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肝脏代谢途径是由昼夜生物钟驱动的,并且肝脏的健康由代谢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模式的适当时间维持的。昼夜节律系统可确保脂质吸收、储存和运输中的日常节律与休息活动和摄食周期在时间上协调一致。因此,时钟基因功能的丧失或昼夜节律与饮食周期的紊乱将导致脂质体内平衡受损。

  • 标签: 昼夜节律 脂质代谢 时辰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及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的动态血压(ABP),了解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病(除外糖尿病肾病)进行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各30例,以3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MHD组(非透析日)、MPD组及对照组分别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率,分析比较不同透析方式下血压类型。结果MHD组(非透析日)?DBP%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BP%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组杓型血压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HD组与MPD组以及MPD组对照组之间杓型血压的例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相比,血压的昼夜节律更加紊乱;而两种透析方式下,血压昼夜节律无明显差异性。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动态血压 昼夜节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在中枢神经康复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中枢神经康复患者80例,对患者采取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枢神经康复中采用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能促使患者中枢神经康复,效果显著。

  • 标签: 毫秒级节律反馈训练技术 中枢神经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叩诊的教学方法。方法收集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竞赛之心脏叩诊的得分结果资料。结果8名学生均按时完成,5名肝上界叩诊不正确(不在右锁骨中线上叩诊、多在内侧);4名未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距离。结论心脏叩诊是比较重要的基本临床技能之一,教师与学生应该认真讲授与学习。

  • 标签: 心脏叩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在心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诊断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42例,对患者分别进行胸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患者心脏内部的回声情况,分析占位性病变对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的检查,42例患者中有26例患者的占位性病变类型表现为血栓,16例患者的类型为肿瘤,患者的肿瘤情况不明确。同时,经过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和心动图诊断一致,对患者的肿瘤情况也进行了有效的诊断,其中良性肿瘤患者11例,恶性肿瘤患者5例。结论临床中,使用超声造影检查和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诊断准确性,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心脏 占位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抢救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2例,分别接受心脏介入术的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例数、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例数和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0例,心脏压塞2例,收缩压79.4±1.2mmHg,舒张压38.4±1.7mmHg;对照组患者死亡1例,心脏压塞8例,收缩压64.5±1.6mmHg,舒张压32.7±1.3mmHg;观察组心脏压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的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心脏压塞发病率更低,血压水平更稳定。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急性心脏压塞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小鼠β受体相对于成熟小鼠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36只新生3天小鼠分为6组,分别于3、5、7、14、21、28天取出心脏组织,通过免疫组化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心肌β1及β2受体表达水平及变化。结果新生小鼠出生3天后β1受体出现表达逐渐增高的趋势,β2受体出现下调趋势。结论未成熟心肌发育过程中,出现β1受体表达上调,β2受体表达下调的现象,正常小鼠β受体出现动态变化。

  • 标签: 新生小鼠 未成熟心肌细胞 &beta 肾上腺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心脏超声筛查的诊断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接诊且行产前超声筛查的孕妇1000例,综合分析本组1000例孕妇产前超声筛查的结果,同时对所有孕妇进行跟踪随访至分娩亦或者是引产后,充分了解孕妇的引产亦或者是分娩结果,并对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进行计算。结果本组1000例孕妇产前心脏超声筛查提示先天性心脏病18例,占总比例的1.8%。和分娩亦或者是引产结果对照,漏诊1例,本组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符合率为94.74%。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产前心脏超声筛查的力度,能够显著提高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出生素质。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心脏超声筛查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B超与心电图检查。结果B超检测后患者左室壁肥厚、左室增大、左房增大、主动脉退行性改变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减低显著优于心电图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用B超诊断的检出率相比于心电图较高,对患者心脏变化较为敏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B超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电节律的影响。方法通过夹尾刺激法制备FD模型,以痛泻要方灌胃为干预手段,多潘立酮为阳性对照,采用MP150WSW-多导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大鼠空腹胃电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电正常慢波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痛泻要方可增加FD大鼠胃电图的正常慢波百分比,减少FD大鼠胃电图的胃动过缓及胃动过速百分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新生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和需排除生理性表现者进行追踪随访。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期筛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可动态观察疾病的转归情况,为临床适时、合理治疗提供了保证。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慢性心衰患者经超声检查心脏确诊疾病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120例来我院诊断及治疗慢性心衰的患者(观察组)、120例入院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要求两组均接受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及对比两组受检者检查期间的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三项检查结果与慢性心衰疾病确诊结果较为接近,与对照组体检者的检查结果对比后数据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慢性心衰期间,需要医生应用有着较高诊断价值的心脏超声诊断法,以便尽快确诊患者疾病类型,为后续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

  • 标签: 慢性 心衰 心脏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T)治疗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行PCI并发早发和迟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行PCI未并发心脏压塞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就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措施加以分析,并与观察组进行比较。结果其中,早发心脏压塞31例,迟发心脏压塞53例;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心脏介入性治疗后心脏压塞并发症的诊断力度,辨别其发病时间,行心包穿刺引流、外科手术或者应用鱼精蛋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心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性治疗 心脏压塞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脏彩超、心电图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1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118例患者经心脏彩超检查发现有40例左室肥厚、28例左房增大、25例左室扩大;而经心电图发现32例左室肥厚、21例左房增大、12例左室电压增高,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为78.81%,较心电图检查的55.08%明显升高(P<0.05)。结论心脏彩超能够直接观察心脏各心房、心室的形态大小、室壁厚度,且其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阳性率较心电图更高,可成为临床辅助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首选手段。

  • 标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电图 心脏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到我院外科进行心脏搭桥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连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6.6%)明显高于研究组(1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外科连续护理小组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心脏外科 连续护理 心脏搭桥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心电图组(n=40例)以及心脏彩超组(n=40例)。心电图组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测,心脏彩超组采取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对左室增大、左室肥厚、左房增大、心肌缺血、舒张期二尖瓣血流A峰E峰流速比值小于1、心率改变以及主动脉弹性减退的检出率。结果心脏彩超检查对左室肥厚检出率为37.50%(15/40),明显高于心电图检查的22.50%(9/40)(P<0.05)。结论心电图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脏彩超检查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方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动态血压监测,统计分析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两组24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夜间平均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夜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压夜间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BP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变异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存在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小、血压变异性大特征,即该类患者血压昼夜调节功能损害较大,因此需注重加强糖代谢改善,降低危险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