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并实施一套完善的手足口病体系,是预防该病流行、暴发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控 护理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感染是院内主要感染类型,不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也加重了医疗负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防止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探讨导管相关感染的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导管相关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布鲁氏菌病(简称为布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经常发生感染,而以牛羊的布病对人和畜牧业危害最大。本文分析了石嘴山市布病的疫情现状,分析疫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危害 防治
  • 简介:摘要为落实坚决惩治腐败,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暨行业作风建设,加强廉政廉洁风险,实现不正之风预防关口的前移,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的指导意见》精神、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卫生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廉洁风险试点实施方案》等都对廉洁风险工作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标准原则、划出了路径流程。但是,如何让廉洁风险工作在医疗机构落地生根,发挥应用的预防、约束、规范和监督作用却没有千篇一律、固化成文的模式或途径,需要我们不断领悟、敢于摸索、勇于实践,形成符合实际、有效管用、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常态,真正将廉洁风险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让廉洁风险举措成为制度规范。

  • 标签: 党风廉政建设 惩治腐败 制度规范
  • 简介:摘要急诊科是医院的急救窗口,承担着医院各类急危重症首诊首接抢救任务,还对患者入院时疾病分类和患者分流去向起着关键作用,具有随机性大、突发性强、预见性差、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不仅要求规范管理科内医护人员、技术配备,同时更要注重急诊科与各临床、功能科间之协调,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频发医疗纠纷,其临床责任重大。因此,本文对目前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进行分析,探讨其措施,为今后工作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分析石嘴山市狂犬病工作现状,阐述薄弱环节;结合狂犬病措施,提出狂犬病主要策略为规范犬只管理,提高犬只免疫接种率;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健康教育。

  • 标签: 狂犬病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关麻疹的临床特点以及策略。方法收集我县2008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24例麻疹患者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所采取的相关防策略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麻疹病例中,患者主要是婴幼儿及成人,病例均属散发病例,一年四季发生,没有明显季节性,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流动人口。麻疹患者均有发热和皮疹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肺炎、心肌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根据麻疹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牲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对传染源进行及时隔离治疗,对病家病周易感人群做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疫情

  • 标签: 麻疹 临床特点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医院制剂室内由生产人员、生产车间的空间和表面以及工艺用水这几个方面造成的微生物污染,提出相应的污染的几种方法,分别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对生产人员的行为管等;选择好洁净区表面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比较多种空间消毒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适宜的方法;做好纯化水的微生物灭菌措施。

  • 标签: 医院制剂 微生物 防控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院感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312例,并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156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有35例,院内感染率达到22.44%,实验组156例患者中,出现院内感染的患者8例,院内感染率达到5.13%。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院内感染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时,应该加强护理管理,使得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保证护理效果,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得院内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使得患者恢复时间缩短,提升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管理 院内感染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总结出影响手术室护士的常见职业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督促护士认真执行,有效减少手术室感染与危害,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控措施
  • 简介:(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医院预防保健科江苏丹阳212300)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传染病的策略和临床价值方法结合我院实际分析传染病的策略,总结更好的系统、规范的管理办法,防止院内感染和感染的出现结果经我院综合后,医院内部得到合理的布局,在系统、规范的措施下,传染病得到及时上报,院内传染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系统、规范的措施是综合性医院传染病主要措施,使传染病的防治得到有效控制,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医院 传染病 防控策略 分析中图分类号R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50-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感染中实施规范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38例ICU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15年1月-12月的210例患者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对比组),2016年1月-12月的228例患者实施规范护理干预(探究组),对比分析两组ICU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的ICU感染发生率为0.87%,显著低于对比组的3.8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ICU患者开展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发生,提高临床医疗质量。

  • 标签: 规范化护理 ICU治疗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并发症护理。方法研究我科在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添加并发症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62.5%,P<0.05;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上,观察组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恢复效果。

  • 标签: 重症急性胆管炎 并发症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新生儿自身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细菌病毒等的抵抗力低下,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必须加强新生儿病房管理,更好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针对2017年7月新生儿病房出现的3例真菌感染进行了调查,从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分析、暴露时间、区域分布、微生物监测资料分析,最终认定此次感染为新生儿病房真菌感染聚集性发生,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追踪随访一月新生儿病房未再新增真菌感染的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新生儿病房 真菌感染 聚集性发生 调查
  • 简介:摘要各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存在着差异,因此所采取的慢性病策略和措施不同,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慢性病 示范区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进行ICU呼吸机使用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选择常规互利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提前预防和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患者身体指征,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防控
  • 简介:摘要针对基层医院加强护理管理对院感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介绍了基层医院感染工作问题及影响,内容有医院各级院感控监督不足。医务人员感染意识薄弱,医务人员工作习惯存在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探讨了基层医院加强护理管理的举措,包括加强宣教力度,提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护士长以及科室主治医师感染管理的主管能动性。

  • 标签: 基层医院 护理管理 院感防控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防治的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入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0例,采取及时有效的与治疗措施。结果大部分病人接受及时有效的防治后病情得到及时控制,最终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一定要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观察。该病的发病率与反复率均较高,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防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佝偻病与贫血的发病情况及预防手段。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每年抽取400例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展开研究,共800例。对小儿排泄与佝偻病的发病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预防与控制展开探讨。结果2014年与2015年佝偻病与贫血患儿共40例。2014年小儿佝偻病的发病率为3.75%,2015年为1.50%,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两年内,小儿佝偻病的发生率呈现为下降态势;贫血患儿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2015年小儿贫血发生率为3.50%,低于2014年的发病率1.25%,说明贫血患儿同样呈下降趋势。数据组间差异显著,具有显著性(P=0.04,P<0.05)。结论近几年,小儿佝偻病与贫血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仍应重视工作的开展,并使措施更全面和有效。

  • 标签: 小儿佝偻病 贫血 发病情况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