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4月~2015年5月收治入院且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961例,分析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合患者自身因素分析,排除强烈的刺激和药物影响因素,对41例CBP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者在家族史、年龄、CBP时间三个因素的数值均大于平均数值。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在术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患者会并发精神障碍,临床上应对于相关影响因素做好提前预防和治疗,才能提高和改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

  • 标签: 精神障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的母婴结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未足月胎膜早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不同孕周数、不同潜伏时间、不同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结果B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的>48h组产褥感染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高于≤48h组,且A组的>48h组胎儿窒息、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48h组,差异显著(P<0.05);A组阴道分娩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胎儿窒息率、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剖宫产者,差异显著(P<0.05);B组两种分娩方式母婴结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患者孕周数、潜伏时间、分娩方式不同时,母婴结局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及干预,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母婴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继腹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路径。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2例肺炎继腹泻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2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6例患者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蒙脱石散药物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实中,小儿肺炎继腹泻情况的出现,同患儿年龄、药物使用情况、常规治疗操作等多元因素相关。当患儿产生肺炎继腹泻情况时,科学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促进患儿的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小儿 肺炎 腹泻 微生态制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接受普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患者档案资料,将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定义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性别比较无差异(P>0.05),感染组和对照组年龄、手术时间、预防应用抗菌素、体重指数、住院时间、切口引流管、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切口感染的几率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在众多手术并发症中,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是最为常见的。它也是首术之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手术费用以及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切口甲级愈合率以及手术感染率已经成为了衡量一所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估一所医院等级的重要指标1。因此,控制普外科切口感染发生率已成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共同目标。本文笔者将分析探究普外科手术时产生切口感染与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切口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性质、住院时间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并探究相关因素引起的感染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胎膜早护理要点分析及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一共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特殊性较强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的为27例,剖宫产的为8例,照组自然分娩的为16例,剖宫产的为19例,观察组产妇的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少11.43%,并且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多方面进行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分娩安全性,降低感染发生率,加速患者恢复,保证产妇和胎儿健康。

  • 标签: 胎膜早破 护理要点 对产妇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的相关因素、临床处理及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未足月的胎膜早患者(其中孕28~33+6周25例;孕34~36+6周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未足月胎膜早母亲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胎膜早组产后出血与足月分娩组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34周围产儿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孕周>34周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孕周>36者围产儿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未治疗者(P<0.01)。结论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因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新生儿并发症。选择合适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能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期待治疗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心理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88例患有抑郁障碍患者,并且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表格、症状自评表(scl-90)、和ZUNG氏抑郁自评表等表格对88例患有抑郁障碍青少年以及父母进行相应的检测。结果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产生及病情的轻重和父母关爱程度有关系,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产生及病情的轻重和家庭关系或者父母的教育水平有关系。结论认识这一点,有利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

  • 标签: 精神疾病学 抑郁障碍 临床特点 青少年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妇分娩过程中胎膜早期待时间对产褥感染的影响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540例胎膜糟粕产妇结合其自然膜至胎盘的娩出时间分为三组,其中甲组为时间不足12h,乙组为时间在12~24h,丙组为超过24h,对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产妇感染情况和分娩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并且对护理内容进行归纳。结果三组产妇其年龄、产次以及分娩孕周基础资料均无数据差异,而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对比中可见甲组阴道分娩率最高,同时其产妇感染的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在胎膜早期待时间与产妇感染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时间越短,其自然分娩率越高,同时产妇感染的发生率越低,实施有效护理措施能够尽可能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

