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其危害、原因做了系统性介绍,对老年人的睡眠护理做了重点分析,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护理提供了指导,帮助老年人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睡眠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ICU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90例在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本院于ICU病房接受治疗的伴有睡眠障碍的ICU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情况。结果两组PSQI得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用于ICU睡眠障碍的患者,可改善其睡眠

  • 标签: 综合性护理 ICU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并作出比较分析。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参与对象。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以单月与双月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单一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唑酮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研究结束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PSQI评分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曲唑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曲唑酮 卒中后睡眠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后睡眠障碍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在我院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结果在失眠患者中7例因为切口疼痛、5例因为排尿困难、12例因为精神心理的因素、6例因为腰背酸痛、8例是环境因素。结论为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需要护理人员针对睡眠障碍原因进行护理。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介入手术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抑郁与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QSI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94例符合临床诊断的偏头痛患者以及60例健康的对照组患者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相关危险因素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有48%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焦虑,有50%的患者伴有抑郁,58%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相比对照组患者来说,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从研究显示头痛程度,发作持续时间,伴有焦虑抑郁是导致功能残疾的主要因素。结论头痛程度,病程,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是偏头痛并发精神心理症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慢性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患者在移植层流舱内的睡眠障碍及其对策。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价了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31例造血干细胞患者在100级层流移植舱内的睡眠质量。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PSQI总分为10.65±4.07,77.4%的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其中41.9%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差,9.7%的患者存在重度睡眠质量问题

  • 标签: 睡眠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综合情况,探究导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针对睡眠障碍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造成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原因有患者年龄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穿刺部位疼痛因素等。结论针对不同因素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应施加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对策,消除导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心血管介入 睡眠障碍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的焦虑症临床效果。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结束治疗的伴睡眠障碍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挑选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米氮平治疗,观察组给予米氮平联合rTM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相关睡眠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77.41%(24/31),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较单一治疗方法,米氮平与rTMS联合治疗伴睡眠障碍的焦虑症患者的效果更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调节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米氮平 rTMS 睡眠障碍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抑郁症并睡眠障碍采用奥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应用帕罗西汀和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睡眠质量各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奥氮平、帕罗西汀联用于抑郁症并睡眠障碍患者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睡眠障碍 奥氮平 抑郁症 帕罗西汀
  • 简介:摘要目的帕罗西汀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门诊收治的94例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2组,给予参照组患者(47例)盐酸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47例)加用盐酸曲唑酮片进行联合治疗。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10.47±2.16)分,参照组患者的HAMD评分为(21.83±3.74)分,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的觉醒时间及睡眠潜伏期均明显短于参照组,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总睡眠时间也远远长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47),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6/4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帕罗西汀片联合盐酸曲唑酮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抑郁症状,且不增加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帕罗西汀 曲唑酮 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60例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总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早醒延迟时间及觉醒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各HAMD睡眠障碍因子水平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得出P<0.05。结论抑郁症伴发的睡眠障碍患者采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经颅磁刺激治疗仪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并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抑郁症伴有睡眠障碍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给予对照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帕西罗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与睡眠质量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改善,数据较大差异(P<0.05)。结论将帕西罗汀联合奥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并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应用疗效。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8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较高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给予米氮平联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米氮平 西酞普兰 抑郁症 睡眠障碍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表法进行分组,n(观察组)/n(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每日早晨口服帕罗西汀片20mg,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睡前口服奥氮平片10mg,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抑郁情况、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进程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具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来说,用帕罗西汀与奥氮平的联合治疗失眠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的调查研究。方法在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进行失眠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随机选取72人为样本,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6人)。参照组的病患用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试验组的病人在盐酸帕罗西汀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在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治疗过程中第四和第八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病人进行评分并记录睡眠时长,清醒时长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头晕,恶心,乏力等)。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HAMD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在治疗期间,4周,8周时,病人的HAMD评分值试验组比参照组高,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参照组不良反应比试验组高,病人入睡时长与清醒时长都是试验组结果更明显。由于差别明晰,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结论试验组用帕罗西汀结合奥氮平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问题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帕罗西汀 奥氮平 失眠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氯硝西泮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贝克-拉汉森狂躁量表(BRMS)评分及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单用氯硝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联合氯硝西泮治疗,对两组患者BRMS评分及睡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RM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入睡时间及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较对照组短,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氯硝西泮治疗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效果满意,也能改善患者睡眠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压氧 氯硝西泮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分析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于该时间段中从我院选取200例哮喘住院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将常规护理干预应用到对照组中,将睡眠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观察组中,对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觉醒次数以及睡眠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观察组明显较长,觉醒次数观察组明显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指数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哮喘住院患者中应用睡眠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提升患者睡眠时间的同时减少降低了患者的觉醒次数和睡眠质量指数。

  • 标签: 睡眠综合护理干预 哮喘患者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产前相关常规检查且超声检测显示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孕妇均处于妊娠28~42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不给予睡眠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包含平卧位、左侧位及右侧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的恢复情况、自然分娩实现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后,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18例,占比为39.13%,对照组患者中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8例,占比为17.39%,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实施睡眠体位干预措施,对孕妇脐动脉血流循环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使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提升自然分娩实现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睡眠体位 异常脐血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勤疗养官兵的睡眠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来院疗养的564例特勤官兵,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知觉压力量表(Theperceivedstressscale,PSS-10),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SCL-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特勤疗养官兵PSQI总分为(6.39±3.42)分,大于7分的官兵有29.8%;除日间功能因子分之外,其它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1)。年龄、军龄与PSQI总分及多数因子分相关显著;文化程度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相关显著,职别与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相关显著(P<0.01);婚姻、独生子女与PSQI各项因子相关不显著(P>0.05)。EPQ的P分、N分、L分、PSS-10总分、NC、SCL-90总分与PSQI总分及多数因子分与相关显著(P<0.05,P<0.01),EPQ的E分、PC与PSQI各项因子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特勤疗养官兵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与年龄、军龄、文化程度、职别、个性、知觉压力、消极应对方式、身心健康相关。因此,在疗养期间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

  • 标签: 特勤疗养 睡眠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