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持续质量改进提高晨间护理质量。方法参照晨间护理质量的标准,结合科室情况制定评价表,查找我科晨间护理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并进行评价。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我科护士落实晨间护理的意识及主动性,病区环境较前整洁,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患者满意度由90%上升到96%,医护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晨间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医护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晨间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治疗(MCE)模式与高强度间歇运动序贯中等强度持续运动治疗(HFM)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符合试验条件的慢性心衰(慢性心衰)患者78例,分为HFM组和MCE组,每组39例。HFM组的运动方案为6周高强度间歇运动,2周抗阻训练及4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MCE组为12周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经12周运动训练后,两组患者应用运动心肺实验(CPET)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变化,判断HFM方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前八周,HFM组运动后即刻的心率(HR)、收缩压(SBP)、主观用力评分(RPE)值均显著高于MCE组(P<0.05),都在正常可控范围内。12周训练后,两组患者的AT、PeakVO2、LV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HFM组的AT、PeakVO2及LVEF显著高于MCE组(P<0.05)。结论HFM训练模式能安全有效的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在临床使用中可行。

  • 标签: 慢性心衰 运动心肺测试 高强度间歇运动
  • 简介:摘要以提高人民健康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建设,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中的实际问题,为辖区居民提供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等,保障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早日实现全民健康。

  • 标签: 基层医疗单位 可持续健康发展 人才 服务 主观能动性
  • 简介: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思路的讨论,护理风险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即为差错纠纷、护理水平的风险以及病患纠纷过程中的风险。以往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并不重视,只有在真正出现事故的时候才会引起热度,本文将从护理意识以及护理设备等为出发点,将思路扩展开来,以明确管理职责,细化护理过程以及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等几方面入手。

  • 标签: 护理风险 管理 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康复治疗中使患儿处于“放养”状态对其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位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三组患儿在我科采用Bobath、Rood和Vojta等常规康复训练,然后治疗组在治疗师监护下和指导家长在家按照正确且安全的方法处于“放养”状态,均进行三个月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儿进行功能评估。结果经过GMFM、FMFM、儿心量表评估结果前后对比,发现每一评估阶段治疗组功能改善情况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瘫康复治疗中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适当使患儿处于“放养”状态,能更加有效的改善和提高患儿各方面的功能,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标签: 脑性瘫痪 &ldquo 放养&rdquo 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护士在职业当中的困惑,为稳定男护士队伍提供管理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0名男护士进行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回顾文献,归纳分析男护士职业困惑。结果受访对象表示,认可男性从事护理职业,存在职业中困惑,受传统观念影响,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事业成就感,存在着职业风险,薪金待遇相对低。结论面对男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应及时疏导,稳定和壮大男护士队伍。

  • 标签: 男护士 困惑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加强护患沟通是改善护患关系,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心态和微笑,尊重和真诚,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人文关怀,温馨的环境,电话随访等方法,与患者进行真诚的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取得了很大成效。

  • 标签: 护士 患者 沟通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中的用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根据科室晨间护理质量现状分析,找出现存影响晨间护理质量问题和原因,建立改进目标,提出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护士对晨间护理的意识和主动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病人及护士对晨间护理的满意度。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晨间护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晨间护理质量。

  • 标签: 晨间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我院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老年痴呆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人。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除心理护理之外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72%,两者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远远大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相比之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且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还一定程度提高了治疗信心及护理满意度,通过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在外科治疗中,患者要承受的往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和痛楚,如何做好外科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使得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更快地恢复健康,则显得意义重大。所以,找到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切实有效地改善外科护理水平,提升外科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 标签: 外科护理 改善提升 措施方案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为半合成强效阿片麻醉药物,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μ-阿片受体进行刺激,起到镇痛效果,因其与吗啡相比,能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故目前已逐渐替代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以下本文就以氢吗啡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氢吗啡酮替代吗啡在改善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医院内药品配送的改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我医院是在2016年1月开始在院内实施药品配送传递的改善方法,在此之间均为常规配送,抽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的药品配送2514批次当做乙组,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的药品配送2514批次当做甲组,对甲乙两组出现差错的次数进行总结。结果乙组中药配送差错率(3.54%)大于甲组(0.64%),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11)。乙组西药配送差错率(0.86%)大于甲组(0.27%),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81,P=0.009)。结论在医院内的药品配送中,改善传递方法后,明显降低了西药配送差错率、中药配送差错率,应推广使用。

  • 标签: 药品 配送传递 改善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当前阶段,乡镇医院的主要治疗对象是中老年患者,因为患者的年龄偏大,其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甚至还有很多人不识字,家中子女长年外出打工,在交代用药以及相关事项等方面有时沟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为此,加强乡镇医院门诊发药工作水平,提升药房服务质量,让患者满意。为此,文章中围绕改善乡镇医院药方服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 标签: 乡镇医院 药房服务质量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手术前后对照性分析,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改善及认知功能改善的一致性。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超声诊断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无症状患者72例,分别对患者术前进行蒙特利尔评估量表测评,同时对患者行经颅多普勒检查以观测大脑前循环大脑中动脉(MCA),记录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PI。22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3个月内于上级医院行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再测评。对比分析MoCA评分改善情况,MCA血流速度及PI改善情况。结果(1)MCA术前血流速度(43±7cm/s)对比术后血流速度(93±6cm/s),P<0.01;(2)MCA术前(PI0.68±0.12)对比术后(PI0.98±0.13),P<0.01;(3)MoCA评分术前(22.6±2.9分)对比术后(27.4±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内动脉狭窄不仅造成大脑前循环灌注减低,同时也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支架术后两者均明显改善。两者具有相关一直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障碍 支架 脑血流灌注 搏动指数
  • 简介:摘要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趋年轻化。脑卒中患者病情复杂,康复难度大,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护理教育工作者也要找出目前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改革,从而培养出适合脑卒中患者康复所需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本文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教育工作进行讨论,找出存在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创新改革探讨。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教育改革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中药化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中药化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中药化学 研究思路
  • 简介:目的对临床外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鉴别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以及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44例患有急腹症的临床外科确诊患者病例,对诊断鉴别的主要方法和基本思路以及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对其饮食方式,病情程度,病情转移情况,合并症情况,既往病史情况进行全面的询问。结论掌握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诊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可以保证患者的病情在就诊后的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诊断。

  • 标签: 外科 急腹症 诊断 思路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73-01
  • 简介:(贵航集团三0二医院贵州安顺561000)摘要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是实习生走出校门的第一步,是帮助实习生将以往学到的理论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实习生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并且在带教老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使其在处理问题时养成宽容、耐心、冷静、理智的优秀品质,从而完成从课堂到社会的重要转折。临床护理实习工作更是对带教老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表达、演示等综合素质的考核,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实习生 带教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9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癌症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癌症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对癌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期间不良事件例数。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心理状态SDS和S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癌症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7%,高于对照组的78.0%,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事件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癌症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减少不良事件,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癌症 疼痛 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