  • 标签: 胎膜早破期待时间 产褥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6例未足月胎膜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36例未足月胎膜早患者作为样本,调取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孕周的不同,对比分析不同孕周孕妇的胎膜早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妊娠20~23周孕妇,胎膜早率为6.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低。妊娠20~23周的胎膜早孕妇,新生儿死亡率为1.7%、呼吸窘迫率0.8%、肺发育不全率1.7%、黄疸率1.7%、视网膜病变率0.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视未足月胎膜早孕妇的孕周,评估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并视评估结果给予处理,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未足月儿 胎膜早破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胎膜早的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分娩932例产妇中的105例胎膜早病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胎膜早孕妇中,有宫腔手术史者75例,占71.42%,在孕前、孕期有明显感染史者63例,占60%,有宫腔压力不均者21例,占20%,羊膜腔内压力升高者7例,占6.67%,外力撞击者3例,占2.86%。105例胎膜早孕妇与同期无胎膜早孕妇827例比较,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宫内感染、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腔手术史、孕前、孕期感染史为胎膜早的主要原因,其次宫腔压力不均,羊膜腔内压力升高也是胎膜早的原因,胎膜早可导致剖宫产率,各种产科并发症及胎儿窘迫,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增高。

  • 标签: 胎膜早破 病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继的强迫症状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48例,分为研究组(继发有强迫症状者)(n=12)和对照组(无继强迫症状者)(n=136),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慢性病程,高年龄,阴性症状,氯氮平等因素在两组统计学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继强迫症状与长期使用氯氮平、长期住院密切相关。结论氯氮平长期住院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继强迫症状的危险因素,应尽量缩短患者长期封闭住院的现状,尽量避免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氯氮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继发 强迫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在诊断女性早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均表现为胸闷,胸痛及伴随发热、出汗等临床症状,将患者的临床中症状、生活习惯及遗传因素等资料进行收集后,对其高危诱发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三高”症状,遗传因素、肥胖均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当合并2种以上的因素同时存在时,其冠心病的发病率>50.00%。结论临床检查中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的危险因素存在时,可予以冠脉造影技术明确冠心病的诊断,以此依据诊断结果实施相应的措施干预,可降低早冠心病的发病概率。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遗传因素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膜引产与气囊扩张助产术的手术步骤和手术方法方法阅读相关的文献、书籍,总结人工膜引产与气囊扩张助产术的手术步骤和手术方法。结论在分娩过程中实施正确的引产和助产术对分娩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引产 助产 步骤 方法
  • 简介:摘要在配得一副适合自己,且度数正确的眼镜时,最重要的因素为验光与配镜,当验光出现不准确的情况时,配得的眼镜均不适合自己,而通常对眼光结果造成的影响较多,其中包括检查者及被检查者,本文就影响验光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探析。

  • 标签: 视力表 插片换片 眼光度数 自身因素 瞳孔大小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对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疫苗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5月~2015年7月接收的140例免疫接种百白疫苗的健康儿童,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为对照组儿童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措施,为观察组儿童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儿童经过各自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儿童在2周之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免疫接种百白疫苗的儿童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保证儿童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免疫接种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胎膜早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入本院儿科进行治疗的胎膜早黄疸新生儿中抽取104例,随机分为早期护理干预组(52例)和常规护理干预组(52例),分别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早期护理干预组患儿的首次排便时间、胎便变黄时间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早期护理干预组患儿的体重、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降低胎膜早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胎膜早破 黄疸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孕妇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接收孕妇中出现出现胎膜早现象2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分娩未出现出现胎膜早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分别进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比较两组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结果两组孕妇在给予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后,研究组孕妇产生细菌性阴道病(BV)病原菌、支原体、念珠菌及衣原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出现早产率为30%、新生儿感染率15%、窒息率15%及死亡率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5%、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妇生殖道的感染率,且同时增加了新生儿感染、早产、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率。

  • 标签: 胎膜早破 孕妇生殖道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能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提升医院急诊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急诊科60例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的有关急诊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分析急诊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评估研究对象对于急诊护理安全及其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综合提出应对急诊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对策。结果认为护理安全隐患高风险的环节中,以抢救室和治疗室最高,分别占到71.7%和61.7%。“查对不细致”、“工作紧张致身心疲劳”、“抢救仪器操作年龄差”、“护理操作不熟练”、“护理工作经验不足”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认可的比例分别为76.7%、73.3%、73.3%、70.0%和63.3%。结论医院应从顶层设计角度对急诊护理现状加以优化调整,在总量控制范围内优化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抓好护理人员个体上的心理干预和职业培训,从软硬件和个体-整体层面提升急诊护理安全的防范水平。

  • 标签: 急诊护理 安全 影响因素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