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腹部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40例腹部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VAS评分低于6分35例(87.5%)。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34例,自我感觉精神状态较好无需处理。结论自控镇痛泵在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麻醉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10mg是否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镇痛病人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方法ASA分级I~II级,择期行全麻下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80例,所有病人静脉使用芬太尼自控镇痛。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成地塞米松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各40例,实验实施者和数据采集者均不知道具体的分组情况。所有病人在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2ml溶液(在D组则为地塞米松10mg,在N组则为生理盐水2ml)。术毕待患者Aldrete评分达9分以上时送回病房,同时接上自控镇痛泵。在手术结束后1h、4h、8h、24h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PONV进行评分,记录PONV的发生的例数和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麻醉诱导前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10mg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自控镇痛病人PONV的发生率(P<0.05)。结论地塞米松预防性给药可以显著减少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发生的次数和程度,方法简单可行,值得在术后自控镇痛病人中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病人自控镇痛 术后恶心呕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镇痛在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9月接收的12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镇痛,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皮下自控镇痛,并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镇痛能够显著缓解晚期癌痛,减少不良反应,总体临床效果较好,同时要注意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标签: 皮下自控镇痛 癌症疼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普通腹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应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住院行全麻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三组麻醉中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1.0μg/mL、1.2μg/mL、1.5μg/mL,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4h、8h,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而B组及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48h三组的V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33%、6.67%,明显低于C组的20.00%(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老年普通腹部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以1.2μg/mL浓度安全性及有效性最佳。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 老年患者 普通腹部手术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不同镇痛方法对其术后康复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剖宫产孕产妇300例,参考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甲组共100例,术后行静脉镇痛;乙组共100例,术后行硬膜外麻醉;丙组共100例,术后予非甾体药口服镇痛。观察两组孕产妇术后镇痛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甲组、乙组的术后镇痛0级率与丙组相比明显更高,镇痛1级率、2级率明显更低(P<0.05);甲组、乙组孕产妇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泌乳时间与丙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甲组、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乙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且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镇痛 静脉镇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自控镇痛泵在术后止痛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20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止痛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轻度恶心、呕吐62例,轻度皮肤瘙痒17例,轻度呼吸抑制9例,轻度排尿困难14例,血压下降16例,腹胀、便秘33例,疼痛治疗期间无中、重度副作用发生。结论虽然使用镇痛泵可能带来并发症,但通过临床应用表明,只要预防及时,措施到位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静脉自控镇痛泵 术后镇痛 并发症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开腹胃肠术后患者局部麻醉镇痛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行PCIA镇痛,B组行局部麻醉镇痛,然后就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资料整合,A组患者嗜睡多于B组(P<0.05);局部渗液A组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局部麻醉镇痛自控镇痛在开腹胃肠道术后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开腹胃肠道术 局部麻醉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应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妇泌乳的影响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2月于我院行手术分娩的160例孕妇,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分为一般资料以及手术因素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给药和常规使用镇痛剂止痛。结果观察组无论在镇痛效果、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方面,还是在术后泌乳素水平、初乳时间、术后24h母乳喂养次数、母乳喂养成功率方面,都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更优。结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显著,镇痛时间长,对促进产妇24h内乳汁的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剖宫产 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 泌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且术后行PCEA的患者258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未实施心理护理的1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月至12月实施心理护理的132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护士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术前除常规的护理指导外,同时由手术室护士术前对患者实施严谨的心理护理,即向患者介绍手术情况、介绍术后留置PCEA的目的及优缺点和作用机制、介绍使用PCEA的注意事项。观察2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胀、导管脱落、皮肤瘙痒、下肢麻木、头晕、呼吸抑制、皮肤压痕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恶心呕吐、腹胀、导管脱落、下肢麻木、皮肤压痕等PCE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术前实施心理护理能降低剖宫产术后PCEA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术后机体功能的康复。

  • 标签: PCEA 心理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地佐辛与曲马多用于骨科术后自控镇痛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108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行舒芬太尼等药物做常规镇痛术后对照组行曲马多镇痛,观察组行地佐辛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自控镇痛泵使用次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低于对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两组自控镇痛泵使用次数接近,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地佐辛与曲马多用于骨科术后自控镇痛临床效果均较为理想,但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少,且在配合自控镇痛泵使用的情况下,患者疼痛更可控,可予以推广。

  • 标签: 地佐辛 曲马多 自控镇痛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在无痛舒适化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8月进行术后镇痛镇痛分娩的病例,分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镇痛镇痛分娩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满意度达100%。结论麻醉学科可通过其特有的疼痛诊疗技术与专用药品提供多种无痛服务,使病人在生理、心理上感到愉悦、舒适,因此麻醉科是临床舒适化医疗的主导学科。

  • 标签: 麻醉 术后镇痛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骨科手术中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B组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后12h、24h及48h,A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B组的15.00%(P<0.05)。结论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优于常规静脉自控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折手术 老年患者 硬膜外自控镇痛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8例,达到B级的有2例,无C级病例;对照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0例,达到B级的有4例,C级病例6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采取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药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自控镇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士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手术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的过程中,实行手术室护士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手术室护士 自控式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于单胎足月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单用罗哌卡因,实验组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观察两组产妇的收缩压、心率、VAS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分娩镇痛后15min、胎儿娩出后即刻、胎儿娩出后15min的收缩压、心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镇痛前VA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镇痛后1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率在分娩镇痛前与分娩镇痛后15min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于硬膜外麻醉足月妊娠产妇分娩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外科脊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复合镇痛药剂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复合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剂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椎后路手术术患者术后选择合理的复合镇痛剂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脊椎后路手术 术后镇痛 复合镇痛药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氢吗啡酮应用于术中镇痛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36例,观察组患者缝皮前15min取氢吗啡酮静脉注射,对照组缝皮前不给予镇痛药物,对两组患者时候不同时间段内疼痛表现、哌替啶药物使用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疼痛评分观察,术后1h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术后8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对照组(33.33%),与观察组(5.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33%)与对照组发生率(5.5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药物选择氢吗啡酮,对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氢吗啡酮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为半合成强效阿片麻醉药物,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μ-阿片受体进行刺激,起到镇痛效果,因其与吗啡相比,能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故目前已逐渐替代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以下本文就以氢吗啡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氢吗啡酮替代吗啡在改善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患者300例,随机分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术毕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8小时。对照组术后给予哌替啶50mg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镇痛泵用于阑尾切除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疼痛,对肛门排气无影响,可使患者早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促进恢复。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镇痛泵 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