日康复,预防病情波动(复发),减轻了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社会的经济负担及患者因病情波动而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起着一定的积极、有效的作用。

  • 标签: 月经周期 女精神分裂症患者 病情波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神经功能缺损与短期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8月~2015年8月收治,将其中40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42例未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MAGE、MODD、LAGE、血管内中膜厚度以及NIHSS评分等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和患者日内血糖波动幅度以及血管内中膜厚度等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之间密切相关,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脑梗死复发率,需要对患者进行平稳降糖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血糖波动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T2DM患者100例,均应用大剂量胰岛素(>60U/d)治疗3月以上仍未达标(HbA1c>8.0%),随机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50例)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吡咯列酮组(50例)应用(胰岛素+吡咯列酮)。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CP、2hPCP、DID、BMI、低血糖发生频次。结果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咯列酮组(χ2=4.0390,P<0.05)。结论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西格列汀)疗效优于(胰岛素+吡咯列酮),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西格列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定位下纳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66例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使用示踪剂的不同分为纳米示踪组和美兰示踪组,各83例,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和全部腋窝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级、肿瘤组织学表现、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HER2表达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纳米作为示踪剂进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4%,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9%。美蓝作为示踪剂进行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灵敏度为84.2%,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5.9%,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7%。纳米作为示踪剂行SLNB时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美兰示踪组(P<0.05);纳米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6.4%,美兰示踪组的准确率为95.9%,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纳米示踪组的假阴性率为11.1%,明显低于美兰示踪组(P<0.05)。结论彩超定位下纳米作为示踪剂用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美兰,是临床上较为确切和可靠的示踪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纳米碳 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