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颈加臂联合阻滞与单一颈阻滞两种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骨折病人60例,其中联合阻滞30例,单一阻滞30例,然后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联合阻滞与单一阻滞经过统计学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异。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方式。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的臂神经损伤患者75例作为对象,将上述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康复组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臂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护理前后全臂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臂神经损伤康复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两组护理前全臂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康复组护理后全臂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臂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臂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康复护理方式 满意度 全臂丛和束支部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不同类型臂神经损伤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1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臂神经损伤患儿,分为40例上、下臂型,40例全臂型。所有患儿均采用电针、神经肌肉电刺激、推拿同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上、下臂型的患儿其痊愈率明显高于全臂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不同临床分型的臂神经损伤患儿采用患肢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综合康复疗法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6例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3例患者,采取术后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采取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等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仅为2例,其余为轻度或是中度疼痛;对照组患者重度疼痛患者为21例,轻度或是中度疼痛患者共有52例,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满意护理,28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一般,满意度为98.63%;对照组中有29例患者满意护理,3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一般,满意度为83.56%,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断层超声影像技术(TomographicUltrasoundImaging)诊断胎儿脉络囊肿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断层超声影像技术检查发现脉络囊肿的胎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胎儿进行二维检查,然后对胎儿颅脑实施三维容积检查从而最终得到容积数据再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断层超声影像对胎儿脉络囊肿的诊断情况发现,检测出脉络囊肿的50例胎儿中单侧囊肿和双侧囊肿的例数分别是32例和18例。与胎儿颅脑MRI诊断相比较,使用断层超声成像诊断的正确率高达100.00%,并且与MRI诊断的正确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对胎儿颅脑实施断层超声影像技术诊断胎儿脉络囊肿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断层超声影像技术 胎儿 脉络丛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间沟法臂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择选我院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90例采取肌间沟法臂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麻醉医师职称分别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与副主任医师组,三组各30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副主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要明显高于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医师组合主治医师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上,两组优良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肌间沟法实施臂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麻醉效果理想,适合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 标签: 肌间沟法 神经阻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臂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8月臂神经损伤术后患者100例根据计算机随机法分两组,普通组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手术后施行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全臂、束支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和肌力和感觉恢复优良率、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肌力和感觉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普通组,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全臂、束支部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臂神经损伤术后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肌力和感觉的恢复,提高再生神经电位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术 康复护理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表现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0例行颈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不良反应。结论患者行颈神经阻滞麻醉时,只要准确进针,无误穿刺,多数患者均可麻醉成功且无并发症出现。

  • 标签: 颈神经丛阻滞 方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手术体位是术中患者的卧式,由患者的卧姿、体位垫的使用,手术床的操纵3部分组成1。常用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侧卧位、侧俯卧位、俯卧位、截石位、坐位等几种位式。正确的手术体位,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显露,防止神经、肢体等意外损伤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1。处于这些体位的机体,腹腔内容物的重力性移位,肌肉神经的拉伸状态将有较大的改变。机体的神经,呼吸与循环系统对此将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但是,各类手术,不同手术体位的摆放,还有麻醉的共同作用下,机体的自身适应性调节能力是减弱的,失去了作出相应适应变化的能力。而臂神经损伤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臂丛神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下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入组,截至2016年12月,入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臂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肌间沟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本组收治的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显效者18例,有效者11例,无效者1例,故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行合理药物治疗,可及时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臂神经损伤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臂神经损伤患者92例,并随机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于家中自行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臂神经功能及疼痛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全臂、束支部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臂神经损伤患者实施规范化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臂神经功能,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规范化康复治疗 神经肌肉电刺激
  • 简介:摘要一例臂神经麻醉导致呼吸骤停,麻醉满意后,手术顺利,患者术毕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突然出现,经气管导管辅助呼吸30分钟,自主呼吸恢复。考虑麻醉过程中同时累及膈神经的部分神经纤维,致使同侧的呼吸抑制,当患者直立位时,机体无法代偿需氧量骤然增加,呼吸功能代偿不全导致呼吸骤停。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芬太尼加入局麻药对肌间沟臂阻滞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B组地塞米松250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C组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D组地塞米松250ug/ml+芬太尼2ug/ml+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B组、C组、D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组(P<0.05),尤以D组为甚(P<0.01),B组和C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芬太尼联合于臂阻滞显著改善麻醉效果,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 标签: 地塞米松 芬太尼 肌间沟臂丛阻滞 麻醉效果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阻滞技术腰大肌间隙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行腰大肌间隙阻滞麻醉的临床方法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0~120min,局部麻醉药液注入到该筋膜间隙内,以达到阻滞腰的目的。结论腰和骶联合阻滞不仅可用于下肢各种手术的麻醉,而且亦可用于各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腰丛阻技术 腰大肌间隙法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B超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2日—2017年7月22日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手术患者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4例。所有患者均需实施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式操作,实验组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神经阻滞麻醉。将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麻醉剂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两组的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可观,穿刺可直视,准确率高,镇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B超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传统盲探式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臂联合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实施内固定手术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随机分为臂阻滞麻醉组、颈阻滞麻醉组、颈臂联合阻滞麻醉组,每组20例,观察三种麻醉方法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颈臂联合组麻醉效果较另两组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联合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操作简易,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是锁骨手术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手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与传统盲探法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对照组用盲探法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均为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容量混合液20ml,观察两组穿刺、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阻滞效果为Ⅰ、Ⅱ级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出现2例Homer综合症。结论对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具有阻滞所用时间短、效果确切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超声 臂丛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腋路臂神经阻滞中,给予地佐辛复合地塞米松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臂神经阻滞麻醉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的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0.67%),罗哌卡因(0.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的麻醉药物再加入地佐辛(0.1mg/kg)、地塞米松(10mg)。对比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同时段的VAS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上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局部麻醉中,应用地塞米松、地佐辛后,增强了臂神经阻滞的效果,持续麻醉的时间更长。同时,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地塞米松 地佐辛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颈阻滞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80名甲状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甲磺酸罗哌卡诊疗和切皮静脉注射的基础上,再使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而对观察组的40名患者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比较这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0例,良好的患者有4例,较差的有6例;观察组的40名患者中麻醉效果非常好的有36例,良好的有3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患者利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颈阻滞麻醉,能够很好地提升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利用。

  • 标签: 甲磺酸罗哌卡因 复合芬太尼 颈丛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